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棋与道
13107300000006

第6章 静力学原理——通往一切成就之门

中和道长

发表时间:2004-10-2716:07:19

小时候,我特别特别的胆小。大人所讲的鬼怪故事,会长久地留在我脑海里,时时感到莫名的恐惧。不单单是怕听大人讲鬼怪的故事,傍晚离家门三米远,我都不敢去,好像黑夜里有一只无形的手,有一个恐惧的东西。如果在外玩耍到天黑,即使是在家门口,也是哭着喊着要大人接回家。偶尔父母都不在家时,哥哥就跑出去玩,再绕到家门口装猫叫或在窗户上伸出手来吓我取乐,常常吓得我夜不敢寐。每当晚上只有我和两、三岁的妹妹在家时,我就要将所有的门窗都关严,好像不这样,黑夜就会将我吞噬。妹妹却要把门窗全部打开,彼此争吵,每每此时,我心里就只盼着爸爸妈妈快回家。见到了爸爸妈妈,一下子就会扑过去,哇哇地哭,好像一世的冤屈和依恋都在爸爸妈妈怀里得到宣泄。

因为我胆子太小,身体又不好,妈妈就请了一位解放军团长教我武术。当时是儿时几个玩伴一起学,没想到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并且对武术越来越感兴趣。

但是,学武术并没有改变我的胆小,为此经常遭受我那胆大包天的哥哥和姐姐的奚落,加上父母对我学业的逼压,以致我常常愧疚于自己怯弱的性格,觉得人活在世上,实在没有多大意思。不到十岁,我已经拿起刀想自杀过很多次了。

可死也很难,每当下决心死的时候,内心中又总会说:“看看明天吧,也许明天会改变这一切。”我的童年就是在对生命的彷徨与期待中走过的。

同学的父亲是个工人,体壮如牛,听说他拜了师傅在练硬功,我便偷偷跑去看。十几公分直径的哑铃,一个都怕有三十斤重,我们搬起来都吃力,只见他一手一个咚咚咚地往胸口锤。几根钢筋捆在一起,抡起来就往胸口打,吓怕人。这让人想起宋朝的名将,为什么岳云能够将几十斤重的铁锤抡转如飞,为什么关云长能将八十多斤的青龙堰月刀翻转自如,面不改色?现代的人听起来很有些像听神话。

见过几次后,总想跟叔叔学真本事。可叔叔不肯,说自己还只会粗浅的东西,教不得人。偶然一次,见他家屋后山坡上站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直挺挺的腰板,一身藏青色长马褂,真的是道骨仙风。一问,才知是叔叔的师父,已经九十多岁了。心里肃然起敬,却实在想不出这么一个清瘦老人如何能教这位体壮如牛的徒弟。

老人家也看见了我,瞅了我半天,就走了过来。我痴痴呆呆地望着他,一脸的茫然表情。没想到老人家突然对我说:“想学武?”我傻傻地点头。老人家哈哈大笑说:“你胆子太小了,得先把胆魄练出来。如果你敢每天早上和夜晚都一个人上到这山顶,做到心不动,我就教你。”说完又是笑。我就奇怪了,他怎么一眼就看出我胆小呢?

现在很多年轻人以为练胆魄就是比狠、比壮实、比杀气、比什么都敢做敢当,其实是路不正。练胆魄那一年,我还不到十一岁,却真正叫做挑战自我。

冬天的夜晚,一个胆小如鼠的人上山会是什么感觉呢?偷偷走出门就像在跟自己搏命,心跳得像擂鼓一样,一刻不停地哆嗦、颤抖。黑黢黢的山上连路在哪里都看不到,你只能仰着头看着树缝里的天空微光来判断路向,这已经让人感到不知前方路上会碰到什么而害怕了,惟有咬牙切齿,硬着头皮往上走。

北风呼呼直叫从树顶吹过,引起树枝哗啦啦地摇摆,那欲断不断的吱呀声能吓得人魂都没了。地下的树叶也随风吹得呼啦啦地响,就像很多的人或动物在跟着你走,这更是吓得人魂飞魄散。碰到惊起的大鸟哗啦一下飞起,那一刻人就像死过一次一样,只感到身上没有了血,七窍都离了身体。

就这样一次次于子夜上山历练,一次次在子夜的山上碰到惊吓时把吓跑了的三魂七魄找回来,把心静下来,定下来,直到能够坦然上山下山,什么也不怕了。此经历,造就了我一生的处变不惊。

后来看到同学在家勾铜丝,一团细铜丝缠乱如麻,他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静静地把铜丝勾出来。一问才知道这是教他练眼、练心细、练心神安静。眼睛看错,用力过大都可能把铜丝拉断或扯紧。这让我真是感触良多。一团乱铜丝,居然就把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静静地钉在了椅子上,一坐就是一天,而且知道这只是练功夫的基础。

十三岁时,班上同学玩“斯巴达克”(古罗马奴隶决斗)式三对三决斗游戏。刚一开始,我的两个同伴就被对方打倒在地了,我要同时对付三人,无法赢!我却于一瞬间想好了计谋。先于示弱中骄兵,施计立刻击倒对手;又装成侥幸的样子继续骄兵,施计击倒第二个对手;再战第三个对手时,已是追击之势而胜。为什么在一瞬间会于不利中镇静而生出智慧、不慌不乱呢?这个游戏式的决斗是我首次受益于冷静,处变不惊。

