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最经典的探险故事
12975200000020

第20章 典型的“安那普鲁式”突击法

法国人似乎总是习惯于做一个时代的开创者。1786年,法国乡村医生巴卡罗在索修尔的召唤下首登勃朗峰,揭开了现代登山运动的序幕。144年以后,他们又英勇奋战,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8000米以上高峰登顶的辉煌纪录。

1950年,一支由6人组成的法国登山队,由法国著名登山家莫里斯·埃尔佐格率领,来到尼泊尔中部的喜马拉雅山下,他们是为寻找一座8000米以上的巨峰来建立法兰西人的功勋。

这支法国登山队中,大都是当时欧洲著名的阿尔卑斯登山能手。他们个个技术熟练,素质良好。其中葛斯顿·雷彼发、路易·拉什耐尔、让·库、列昂涅尔·切利和马塞尔·莎茨等人,还是世界级水平的攀岩高手。

在法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登山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造出各种比以前轻巧、坚固、耐用得多的登山工具和装备。同时,他们又分头去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和瑞士,收集有关喜马拉雅山的气候、地形等各种登山资料,吸取这些国家登山家们在高山活动中得到的经验与教训。在人员的选择上,队长埃尔佐格控制得十分严格,他最后选定的队员个个年轻力壮,除了37岁的队医让·渥德以外,其余作为主力的登山队员的年龄均在25岁到31岁之间。

在攀登的准备工作中,法国登山家们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尼龙绳代替战前各国通用的黄麻绳。尼龙绳既轻又牢,而且质地柔软。同时他们又用两层防水布制成双层高山帐篷。这种帐篷的里层与外层之间有一个既隔寒气又保暖气的空气层,整顶帐篷的重量只有2千克。他们还着手改进登山背包,即在原有的老式背包上加上一个轻铝架子,并吸取喜马拉雅当地山民背包的优点,把背包从原来的横宽式改为长筒式,背起来轻巧方便。法国人还把原来纯钢制成的登山爪改为铝合金的,以减轻攀登途中的负担。登山队还改进了氧气瓶和大本营装备。他们把容量4公升的氧气瓶的使用压力提高到了230-250个大气压,并且在大本营里准备了双层鸭绒衣、取暖用的小型压缩煤气罐等物品,使队员们有良好的休息条件,从而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法国登山队准备了一年多,他们根据不同高度上所需要的不同能量来配制食品。全队的所有装备及食品的重量只有6吨,与当时在喜马拉雅山的其他欧美登山队相比,法国人的武装是最轻便、最实用和最先进的。

为了更加科学、周密地组织好登山活动,法国登山俱乐部下属的“法国喜马拉雅委员会”在主席卢森·戴维的主持下,对这次行动计划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委员会认为,现有的地图、资料还不够翔实,特别是没有一份来自实地的调查报告。

法国登山队的最初目标是排名世界第7的达拉吉利峰。由于无法获得任何有关达拉吉利峰的资料,他们把计划修改得更灵活些,决定仍以达拉吉利峰为第一目标,如果实在无法攀登,就在近处选择一个比较有把握征服的8000米山峰。

会上,卢森·戴维主席充满激情地说:“喜马拉雅是我们这个星球的第三极,它与南极和北极地区相比,具有同样的复杂性和难度。但是,我们只要能成功地登上一座8000米山峰,那就是胜利,就是对人类登山运动的贡献。”

1950年3月30日,经过精心装备的法国登山队终于出发了。他们先乘飞机来到印度的德里,然后途经拉克纳乌进入尼泊尔。在尼泊尔的山区,登山队雇用了150名雪巴族搬运工。在这些搬运工中间,有8名是多次受英国人雇用过的登山好手,有的还攀登过海拔8320米的地方。这些雪巴族搬运工人的参加,给法国登山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4月21日,法国登山队到达安那普鲁与达拉吉利两峰之间,巍峨的达拉吉利峰已经展现在他们眼前。队长埃尔佐格把队员们分为两组,一组侦察达拉吉利峰的登顶路线,另一组由他自己和雷彼发组成,去寻找通往安那普鲁峰的道路。

埃尔佐格和雷彼发经历了千难万险才找到通往安那普鲁峰的路。埃尔佐格将两组的调查情况作了反复的比较和权衡,最后决定攀登安那普鲁峰。

安那普鲁峰,最高点海拔8091米,是世界第11高峰。安那普鲁峰有4个主要山峰,第一峰海拔为8091米,第二峰海拔为7931米,第三峰海拔为7577米,第四峰海拔为7525米。法国登山家们决心攀登的是安那普鲁第一峰。

就在埃尔佐格命令将大本营从达拉吉利峰山下转移到安那普鲁峰山下的当晚,收音机里传来了令人焦急万分的消息:印度气象台预报,这个山区的雨季将在6月8日提前到来。这就意味着登山队必须在雨季到来之前的36天时间里,完成侦察、建营和登顶以及撤营的全部工作。

经过一番侦察,登山队选择了从西北山脊的路线向上攀登。5月22日,他们建好了大本营及一号营地,第二天,又在海拔5900米处开辟了二号营地。由于这些登山家们急于求成,匆忙之中竟把二号营地安置到一个雪崩区下。幸亏发现得及时,连夜转移,才没有铸成大错。5月31日,埃尔佐格一行又在海拔6500米的高度上建立了第三号营地。但是,这次居然又出了同样的差错,把三号营地建在了雪崩槽的边上。这时,风云突变,大雪纷纷从天而降,随时都有大雪崩的危险。他们又只好赶快停止攀登,再次花大力气转移三号营地。

