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35

第35章 坚持?动摇?

从小人们就被教育,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自己拿主意并付诸行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面临一些与这种“可以自己拿主意”的“独立”相左的局面。面对别人提出的种种意见,人们常常不知道是该继续“坚持”,还是选择“动摇”。

在别人的意见面前,究竟是所谓的面子重要,还是“真理”重要呢?

一原忿忿地对方丈说道:“刚才那个年轻人真是霸道无礼,竟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师父您言语有失偏颇,让您下不来台,一个无名小卒居然如此出言不逊,我想他现在一定觉得当时难堪无比。”

方丈道:“他为什么要感到难堪?如果为师要这么想,那难堪的可不是他。”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路如此漫长,没有谁能保证自己完美无缺,不犯错误,但只要及时发现并改正,也可以尽善尽美,但问题是,这个时候往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个性中的缺陷,仅凭自我省悟,往往难以明察秋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眼,可以善我。唐太宗如果没有听取魏征的谏言,对自己进行批评,怎么可能出现“贞观之治”的繁盛景象;达·芬奇如果没有听取他老师批评,怎么可能成为世界著名画家……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听取他人意见是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

比尔·盖茨曾对公司所有员工说:“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吸取失败的教训,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除了听取客户的批评意见以外,微软公司也鼓励员工畅所欲言,鼓励大家对公司的发展、决策、现状、问题乃至上司的缺点毫无保留地提出批评、建议或改进方案。在一次会议上,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受到严厉指责,一名技术员指出公司开发网络浏览器滞后。盖茨略作沉吟,决然自责,并向与会者诚恳道歉,此举也宣告了微软经营方向的转型。盖茨后来谈起这件事时说:“我不想在面子问题上浪费时间,那是没有意义的。特权会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进的动力。”后来他还总结说:“如果人人都能提出建议,那就说明,人人都在关心公司的发展——这样一家公司怎么可能失去竞争力呢?”

听取意见,首先要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先不管别人说的意见正确与否,你首先应该允许人家向你提意见。如果你阻塞言路,那你又如何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呢?从当年的毛头小伙一跃而为世界首富,这样的成功并没有塞住盖茨的耳朵,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无疑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不仅为事业成功所需,还是交际应酬不可或缺的良好品质。大明和几个朋友组成了个“小圈子”,平时一有空暇,就会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打打牌。不久前,圈子里的马永开始和大家互动得少了,大明的媳妇发现了,就问原因。大明被问烦了,就说出了缘由。原来是大家有什么活动都不愿意再叫他,究其原因,就是大家都嫌他太喜欢拿主意,太喜欢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指令。表面看来,这样吃吃喝喝玩玩的场合,算不上什么大事,谁拿主意都无所谓,但日子一久,谁心里都会有点“小疙瘩”,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凭什么不管什么事都是你说了算?弄得自己像是被人牵着鼻子走,玩都玩得不开心,索性再也不约他。

一位美国女作家曾说过,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聆听。在一些交际场合,善于聆听他人意见不仅是一种尊重,还能展现出聆听者宽容谦逊、通达睿智的人格。毫无疑问,这类人一定是交际场上的常青树。“一个人所犯的错误首先会被别人看到,而在别人眼中,问题会显得更加客观和透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因为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是自省和进步的先决条件。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为了不在多种建议面前迷失自己,还要学会取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疑应是最好的取舍标准。在听取他人的意见前,你应有一个确定无疑不会出错的“主心骨”,以此为基础,再理性地思考哪些意见可以为我所用,哪个地方是自己需要改进甚至舍弃的。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效果。

“圆满箴言”人无完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人就等于多了第三只眼睛——更敏锐地看世事,也更直接地看自己。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吧,只有拥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才能获得自身的进步和与外界互动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