书城哲学读哲学
13108800000024

第24章 事实胜于雄辩

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邹衍

邹衍,战国时期齐国人。著名哲学家,阴阳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阴阳五行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思想宏大,学识渊博,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又喜欢谈天说地,内容无所不包,因此后世人又称其为“谈天衍”,又称“邹子”。

当时的邹衍在各国已经享有很高的声望,行至各国都享受到了上等的礼待,这与孔孟二贤周游列国时的境遇大不相同。

邹衍行至梁国,梁惠王亲自出城迎接,并对他行宾主之礼;行至燕国,燕昭王为他扫路,并为他造了一座宫殿,希望做他的弟子,亲自去听他讲课;行至赵国,平原君赵胜走在路旁,在他入座前为他擦拭座位上的灰尘……

邹衍路过赵国时,公孙龙也在平原君赵胜处,被尊为座上宾。平原君想让他们来辩论辩论,看看谁更厉害。谁知邹衍并不买账。

邹衍直接对平原君说:“所谓的辩论,就是区别不同的类型,不相损害;排列不同的概念,不相混淆;阐明自己的观点,让别人理解,而不是越辩越迷惘。像这样的辩论是可以参与的,辩论中胜出的一方能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挫败的一方也可继续追求真理。

“但用花言巧语来偷换概念,用繁文缛节来作论据,甚至用互相诋毁来吸引别人的辩论,只求咄咄逼人、纠缠不休,让别人不认输不罢休,这不仅妨碍了治学的根本道理,还有伤君子风度,我邹衍是绝不会参与的。”

在座的人听了邹衍的这番话,不禁拍手称道。从此,公孙龙在平原君那里就受到了冷落,最终离开了赵国。

邹衍这种“不辩”的态度,很受后人称道和学习。

有些事情,事实胜于雄辩,何必浪费时间与精力与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徒费口舌呢?

可见,邹衍做学问,追求的是经世致用之学—不管是钻研学问,还是治理国家,务实才是最根本的,这也充分体现了邹衍匡世济民的入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