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不可不知的20个心理学名词
13020000000020

第20章 信息焦虑综合征

Information Anxiety又叫做知识焦虑综合征。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成几何级数增长的,但人类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很好地调整到可以接受如此大量信息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非常接近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状。

动物如果需要某样东西,它知道自己需要的程度和数量,而人类则不然。(德谟克利特)

近十年来,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社会的进程,人们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沟通,我们获得信息量也远远超出过往的水平,甚至超出我们的意料。

大量的信息拥入我们的视野,经常有人会在电脑前坐了一天,看似忙碌,收信、发信、聊天,看新闻、浏览帖子……十几个小时过去,他/她还沉浸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问他/她这一天做了什么,得到的回答多半是:哎呀,什么都没做。

天南地北五花八门的资讯,让我们成了信息动物,习惯于在大量信息中生活。要买一件衣服,我们可以打开购物网站,对比几百个商家的价格、质量,最后做出决定。要做一个项目,前期的准备、策划、对资料的收集,会占用我们很多时间。不可否认,信息带给我们很多好处,让我们可以更充分地权衡利弊,并开阔眼界,但是信息也会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我们在取舍之中,进退两难。

典型症状

1.每天连续不间断地接收各种信息,如看电视、报纸,上网查阅新闻、资料,中断就会引起内心恐慌,害怕自己错过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2.不停增加自己的手机、电子邮件联系人,每天查看手机、信箱数次,害怕与外界中断联系,从而对工作或者生活造成不便;

3.对新名词、新知识、新的流行热点非常感兴趣,如果自己不了解就会赶紧去搜索相关的资料,害怕自己落伍于时代,成为潮流之外的人;

4.如果每天信息浏览被打断,就会非常紧张、焦虑,第二天要赶紧把错过的内容补充回来。

故事39手机寄生动物

VJ是一位年轻的办公室女郎,她从12岁开始拥有第一个手机开始,到现在已经换了将近150部手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手机狂人。

“开始是对手机的功能感兴趣,各种新有的功能我都想知道,自己的手机没有我就去借同学的手机研究,对这些东西我特别热心。”等VJ上了大学,有兼职的收入,她马上开始不断地更换手机,各种款式,各种型号,她都想尝试一遍。

各大手机论坛也是VJ每天必看的地方,“如果有一天不能在电脑前面,你知道,我就会用手机上网,去看我经常看的那几家网站,如果没看成,我非疯了不可。”VJ从这些论坛中学到各种各样手机的知识,装备软件的技巧,她现学现用,一定要让自己的手机成为“手机里的战斗机”。

“迷手机游戏这是很多年了,等车啦,坐车啦,我肯定第一时间掏出手机,玩游戏。有一次我手机没电了,我在车上别提多难受了,后来我都是带多一块备用电池才行。”VJ这样形容自己。

长期使用手机给了VJ很多好处,她能解决很多手机的软硬件问题,得到了大量电信活动的积分,熟悉各种游戏的玩法,代价是她的拇指僵硬要看大夫,拇指肌腱劳损,大夫要求她停止使用手机,她完全不同意,就在看病的时候,她还是手指飞舞,跟聊天工具里的朋友聊着天。

家人为了她的健康着想,给她报了一个旅游团,特地把她的手机留在了家里。结果VJ还没到机场,她在路上就买了一个新的手机,装上了卡。这样她才长出一口气,觉得自己安全多了。“我不能离开手机,也不能不去看跟手机有关的东西,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我一天不看就会错过很多,我也知道手机没那么重要,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呀。”

VJ每个月的手机话费和上网费都很高,手机现在流行的视频、电视剧、互动社区,VJ都很快成了忠实用户。

“手机只用来接听电话,发短信?那不可能,你太单调了,落伍了。”她这么说自己的上司。问题是她的上司跟她同岁,已经升了一级,她原地不动,心不在焉地工作,马马虎虎地上班,手机和跟手机有关的信息,是她唯一关心的事。

她的妈妈有一次不慎摔坏了她的手机,VJ失控地发了脾气,飞快跑去修理,结果在等着手机修好的那几个小时里,她浑身出汗,莫名其妙地紧张,甚至开始用怀疑的眼光打量周围,觉得空气中好像缺氧,手里空得要命——手里没有拿着手机,包里没装手机,胸口没挂手机,跟手机的分离让她简直觉得日子没办法过了。

“我也认真地问过自己,是不能离开手机,还是不能离开跟手机有关的信息呢?还是跟手机有关的人,我的同事、朋友、网友们,仔细想来想去,我觉得都是,手机就是我的全部生活,如果离开了手机我都不知道我是谁了。”VJ喜欢用VJ来做自己的代号,她在朋友们的通讯录里都以此为名字。

两次恋爱,因为VJ的男朋友们不能跟她一样迅速地回电话、回短信而分手了。VJ无法忍受等电话和等短信的感觉,“在我看来,不及时回复,这是人品问题,不要说我没耐心,我的耐心不在这里。”

VJ不觉得这是一种病,即使是,她也觉得这是时髦病,最前卫最IN的人才配得的病。

故事40不更新毋宁死

小卡姑娘是个实习生,她白而瘦,穿娃娃装加短裙,经常被人误以为是日本姑娘,人人都赞她一声“卡哇伊(可爱)”。小卡的举动也很卡通,动作非常夸张,举手投足间,仿佛是从漫画里走出来的。

想知道什么新鲜事,尽管去问小卡,小卡有全套的八卦,还有各个热门论坛最新的说法。想找到什么人,尽管找小卡,小卡的网络和手机通讯录中有上千个人,熟悉的不熟悉的她一股脑都记下来,万一有用,不就能帮忙吗?

