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13066400000031

第31章 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严复(3)

3.严复4次乡试逼他不懈苦读国学

1879年9月,严复回到国内,在福州船政学堂担任教习。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8月调严复任总教习,实行总办之责,1889年升任北洋水师学堂会办(副校长)、1890年升任总办(校长),为近代中国海军培养了一大批专才,为海军建设做出了重要成就。1885年、1888年、1889年、1893年4次乡试不第。1892年以道员(正四品)选用。一个首届留欧学生、堂堂四品官员、北洋水师校长都考不进举人,说明了旧科举制度的腐朽。但4次乡试让他努力苦读国学收获不少。1900年6月,八国联军尽毁天津机器局及北洋水师学堂。严复从此离开北洋水师学堂,结束了海军职业教育生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1906年10月科举考试废除后第一次留学毕业生考试,严复、为副主考官(主考官为唐绍仪)。严复、詹天佑都是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学生,严复留学欧洲,唐绍仪、詹天佑留学美国。留学毕业生考试后要赐予进士或举人的,而严复自己还不是举人、进士却当了举人、进士的考官。到了1910年1月,严复才被赐文科进士。

虽然不第,但考不上举人倒成就他专心研究、翻译和介绍西方现代思想。

(二)严复具有丰富的西学知识

严复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位伟大思想家的第二个原因是严复具有丰富的西学知识。马尾船政和两年半英国学习使严复广泛了解、接受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1.在马尾船政驾驶学堂里,严复所习者为英文和自然科学

后学堂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英文、算术、几何、代数、解析几何、割锥、平三角、弧三角、代积微、动静重学、水重学、电磁学、光学、音学、热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航海术等。由外籍教师以英文授课,使用英语原版教材。除此以外,每日课外,令读《圣谕广训》(康熙16条伦理道德教育,雍正万言解析)、《孝经》,兼习论策。

2.在英国留学接受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1877年,严复与驾驶班同学方伯谦、何心川、叶祖珪、林永升、萨镇冰一同考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黄建勋、江懋祉、林颖启直接上舰实习。严复等人成为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严复在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的主要课程有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军舰上学问的“管驾”、“掌炮”、“制造”,最后以练习水师兵法,即海军指挥为旨归。

在这过程,有幸遇到郭嵩焘。郭嵩焘(1818~1891年),湖南湘阴人,少年时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中国首任驻英公使,后又兼任出使法国的钦差大臣。严复等人进入皇家海军学院留学后,便成了中国公使馆的常客。郭嵩焘对严复印象最好,这年,严复25岁,郭嵩焘60岁,几番往来,两人成了忘年交。郭嵩焘多次在日记中记载与严复等人会谈的情景,对严复的赞美之情溢于其中。严复等人期末考试均成绩优异,出类拔萃。郭嵩焘认为严复去当一舰长实在可惜,便照会英国让严复在海军学院多学一年,作为教职人选培养。其他5人则上舰实习去了。而有更多宝贵时间学习西学,考察西方社会。在欧洲,他不仅深入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学业门门优异,而且广泛涉及西方尤其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风俗。原本严复还要上舰实习一年,由于国内急需教员,船政大臣吴赞诚电召严复马上回国执教。

3.回国后严复继续全面、系统深入研究西学

在英国留学期间,尽管留学生考察了英国、法国等国,严复研读过一些西学著作,但主要时间还是花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上。对西方社会作全面、系统深入研究还是在回国后持续不断的努力。严复购置的英文著作非常多,而且大都是经典之作,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斯宾塞的《第一原理》、《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教育论》和《伦理学原理》,赫胥黎的《进化和伦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穆勒(即密尔)的《论自由》、《逻辑学体系》、《政治经济学原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培根的《学术的进展》等等。

他读了这些书,还用铅笔写下许多中英文批语。萨镇冰对在英国的同窗严复有极为深刻的了解,萨镇冰说严复:“他是读书极多的人,有些书他反复读过多遍,烂熟于胸,并且具有自己的心得。等到他想译书,他只是从已熟读的书中去比较,去挑选,看哪一本应该译,应该先译。”

