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帆风顺、心情一派祥和是每个人的希冀,可总会被变幻不定的现实轻易打碎:待人接物、为人处世难免会遭遇一些难题、困惑和是非,产生一些争论、摩擦和攀比,很多人常常因此举止失常,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有时一时的冲动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事后懊恼不已,但这时再发出“人生本无常,何必说长道短、争执你我谁是谁非”的感叹为时已晚。
生活就如一张巨大的网,网住了一切悲欢离合。既然明白苦难与人生如影随形,何苦还时时敏感、慨叹无常呢?
久光禅师修佛多年,心中仍存许多疑问。一日,他问德高望重的延州禅师:“和尚修道,还要用功吗?”延州答:“当然用功。”久光问:“如何用功?”延州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久光说:“一切人都是如此,为何还有修道之说呢?”延州答:“并非一切人都如此。”久光道:“有何不同?”延州答:“很多人吃饭时不肯吃饭,却百般要求;睡觉时又不肯睡觉,却千般计较。所以,并非一切人都是如此。”久光顿悟玄旨。
另一年夏末,延州禅师问候许久不见的久光禅师:“整个夏天不见你上山来,在下面做什么?”久光答:“我在山下锄得一片田,还播得了一箩的种子。”答毕,久光问:“大师如何?”延州答:“日中一食,夜后一寝。”久光道:“大师今夏亦不虚过。”延州笑着点了点头。我们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一生,来证明终极真理的存在,释家谓这个真理为“佛”。延州禅师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是通向佛国的不二法门,舍此并无他途。佛曰:“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这个“无所住心”,方为延州禅师所指示的“平常心”。久光禅师领悟了延州禅师话中的道理,才会心如朗月,道出“大师今夏亦不虚过”之言。
平常心即是自自然然,一无造作,只管行住坐卧、应机接物。用佛语来说,所谓平常心,就是每个人现前的不分别心,掺杂妄想杂念、人我是非的就不是平常心。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才是我们的平常心,亦是佛法修成的道路。虽然是在做同一件平常事,有的人挑剔计较、永不知足,这种“执著”容易使贪瞋妄想随之而起,结果弄得心无宁日;有的人万般放下、知足常乐,自然能够进入心无所住的禅定。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眼前之境就是真心的显现,当下就是真理,不需要到遥远的地方追寻。
有个人棋下得很棒,与人交手,鲜有败绩。一次,友人向其讨教赢棋秘诀,他说,对弈,对交手双方来说,棋艺固然重要,但比棋艺更重要的当是拥有一颗平常心。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事例,有的人棋艺很不错,可惜背上了喜赢怕输的包袱,心态一失衡,误招昏招自然迭出,败局早定。
平常心的修行,往往是于事物未萌之先,常常于内心深处洞观事物的虚幻不实,从而主观地不去在意它,不去计较它,不去争,不去怨,更不冷眼视之。而是一种清醒的包容、纳受、自持、不动。在这样一种豁达的心境下,树立起来的恒定的人生观。凡事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身边的人或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定能得心应手,广结善缘。因为无得无失的心情,做事就没有忧虑与束缚,更能发挥每个人本身的才华;因为无得无失的心情,无论遇到任何事都能镇定、沉着,真正地做到宠辱不惊,到达知行合一、自在洒脱的境界。
平常心短短三个字,说说容易,却是必须痛下功夫才能做到。生活中遇到一些令人烦恼的事情时,不妨学学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吴哲,经常对战友也对自己说:“平常心,平常心。”只有修养出平常心,才能心常平,从人间的种种矛盾中脱身而出,享受真正的安闲自在;才能如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才能如六祖大师的“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圆满箴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天气有阴晴,人生有五味,全是佛性千变万化的游戏,悟道者一概笑而纳之。保持一颗平常心,方能以不变应万变,即使身处荒寒的世界,也会有暗香盈袖、春暖花开充满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