由于连日来的紧张工作,4名登山家得了高山病。这样,能够从三号营地出发继续攀登的,只有队长埃尔佐格和队员拉什耐尔以及两名雪巴族搬运工了。两名登山家在两名强壮的雪巴族汉子的支援下,从6900米的四号营地一直进到7400米处,再上升700米,就是顶峰了。

然而,多日来的艰苦跋涉,使突击组的4个人精疲力尽。拉什耐尔提议稍事休息以养精蓄锐,可队长埃尔佐格则坚持继续前进。埃尔佐格如此性急的理由是为了避开雨季,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一支英国登山队也正在攀登安那普鲁峰。埃尔佐格担心英国人会先于自己征服安那普鲁第一峰,从而削弱法国人攀登的意义。

其实,英国人攀登的目标是较低的安那普鲁第四峰。为了急于登上这座8000米的山峰,他们在第五号营地度过了一个非常艰难的不眠之夜。6月3日,两名雪巴人病倒了,现在只剩下埃尔佐格和拉什耐尔两个人了。

埃尔佐格和拉什耐尔在红日初升时又出发了。由于没有携带氧气筒,他们必须与越来越难以忍受的高山反应进行顽强的抗争。他们虽然戴着深色防雪镜,但是,眼睛还是受到雪面反射阳光的刺激,加上空气稀薄,他们感到头重脚轻,几乎跌倒。脚底下,是连绵不断的山脊,更远处的冰河,看起来犹如细长的白带。突然,拉什耐尔问埃尔佐格;“伙计,如果我现在支持不住了要折返回去,你会怎么干?”

这一问使埃尔佐格不由得心潮澎湃,为了登上8000米的高峰,他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为的是什么?是法兰西民族胜利!埃尔佐格感到,他和同伴们是在为一个理想而奉献自己,再也没有比这种奉献更伟大的了。埃尔佐格对拉什耐尔说:“剩下我一个人也要继续攀登!”

拉什耐尔显然深受感动,他的心里骤然升腾起与埃尔佐格一样的激情。此刻,他们的心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了。

周围的岩石覆盖着白雪,在太阳的映照下,显得耀眼夺目。埃尔佐格和拉什耐尔从未见过如此透明、诱人的水晶世界。他们觉得这里看到的、听到的,全是阿尔卑斯山区所未曾有过的,这是另一个世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去打扰过它,它是一个完美无疵的世界。

埃尔佐格和拉什耐尔的心中全无惧怕的感觉,反而激起越来越强烈的攀登的欲望。

“哇!是个深谷!”

“小心哪!要不我就得一个人享受峰顶的阳光啦!”

“哈,贪心的家伙,你想得倒美!”

两个人互相招呼着,鼓励着,在绝壁上寻找一个个附着点。

这道绝壁的坡度很陡,攀登确实困难重重。

“凭借我们现在这副站立不稳的模样,还能攀过去吗?”

“可是,它挡住了我们。”

“那我们就试一试。”

幸好,绝壁的雪质很坚硬,可以撑住他们的体重,这时如果动作稍有差错,就会坠入无底的深渊。他们将镐打在尽量高的地方,以作为固定点。然后一前一后地攀登而上。

他们将身体依靠在镐上调整呼吸,同时,尽量使那鼓胀得似将破裂的心平静下来。语言已是多余的,两人都能感受到同伴与自己同样坚定的信心。他们继续前进,不知不觉之中,他们已接近峰顶。又避开了数块大岩石,两个人竭尽全力将身体向上拖,拖……忽然,视野格外地开阔,强风吹打在他们的脸上。

哇,到了,真的到了!这里,是海拔8091米的安那普鲁峰顶。

埃尔佐格和拉什耐尔在顶上欢呼着,插上了法国国旗,然后又互相为对方拍了一张手举冰镐的照片。

在回程途中,埃尔佐格因为严重缺氧,感觉变得迟钝、麻木,以至连什么时候丢了手套都不知道。这时,天色已暗,空中又开始扬起大雪。埃尔佐格与拉什耐尔只顾往下走,由于天黑,看不清道路,被大雪覆盖了的第五号营地已经找不到了。他们只得拖着虚弱不堪的身体继续往下赶。极度的寒冷,使埃尔佐格的双手失去了感觉,拉什耐尔也被冻坏了。幸好,等在四号营地接应的雷彼发和切利发现了这两位挣扎着的登顶胜利者。在雷彼发和切利的扶助下,埃尔佐格和拉什耐尔回到了四号营地。这时,埃尔佐格与拉什耐尔已不省人事了,等到他们醒来后,天已经大亮。

4个人一同下山。途中,他们又遇到暴风雪的袭击。他们奋战了一天,依然无法找到第三号营地,不得已,只好在山上露宿。为了不被冻死,他们4人整夜地跳跃着,并互相踢打对方的脚。等到再一次迎来早晨时,他们发现昨夜脱下的鞋子被大雪埋没了,4个人焦急万分地四下扒雪找鞋子,可是在一个小时的找鞋过程中,他们的脚都被严重冻伤了,同时还患了雪盲症。

4个人都快要支撑不住了。摇晃着即将倒下的时候,从大本营里出来搜索的救援队发现了他们,将他们救回了大本营。

埃尔佐格和拉什耐尔由雪巴族搬运工背负到加德满都医院,经过手术之后,两人都脱离了危险。但是,这两位为人类征服第一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法国登山英雄,却失去了他们全部的手指与脚趾。

法国登山队,在两个星期的短时间内,以一次行军,直插峰顶,取得了成功。这种战术至今仍是一种向8000米以上高峰进击的典型战术,它被称为“安那普鲁式突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