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54

第54章 缘聚则聚,缘散则散——失恋有风度

世界上没有一项专门的学问叫爱情,因此失恋这个词,天下人人均等。但面对这个谁也跑不了的事情上,世人的反应永远是五花八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有之,“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的有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有之……似乎他们失去了整个世界。

失去恋人已经够惨了,难道你还要连做人的风度和邂逅新恋情的机会一并失去吗?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佛教虽然劝人要试着放下万缘,不要执著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但经营爱情也如为人处世,总是充满曲折和变数,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并且明白“缘聚则聚,缘散则散”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有人说,失恋给人的感觉就像嘴里长了溃疡,越痛越要去舔,越舔却又越痛。关于失恋,10 个人就有10 种不同的感受。有的人鬼哭狼嚎、死缠烂打,有的人自暴自弃、暴饮暴食,有的人毅然决然,潇洒离去。毫无疑问,失恋不失风度的人才是最理智的,他(她)明白自己可以失去恋人,但不能再失去自己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更不会因为恋人的离去而对自己全盘否定,怀疑起自己存在的价值。

听完这个故事,或许对失恋的人有些帮助。

苏格拉底:“孩子,为什么悲伤?”

失恋者:“我失恋了。”

苏格拉底:“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你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

失恋者:“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苏格拉底:“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去?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失恋者:“我要等到海枯石烂,直到她回心转意向我走来。”

苏格拉底:“但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失恋者:“那我就用自杀来表示我的诚心。”

苏格拉底:“如果这样,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恋人,同时还失去了你自己,你会蒙受双倍的损失。”

失恋者:“您说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爱她。”

苏格拉底:“真的很爱她?那你当然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

失恋者:“那是自然。”

苏格拉底:“如果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

失恋者:“不会的!她曾经跟我说,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感到幸福!”

苏格拉底:“那是曾经,是过去,可她现在并不这么认为。”

失恋者:“这就是说,她一直在骗我?”

苏格拉底:“不,她一直对你很忠诚的。当她爱你的时候,她和你在一起,现在她不爱你,她就离去了,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如果她不再爱你,却要装着对你很有感情,甚至跟你结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骗呢。”

失恋者:“可是,她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地爱着她,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苏格拉底:“的确不公平,我是说你对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则是她的权利,而你想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的自由,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恋者:“依您的说法,这一切倒成了我的错?”

苏格拉底:“是的,从一开始你就犯错。如果你能给她带来幸福,她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

失恋者:“可她连机会都不给我,您说可恶不可恶?”

苏格拉底:“当然可恶。好在你现在已经摆脱了这个可恶的人,你应该感到高兴,孩子。”

失恋者:“高兴?怎么可能呢,不过怎么说,我是被人给抛弃了。”

苏格拉底:“时间会抚平你心灵的创伤。”

失恋者:“但愿我也有这一天,可我第一步应该从哪里做起呢?”

苏格拉底:“去感谢那个抛弃你的人,为她祝福。”

失恋者:“为什么?”

苏格拉底:“因为她给了你忠诚,给了你寻找幸福的新的机会。”

有人以为只要不动情,就不会为爱所苦,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既然情爱和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否定它,不是硬生生地把它切断,既不合乎佛法的因果,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尽管每个人失恋后的表现各异,但结合苏格拉底和失恋者的对话这个故事来看,人们失恋后常常要经历5个阶段:不能接受事实,内心悲痛欲绝;对昔日恋人满腔愤怒、不满;苦苦祈求,试图挽回;开始对过去的自己不屑一顾,渴求新恋情;渐渐平静下来,要么快乐着单身,要么投入新感情。

可见,失恋时痛不欲生是必经阶段,你可以自己在家里大哭特哭,或是向朋友大吐苦水,但千万不要自甘堕落、消极生活,只要你摆正心态,终会走过那个灰暗的时期,再见人生的艳阳天。

“圆满箴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往往非自己的期待所能控制。当遇上触礁的爱情,请记住失恋别失态,失恋有风度。唯有如此,才能更快地走出阴霾,再遇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