十五岁时,我已经学了很多的武术套路,刀、枪、棍、棒,样样都会。那时候人也长高大了,身体结实了,力量也大了,很有些自我欣赏。有一次早上在山上习武后,见一跛脚老头在教人打太极推手,慢悠悠地玩。跟他学的那个人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我便年少气盛起来,也上去跟老头玩,一心想凭己之力将他推倒。没想到推手上去,老头手软绵绵地不着力,不用力还好,一用力人就像踏空了一样,只随着老头的手转悠,无论你用多大力也没用。一会,老头对我说:“你倒了。”我莫名其妙,你又没打着我,我怎么就倒了呢?你试试看怎么打倒我!硬要老头试试。老头将手又推到我胸前,轻轻一晃,一股大力往我身体涌来。我一米八的个,一百几十斤重的身体平飞了出去,抛落到五六米远的地方,真是不可思议。这使我一下子就收敛了自己骄傲的心,武术博大精深,远非我原来知道的那些。

工作后,我抓过飞舞长马刀的贼,还抓过很多凶徒。有一次遇上三个人持刀殴打一个人,把人家的头像皮球一样地踢。很多人围观,却没有人敢上去制止。我正好遇上了,立即走上去大喊一声:“给我住手!”三个人一愣,就都停了下来,乖乖地听我说,跟我去了派出所。从八岁第一次习武到如今,我从来没用过什么武术,也从来没有动过手。我没有什么咄咄逼人的气势,也不是什么艺高人胆大,就是冷静而已,偏偏把凶徒都给制住了。

二十岁这年年初,家里来了位七十六岁的老奶奶,奶奶的丈夫是清末民初大武术家杜心武的师弟,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见我打完拳,奶奶说尽是花架子,锻炼身体可以。我不服,总算也练了十二年武了,堂堂大学武术散打队的队长。结果被奶奶赏了两巴掌,自己连反应都来不急。奶奶说:“你身子骨已经大了,就当锻炼身体吧,不要认真了,真正的武术不是那么简单的,光一个马步就要练到别人推不动。而且呢,能不能把心静下来更关键,要练十多年才有起色。真正的高人之间,比的不单是武功,还有一个静字。你静的功夫越深,周围空气的小震动自然知道,内功拳脚才会跟着厉害,反应才会快。”我这才恍然大悟,明白小时候那位老道为什么要我练到心静下来才教我。没想到单单练了这个“静”的功夫,就使我终身受益。

此后我没再习武,工作起来了也没有时间,而且学过的武术也从没有用过一次。但因为小时候锻炼胆魄时练出的镇静,使我受益良多,其中两次把我自己从死亡的刹那间自救出来。

到后来我学习了围棋,更加明白奶奶话里的含义了。刚学棋的人最喜欢缠,你走哪他走哪,完全是不明棋理,如同刚习花拳绣腿的人总爱挑衅别人,近身肉搏。有了一定实力后,经常以棋取乐,但对象一定是平手或下手。遇到比自己高的,要么避战,要么苦苦思索,就好像被武功高手罩住了,动弹不得。人家再强点,就要让子讨便宜了。

所以,人性的弱点就是在凌弱与在战胜对手的过程中感受自尊与快乐。对弱者和失败者可以眉飞色舞,可以指点江山。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暗合人间故事。跟高手下棋没有乐趣,只有学习与谦虚的分儿。高手境界越高,技术越高,掌控棋的内力就越深厚,出手如电,冥思苦想也比不上他一瞥之力,让人体会到专业与业余的差别。围棋还可以看到高手的棋是什么样子,武术却是只听说有高人,却见不到高人,也不知道高人的武术是什么样子。既然高人不出来,那多半高人是虚构的了。因此年轻人就爱挑衅,“有本事就出来跟我斗,我是专业散打王,所以我就是高人了。”哈哈哈,其实差得远呢。

学了围棋后,更让我明白了围棋九品的第一个境界为什么就是“入神”,为什么“入神”会成为围棋九品境界的基础与根本?其实,纵观琴、棋、书、画、武术、制造、科学研究、学术理论等,都是从“入神”而达致高深境界而有成就的。“入神”就是心静和用心的程度,用心才能深入其中,逐渐知道所学之“道”有多大,才能充分发挥“道”里面所蕴藏的力量,无论医道、棋道、琴道、师道……这就是“静力学原理”——通往一切成就之门。

欢迎批判与交流。

与网友的问答

网友:

十年之静,为的是一动。

入神只是第一境界。入到极点,也许是魔点。有入就应有出,有入就必将导致出。入是过程,出是终界。虽然不一定都能自入而出。

佛祖如果没有前半生的入世,只怕也无以出而为佛祖。

中和道长:

佛祖何曾入了世、出了世?

是你心入了世或出了世?

佛祖何时出世为佛祖了?

何以有入出之分?

地球在太虚之中,入了太虚?出了太虚?

哈哈哈!止不住的高兴!

网友:

不曾入,不曾出;出即入,入即出;何为入?何为出?何来入?何来出?不是很好理解。

中和道长:

“道”本无斤两,为何人却承受不起“道”呢?地球有重量,为何太空虚无,却将其承载?

释迦牟尼佛入世修成佛,在世人来看,他有入世修行与出世成佛的表现形式,而实际上,他本来就是佛,没有什么成不成的。好比来世间演了一出戏,演完了就完了。

而释迦牟尼佛也讲过,每一个人都曾经是佛,只是来演戏就把自己给演忘记了,所以修回去就表现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