所以,严复翻译的书大都是西学各个领域的代表作。不仅在世界观、方法论上,即通过现代进化论和逻辑学,启迪人们思维上革命。而且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如自由、法的精神和国富论,指明人们如何改造中国社会。

(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严复向西方寻求真理,促使西方现代思想中国化的动力

严复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的第三个原因是严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由于世界观根本不同,严复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不是在中国原有的“道统”基础上充分拓展,把现代世界一切新知识,全部补充、纳入其中。而是相反,他是根据国情用中国文化解析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使现代西方思想与中国实际、文化相结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驱使他这样做,就是路易斯.哈茨说的,严复“把公心置于自由思想的中心位置”。

1895年2月6日,已经被动挨打的北洋水师又被偷袭,严复在前一两天就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首次发表政见;2月4~9日发表《原强》;2月10日,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奉命沉舰,2月13~14日,严复发表《辟韩》、《原强续篇》;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5月1~8日,严复发表《救亡决论》。5篇政论文既是针对紧急国情,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对比中西文化,系统阐述严复的基本观点,就像一本论著的序言。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宣布变法,到9月21日失败。期间,严复的《天演论》就在6月正式出版发行。5篇政论文和《天演论》无疑为戊戌变法做了思想准备。

因此,严复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有他重要条件,也就是:厚重的国学与丰富的西学的结合,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现实的社会科学知识的结合;还有促使这两个结合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严复故乡文化资源规模开发利用建策

严复思想的再认识和重新定位,是严复思想文化资源规模开发利用综合价值评估的最重要依据。严复作为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严复故乡文化资源就显得无比珍贵。而且严复一家多人是涉台的政治活动人物,严复孙子女、三儿子严琥(字叔夏)的儿女严侨、严倬云和严停云都是著名人物。特别是严倬云的丈夫辜振甫(1917~2005年),台湾彰化县人,曾担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两次“汪辜会谈”,为两岸关系做出杰出贡献。因此,严复故乡文化资源规模开发利用工作,应乘党的十七大六中精神的东风尽快展开。

严复故乡福州仓山阳岐村2007年被列入福建历史文化名村,文化资源十丰富。它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严复墓、严复故居,严复亲自主持建造的祭奠民族英雄陈文龙的尚书祖庙,福建中原入闽严姓祖地、祠堂,还有福州少见的完整古建筑群玉屏山庄,其中有严复为严叔夏结婚购置的房子。阳岐就在乌龙江边、阳岐山下,有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环境。我们要以宏观的、战略性的眼光,进行严复文化资源规模开发利用,打造出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尽管严复文化资源受到一些破坏,所幸的是,严复故乡文化资源还保留得比较完整,其地理环境比较优越,可与三坊七巷文化、马尾船政文化、林则徐文化一起,作为全国近代文化经典之作,共同确证福建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其文化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名列全国前茅。

我们对阳岐村进行深入考察后,提出严复故乡文化资源规模开发利用设想:

指导原则:根据国务院2012年新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精神,“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阳岐村开发利用务必达到两个目标,即“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统一”。

具体是将阳岐村分为3个文化区:

1.在严复墓周围建严复广场。正在建设的、连接湾边特大桥的三环路把严复墓与阳岐村分离出来,严复墓周边约百亩地,建严复广场正适宜,主要建严复塑像和严复纪念馆。在三环路打通进村通道。

2.在阳岐村核心地带建民俗街。阳岐河两岸及通往玉屏山庄、严氏祠堂、陈文龙的尚书祖庙沿路两边民房改建为仿古建筑,与严复故居、严氏祠堂、玉屏山庄建筑风格相适应。整治阳岐河,充分运用乌龙江水潮涨潮落的自然调节。

3.在阳岐山建森林公园。阳岐山面积近600亩,森林植被茂盛,登顶可眺望辽阔的乌龙江和湾边特大桥壮观全景,与著名的湾边河鲜一条街相连。

阳岐村有1000多亩土地可供开发利用,可以打造成全国近代文化经典之作。开发严复故乡文化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忧国忧民看严复,宗教信仰拜陈文龙,寻根问祖进祠堂,悠闲散心登山尝河鲜。

〔作者简介〕王岗峰,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