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最经典的探险故事
12975200000036

第36章 他为了落难者自愿经受海难

1951年春,法国滨海城市布拉涅实习医院的值班电话响了,实习医生阿勒·邦巴德被告知:一只拖网渔船在雾中迷失方向,撞在堤坝上了。邦巴德想,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堤坝每隔20米又装了一个梯子,供海上落难者攀登上岸。在这样的情况下翻船,大概不会出什么意外吧。

可是,当他来到现场后,映入眼帘的却是43具穿着救生衣的尸体!他震惊了。正是从这时起,他才意识到海难的残酷。据他当时统计,布拉涅人每年丧生海上的有100-150人。在和平时期,世界上每年有上万人死在海上,其中25%的人是在搭上救生艇后,因经受不住折磨、恐惧而死的;90%死在海上的人是在失事后的第三天死的。一个人不吃不喝可以活10天,如果只喝水可以活30天。这说明,这些遇难者不是死于饥渴。

邦巴德想起印度圣雄甘地的绝食和斯科特、阿蒙森的南极探险,对于这些人来说,支持他们活下来的,不是物质食粮,而是精神威力!大海不是不毛之地,1立方米的海水里所含的生命比同体积的陆地要多200倍,海水中有丰富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在人的身体因素未达到死亡境地之前,遇难者完全可以刊用海上资源来养活自己,进行自救。

可是,人们一旦在海上遇难,就会觉得整个宇宙同他一起陷落了,于是他的勇气和理智也就丧失了。茫茫大海,漫漫长夜,狂风暴雨,波浪滔天,孤独寂寞以及饥饿干渴,将首先在精神上而不是在肉体上压垮遇难者。而精神的崩溃将很快导致死亡。

邦巴德认为,对于海上遇难者来说,精神的毁灭和恐惧是最残忍的、杀人最快的凶手。为了拯救未来的海上落难者,使他们有生存的信心,为了给人们树立一个海上遇难者只靠海上资源就能活几十天的榜样,他决定亲自到大洋上去做一个落难者。

邦巴德首先要做的是,选择一条合适的小船,以便进行海上试验。他选择了一条马蹄形的充气软管橡皮艇“自动织补者”号。1951年10月3日,他同自己的好友让·旺·埃斯贝尔让驾着小船在加来海峡试验发动机。由于偶然的故障,小船被冲进大海。他们不自愿地成了真正的遇难者,在海上漂流了三天两夜。他们毫无准备,船上既无食品也无淡水。为了不致脱水,邦巴德一直小口小口地喝着海水。3天后,他们遇到了一条渔船而获救。旺·埃斯贝尔让一上渔船就喝了一大壶水。邦巴德也喝起来,但他喝到第二口就停住了,因为他根本不渴。这进一步证明了心理作用对身体器官能产生巨大影响。

这次偶然的事件,增强了邦巴德探险的勇气和信心。经过多次试验,他最后制造了一艘类似“自动织补者”号的小船,长4.6米,宽1.9米,外形很像拉长了的马蹄。这条充气橡皮艇上没有一点金属材料,用3米见方的帆为动力。他决定先用它在地中海进行一次预备性试验。

这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家报纸说:“当有经验的海员从未相信可以躲避大海的狂风恶浪之际,一个初出茅庐的人却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生命和他同伴的生命托付给了这一叶孤舟……”有人以为邦巴德要自杀。一个曾经3次自杀未遂的人要求同邦巴德一起去,他认为这是一次最好的自杀机会。

总之,支持他的人很少。在人们眼中,邦巴德成了一个持“异端邪说”的人。为此,邦巴德将这只船命名为“埃雷蒂克”号,即法文里的异端分子。

1952年5月25日,以摩纳哥为起点的地中海试验开始了。这次试验是邦巴德和有经验的航海者杰克一起进行的。

轮船将他们拖到公海上,小小的橡皮船在风浪中前进。不久,风停了,船失去了动力,停在海上不动了。吃饭的时间到了,可他们还未捕到鱼,只好捞一点浮游生物充饥。经过一小时的努力,他们终于得到两汤匙糊状的浮游生物。杰克看着它,不敢吃,但饥饿还是迫使他张口吃了下去。

海水能引起轻泻,这是人们公认的。可邦巴德在这次试验中一直喝海水,却反倒便秘。到了下午,邦巴德想把电台天线安在风筝上发报,但失败了。应急天线也不能使用,他们与陆上的联系中断了。

夜幕降临,杰克开始睡觉,邦巴德值班。黑夜中的海洋并不平静,波涛有规律的起伏声,鼠海豚喷水的声音,鱼儿嬉水的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起初邦巴德还感到害怕,不久他就感到很亲切了。

这一夜他们碰到了10余只轮船,由于他们的信号灯低,谁也没有发现他们。为了不被轮船撞着,他们把手电筒照射到帆上,好使远处的人能够看见。

第二天,风向变了,船在风浪中摇摆着。饥饿开始了,邦巴德感到胃部痉挛,有抽掐和拧绞的感觉。他给杰克检查身体:舌头干燥,舌苔厚;手背出现小疹;脉搏慢,但有力。这说明他没有严重脱水的预兆。

由于空气中水分的冷凝,他们每天早上可用海绵在船底、收集到半千克左右的水,味道虽不太好,但这毕竟是淡水!

