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53

第53章 做人要能屈能伸——方圆要有度

如果有人问,这世上最难掌握的一门学问是什么?答案是做人。做人为什么难?因为做人不能虚伪,但又不能太真诚;做人不能太狡猾,但又不能太老实;做人不能说谎话,但很多时候又不能说真话;做人不能欠考虑,但又不能太考虑;做人不能越规逾矩,但又不能太顺从;做人……无怪乎很多人感叹:做人难,难做人!

既然做人不能这样,又不能那样,何不折中一番、于两级间找到一个完美的综合呢?

有一个小沙弥,因为资质优异、颇具慧根,广受师父们的喜欢,但也因此使得很多同龄的师兄师弟眼红嫉妒,处处排挤他,小沙弥觉得很不自在。一次,小沙弥问师父:“徒弟并不是自恃才高,可是师父们的夸赞确实给徒弟带来了不少困扰。”师父对小沙弥平日的遭遇也早有耳闻,说道:“有得必有失,但依为师看,你的困扰其实来自自身。”小沙弥困惑地问:“那么徒弟如何化解呢?”师父道:“人要比旁人聪明,但不必告诉旁人你比他聪明。做人需要这种深藏不露的明智,亦可以说是,”师父笑了笑,“圆滑。”做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能够及格的不多。因为世事莫测,所以人们不能不聪明;因为人心险恶,所以人们又必须深藏不露。情愿装糊涂而无所作为,也不自作聪明而轻举妄动。如何在两者之间折中?答案是,做个圆滑的老实人。

何谓圆滑的老实人?所谓老实,是说无论到什么时候,立身处世,做人的基本原则不可忘记,也即人们常说的“方”;所谓圆滑,是说必要的时候,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即人们常说的“圆”。负重转动的车轮,不可能是方体,必须是圆形,且还需上油润滑,方能滚动奔驰。这个圆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智能,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要因为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要因为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做人做事,只有方圆结合,堂堂正正之余又不忘多点“心机”,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无往不利。

中唐时期,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严正刚直,抨击官场丑恶,锋芒毕露,以致遭到种种打击,被逐出京城长安,流放到南方边境。此后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令他悟到:“吾子之方其中也,其乏者,独外之圆者……材良而器功,圆其外而方其中。”

柳宗元用一生为代价,才懂得了这个道理:内心方正固然不可或缺,可还缺少一样,就是圆通,否则只会进退维谷、使自己陷入被动。柳宗元的经历还告诉我们,不管到什么时候,不要轻易得罪小人。众所周知,与人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最难的是与小人相处。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在暗处,始终用的都是不光明的手段,是阴招,而且不会轻易罢手。小人能为芝麻大小的恩怨置你于死地,更别说有时候的有心“冒犯”了,他会使你一生都处于坎坷之中。别说你不怕他们对你的攻击,看看历史的血迹吧,柳宗元不就是一个例子?

与柳宗元相反,为大唐中兴立下赫赫战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不仅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而且在为人处世中,还是一个特别善于对付小人的高手,“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就是郭子仪与小人打交道的秘诀。正是掌握了圆滑的做人心机,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可不必直来直去,一定要弄个是非黑白、情绪激昂,郭子仪才能一路顺风顺水,官运亨通。

人们一定都深有体会,虽然平时人们多对圆滑的人冠之以“奸诈”、“世故”的帽子,但交际场上,圆滑的人不仅不遭人讨厌,反而很受欢迎。究其原因,就在于圆滑的人考虑事情周密,很有自知之明,懂得给人面子,凡事灵活处理,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放长线钓大鱼。当然,处世的准则,需明白“方”是根本,“圆”是方法,切勿本末倒置。做人做事有方有圆,圆的不方,方的不滚,方内有圆,圆内容方。这样既可以在大事面前不糊涂,做事规矩,又可以在小事方面讲讲风格,模糊界限。最终该坚持的坚持,该放弃的放弃,该糊涂的糊涂,该清晰的清晰,使原则性与灵活性融合,方能造成良性环境,获取积极效果。

“圆满箴言”这个世间是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做人一定要圆,因为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为人处世,有骨有肉,大地交泰,方圆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