小卡每天固定要花上几个小时,把各大网站、自己的同学录、社交主页、个人相册,都转一遍,有什么新流行的词汇、俏皮话,她一定要用心记住,放到自己的签名档上去。有一次小卡的信箱被黑,她整整一天都没做别的,就是疯狂地打电话,找各种朋友,来帮她的忙找回这个信箱,找回来之后,又赶紧群发邮件给大家解释邮箱被盗的原因,从某时到某时如果有人发了什么不妥的邮件,那绝对不是她本人做的。

小卡把这次邮箱丢失的事件称为她自己的“危机公关”,她习惯性群发各种有意思的笑话,图片给大家,曾经有一次不小心把自己跟男朋友的情话也发了出去,她赶紧又是一番解释,说自己的手机也被人黑啦。

几次“危机公关”下来,小卡觉得自己老了不少。精神太紧张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放松,有时她明明在开会也会走神,想着网上的那个帖子不知道又有什么新的进展了。

回到家里,陪妈妈看看电视剧,小卡又赶紧上网,搜索出关于这个电视剧的各种信息,演员的资料,最新的新闻,不知道这些,她觉得自己就没有真的把握到这个电视剧的精髓。

曾经有人推荐小卡去大网站做编辑,因为觉得她这么热心新事物的态度,很像一个优秀的网编,但是一面谈小卡就暴露出自己的缺点,她毫无耐心,对信息只是盲目地关注,人云亦云,并不知道每个信息真正的价值所在,而且她的兴奋点是随时变化的,什么新鲜就追捧什么,流行一过马上就改换口味。

“这有什么不好呢,信息社会就应该是这样的,喜新厌旧。”小卡经常对同事说的就是:“连这你都不知道,你OUT啦!”私下她也不得不承认,保持着“IN”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为了这些大量信息的更新,小卡的脑子转得比风车还快,每天晚上连做梦都是那些八卦,猛料,醒来时简直比睡觉前还累。

小卡觉得自己跟信息的关系是以短跑的速度在追赶一个长跑者,疲于奔命,却停不下来。

严重的信息焦虑症状

信息焦虑症患者会有焦虑症病人的很多特征,比如无缘无故地紧张、恐惧,时刻担心着未来,却无法控制,感到无力,又说不出原因。这些心理特征有着持续性,今天的状态,明天稍有好转,又会被担心和恐慌取代,因为后天可能会发生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

信息焦虑的患者会有很多生理反应,是心理状态在身体上作用的结果。

1.视力急剧下降,大量信息不断涌入让大脑异常疲惫、血压升高、脾气暴躁、紧张、易怒,晚上难以入睡、头痛、失眠、多梦;

肢体上来说,焦虑症患者经常有重复性的无意义行为,比如反复打开自己的信箱,刷新页面,比如在坐着的时候,不断地解开鞋带再系上。

2.人际关系恶劣,会嘲笑那些没有新知的人,要求在谈话中也接收有用的信息,否则就是无效沟通;

信息焦虑患者很难有真正的朋友,因为他们太容易厌倦,他们追求的是新鲜和刺激,不断要求在信息上有收获,如果一个聚会下来他们没有收获新的信息,他们会失望,中断谈话,甚至发脾气。

3.患者有时会突发性恶心、呕吐、神经衰弱、失眠,过多信息造成的精神压力在工作之外还在延续;女性会有痛经,闭经等生理现象,生理期无规律可遵。

这是身体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内分泌失调导致的,严重的需要接受检查和正规治疗。

自我调节的办法

信息焦虑的患者最重要的是切断他们的焦虑源——在没有网络、手机、电视、报纸的环境中待上一段时间,从头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这种“切断”会带来阶段性不适,但会让精神和身体得到一个缓和的机会,让身体在平和,简单的状态下,开始自我修复。

另外,规律的生活,适当减少对信息的依赖,增加户外活动也是很必要的。可以针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制定一些生活计划并严格执行,信息焦虑就会与日俱减。

1.每天要求自己一定要有户外的活动,到街上或者超市、商场,去亲近人群,跟朋友做一些愉快的交谈,来代替那些数字、文字、图像等抽象的信息,很有必要。培养起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兴趣,比如用商场购物来暂时取代网上购物,让朋友间聚会的游戏来代替网络游戏;

2.坚持作些简单的运动,如眼保健操,办公室一分钟健身操,等等,在紧张的工作中得到相应的舒缓,在频繁的信息接收和发送活动中,也让头脑稍做休息;

3.学会放松,给自己一些冥想训练,让周围彻底安静下来,没有信息的环境也是安全的,舒适的,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自由;

4.改善自己惟信息才有价值的论调,不要以单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人,培养与周围人之间友善,互相信赖的关系;

5.每天注意多喝水,对抗办公室的干燥,晚上要有良好的睡眠环境,在彻底放松的情况下睡足6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