27日,他们越过了卡马拉角,勒旺岛横在前面。邦巴德睡觉时把钓鱼绳拴在腿上,突然,绳子一下子绷紧了,一条大石斑鱼被钓上船。他们很高兴,立即把鱼的内脏掏空,把鱼切成两段,一段放到雨篷上晒干,另一半用来生吃。当玫瑰色的生鱼肉送到嘴边时,他们真想吐,但责任感却驱使他们勇敢地吃了下去。胃填饱了,情绪也高涨了。当从土伦港来的一艘法国海军快艇要接济他们时,他们以坚强的毅力抵住了诱惑,谢绝了人们送给他们的食品。

这天夜里,邦巴德觉得周围有什么声响。但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周围什么也看不见。拂晓一看,海面上一片灰色的影子,闪烁着银光。

“鲸鱼!”邦巴德喊叫起来。10来条大鲸鱼正围着小船,跟着小船一起游动。有时,一条鲸鱼向他们扑来,在距船几米处又潜入水中,场面真是壮观极了。

6月1日,他们又看见了一条大白鲸。它那雪白的身躯时隐时现,离船只有100米远。白鲸是一种珍贵而稀有的鲸鱼,在地中海更是难以见到。邦巴德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可贵的镜头。

后来,海上起了大雾。他们清楚地听到了汽笛声。随后,震耳欲聋的发动机声压过了汽笛声,他们俩一下子站起来,邦巴德抓起一个锅拼命地敲,杰克也疯狂地敲着饭盒。突然间,一切声音都消失了,海上又恢复了寂静,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10分钟后,雾散了,在30千米以内的海面上什么也没有。他俩惊奇地互相看着,谁也弄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邦巴德感到上颌阵阵剧痛,原来他嘴里的一个小伤口化脓了。他觉得自己是个试验品,不应该使用青霉素药物,便把小刀在煤油灯上烧了烧,在痛处划了一个大口子,又撒上此磺胺,以此进行治疗。

到6月2日,他们已5天没吃东西了。胃虽不觉得痛苦,但全身却十分疲劳,昏昏欲睡,什么也不想干。眼皮下出现了眼囊,身上严重浮肿,脸也变形了。可巧的是,一条大鱼跟着小船游泳,至少有三四千克重!邦巴德用鱼鳔射击,未中,第二镖才击中。把鱼弄上船后,他们立即在鱼背上划开一个口子,收集鱼身上的淡水(鱼汁),然后就津津有味地吃起生鱼来。

在地中海的日日夜夜里,他们每天定量饮用海水,吃些浮游生物。饥饿引起的痛苦从激烈状态转为慢性状态。体力不行了,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熟睡或半睡中度过。但是,顽强的信念仍在海上航行着。他们一共在地中海航行了18天,其中有10天没有东西吃。地中海的试验一结束,邦巴德马上就着手大西洋的航行。

8月15日,邦巴德一个人驾驶着“埃雷蒂克”号,驶入了大西洋。17日,他一大早起来时,天空还是黑的,他突然看到一个形似飞蝶的闪光在他眼前急驶而过。他马上拿起照相机拍照,才发现这是由于船身摇晃,使天空中明亮的木星在他眼前划出了一道闪光。

晚上,他把舵柄和帆固定好,让船按一定方向自由行驶。20日,他到了卡萨布兰卡,4天后,他又驾舟起航。进入大西洋以来,他每天都能捕到鲭鱼,他也开始习惯于吃生鱼了。大西洋的水比地中海的水淡一些,他每天都喝海水。

11天后,他到了加那利群岛。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员劝他说:“我了解海洋,你已经完成的业绩是辉煌的,你所进行的试验也是出色的。但是,请你相信我的话,再往前走你就捕不到鱼了,你会饿死的。恰在此时,他又收到了女儿出生的电报。

陆地在引诱他回头!一些报纸也说,由于他女儿的出生,他的试验就要告吹了。那些本来就持怀疑态度的人高兴了,说邦巴德不可能将试验进行到底了。在这关键时刻,他的夫人坚决支持了丈夫的行动。她看到邦巴德的试验是有益的,是为了拯救那些未来的海上遇难者,便鼓励丈夫继续前进,坚持到底。

10月19日,邦巴德从加那利出发了,为他送行的人挤满了码头,一个长长的船队跟在他的后面,港内所有的船汽笛长鸣,西班牙海军的一艘古式三桅战舰———军官教练船,也以隆重的礼节向邦巴德致敬。学员们列队站在甲板上,向他脱帽敬礼。

