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13000700000034

第34章 为什么孩子那么挑食

郑女士最近很苦恼:每次给女儿做了一桌子的饭菜,可是女儿就是不愿意吃,还口口声声喊着妈妈要把她养成猪!可是,女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怎么能行?营养要全面才能健康啊,怎么能只按自己喜欢吃的吃呢?郑女士觉得女儿真是越来越不听话了。

其实,很多父母都很注意孩子的饮食问题,觉得孩子大口吃饭是一种健康的表现,认为给孩子准备丰盛的饭菜就营养全面。还有的父母喜欢看到孩子规规矩矩地吃,讨厌喊了好几遍而无动于衷的孩子。生活中,有的孩子在吃饭的问题上是叫父母操够了心,不仅要追着喊,还要一口口地喂,饭菜都凉了,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加热,孩子一次又一次地不愿意吃。于是,父母生气,开始责打他,用尽了哄骗、威胁等方法让孩子吃饭,但是都没有什么用,父母自己还心疼得要命。加上孩子挑食、偏食,父母真是无能为力了……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不听话。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太多的妈妈关注孩子的吃饭问题,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而且有的妈妈在给孩子吃饭时会哄孩子吃。比如,妈妈会说:“孩子乖,来,为了妈妈吃上一口!”于是孩子吃了,但是心里却觉得是为了妈妈做了一件多大的事情似的。等下次妈妈再叫孩子吃饭,孩子也许会提出一些要求来,这样妈妈就很难再叫孩子吃饭了。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让一群孩子吃他们自己想吃的食物,而让另一群孩子吃大人为他们准备的食物,研究的结果非常有趣:那些高兴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孩子比另一群自己没有选择食物权利的孩子,反而长得较高、较重,而且较健康。有时这些孩子实际只吃那么一两样自己喜欢的食物,对自己不喜欢的一口都不吃。有时他们一天只吃很少的食物,有时一天三顿吃得都很多。仔细统计他们吃饭的量和质,也许每一餐并不足够或均衡,但是一星期下来,食物的摄取居然是足够的,且又均衡!

其实,每个人生下来体内就有一种技能,这种技能能获得营养的均衡。所以,当妈妈的不必剥夺孩子的这种权利,让他们充分发挥本能需要吧。

吃饭,是一种非常快乐的时光,父母和孩子都有权享受这个时光。虽然幼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指点,但是却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许多父母养成了替孩子挟菜、喂饭的习惯,这样的习惯一定要改,要摆脱给孩子当服务生的心理,让孩子自己去做,他会觉得更快乐。孩子吃多吃少,怎么吃,父母都不要去理会他。只要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就可以了,因为他们毕竟还小。

有些孩子可能昨天吃了两碗饭,而今天只吃了半碗,感觉孩子可能没有吃饱。其实想想自己,也是会有吃得或多或少的时候,何况是孩子呢?

但是父母应注意,不要用甜点,如冰激凌、饮料等来诱骗孩子吃饭。如果孩子想吃蛋糕或小点心,父母就给他们,但是不要给太多,因为量不多,孩子很快就饿了。即使全家人都吃完了,孩子不吃,父母也不要操心,一会孩子肯定会饿。如果孩子这顿没有好好吃饭,父母就将所有的零食都收起来,等孩子充分体会到饿的滋味后,他们就不会再闹着不吃饭了。

有些父母看着孩子不按自己的要求吃饭,心里很着急,对孩子唠唠叨叨的,没有人在吃饭时喜欢被唠叨的。孩子不喜欢吃时,可以请他离开餐桌,你们继续愉快的享用。如果想讨论孩子吃的问题,等吃饭后,找一个适当的沟通时机,和孩子好好谈谈。记住,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能少操心就少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