第二天,海上刮起了大风:“埃雷蒂克”号忽而被推上浪峰,忽而又跌入浪谷,船内灌满了水。他先是用双手向外舀水,后来就用帽子舀。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他终于把水排出去了。这时,他觉得一个落难者只有比海洋更坚强,才能战胜海洋,赢得生存的机会。

4天后,“埃雷蒂克”号的帆被强劲的海风撕成两半。邦巴德换上了一个新帆,可是不到半小时,连帆带绳又被风刮走了。小船在风雨中飘摇,邦巴德开始担心起来。10月27日,邦巴德在船上度过了自己的生日。他捕到了一只鸟,生鸟肉虽然难吃,他还是吃下去了。这也算是对他生日的祝贺吧。

第二天,他的手表坏了。从此以后,他就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好在鱼儿很多,每天晚上都有10来条飞鱼落在雨篷上。每天早上,他都挑两条最好的飞鱼吃下去。但他开始感到坐卧不安。他的双脚浮肿,两腿麻木,坐着屁股痛,躺下骨头痛,站着也不舒服。他只好不时变换姿势,有时干脆跪在船上。后来,他的指甲开始脱落,手背也出现了奇怪的斑疹。

一天夜里,他打开手电筒照射海面,想试试鱼群的反应。谁知一条大鲨向他游来,不停地用身体碰撞小船。灯光下,鲨鱼的牙齿闪着寒光,他马上关上手电,可鲨鱼还是不肯离开,尾巴激起的海水打湿了邦巴德的衣服。尽管鲨鱼很多,每天都来拜访他,但他感到鲨鱼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可怕。

相反,鲨鱼很胆小,只要用桨在它们的口鼻部打一下,它们就没命地逃跑。有一次,他把刀绑在桨上,当鲨鱼向小船扑过来时,他猛地把刀插进了鲨鱼的身上,几乎从头到尾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被鲨鱼的血染红了,鲨鱼的肠子也流了出来,附近的鲷立即游了过来,吞吃着这可口的美味。

11月11日,下了一场大雨。邦巴德把衣服脱光,把雨篷拉开接雨水。这场雨太好了,他不仅喝了个饱,还储存了15升左右。现在,他已在海上漂流了20多天,他的身体还好,皮肤虽有损坏,但仍有抵抗力;粘膜也未干燥,小便的颜色、气味和排出量也都正常。为此,他得出结论:在海上落难的人,只要有信心,肯定能活20天以上。

11月27日,他发现船上有一只苍蝇。这是好兆头,快到陆地了!但到第二天,还是看不见陆地,他开始不安起来。他已漂流了41天,什么时候才能到达陆地呢?现在,他开始腹泻了,有时一天要拉20次之多。到12月1日,大便里带血,这使他十分忧虑,情绪也低落下来,书写日记的字体也模糊不清了。几天过后,病情仍不见好转。怎么办?这样下去,即使到达陆地,他也早死了。于是,他就提前写了遗嘱:希望把他的日记编成书;安排好他夫人和女儿的生活;他的试验进行了50天,死了也值得;最好在将来的中小学宇宙知识课中增加航海知识。然后,他就把写好了的遗嘱装进瓶子里密封好,抛入大海。

可是,幸运之神又一次向他招手了。12月10日10时,当他刚从睡袋里爬起来时,他突然像触电一样跳起来,高声叫喊:“船,一条船!”他拿起日光仪向船打信号,轮船很快发现了他,向他开过来。

邦巴德高兴得热泪盈眶,赶紧升起法国国旗。上到轮船以后,他了解到现在的位置离他所想象的位置还相差600海里时,不禁失望极了。船长想带邦巴德到圭亚那的乔治敦去,但坚强的邦巴德决定还是继续自己的试验航行。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做出这样一个决定该要有多大的毅力啊!

3天后,他发现海面上鸟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他还看到了军舰鸟和鲷合作捕捉飞鱼的精彩场面:鲷冲到飞鱼群中,把飞鱼冲散,让飞鱼飞到空中滑翔;而军舰鸟则准确地在水面上空捕捉飞鱼。军舰鸟吃飞鱼的情景也很特别,它叼着飞鱼飞上高空,然后将飞鱼丢掉,自己再迅速地飞到鱼的下方,张开大口接住飞鱼,再吞下猎物。

12月23日,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邦巴德经过65天的海上漂流,终于横渡大西洋,到达了巴巴多斯岛。他的试验胜利结束了。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向人们证实了一个海上落难者完全可以和怎样依靠海洋本身进行自救。他说:“我并不具备与别人异样的身体。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有过3次黄疸病,战后我还因为营养不良得过其它疾病。我不具备任何横渡大洋的素质,但我还是获得了成功。这说明,一个普通的人在为一种美好而崇高的事业去献身时,同样也会创造出奇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