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34

第34章 任何事情都不会一蹴而就

生活中不乏这样两种人:有一类不管干什么,只学会了点皮毛,便急着出头和表现,就怕藏着掖着辱没了自己这匹“千里马”;还有一类人平时不被看好,但一到关键时刻,人家就能发挥作用,你不服都不行。前者往往很快就会“江郎才尽”,此时不仅难以再占有立足之地,还会跌入更深的谷底,连翻身的机会都找不到;后者却因为“养分充足,根基稳固”,一步一个扎实的脚印,成就越来越大,最终攀登上最高的山峰。

这世界上有能够“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吗?

有一日,寺里来了一位穿着光鲜、气宇不凡的中年人。他找到方丈,恳切说道:“师父,我想捐给寺中 50 万元,不知在哪里捐出呢?”方丈正在擦拭烛台,听了这句话,合掌道:“不知施主心中有何事牵绊?”中年人听了,脸上掠过一丝不快,但很快恢复了神情,说:“我只想做善事,至于我心中所想,就不便道明了吧。”方丈道:“施主不必介意,虽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但老衲并不想你浪费金钱,请问——”方丈顿了顿,“你想把这些钱捐给谁呢?”中年人很意外:“这不是明摆着吗?”“具体地说,是捐给寺院,还是……捐给神?”中年人的神情黯淡下来,眉头微皱。方丈不以为意,接着说道:“事有因果,老衲无法得知你因何,但务必了解你之故。”中年人终于生气了:“看来你不愿意接受。算了,寺院多着呢!”中年人转身离开。

不到半个小时,中年人又回来了,态度重新恢复了和善。方丈似乎早有预料,只是看着他,并不言语。中年人惭愧道:“刚才我太冒失。是这样的,我是真心想捐给寺院50万元,你要问目的,那就用来建设寺院吧。”方丈道:“如今寺院的建筑状况良好,如果你只想赶紧做好事,不如把钱用作别的用途。”中年人一时有些犯难,似乎有些不甘心:“我看寺中面积不大,不如用来扩建寺院,以吸引更多的香客?”方丈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直言道:“施主,你不是来做善事,而只是来赎罪的。”中年人没料到方丈会这么说,本想辩解一番,但又怕欲盖弥彰,索性承认道:“难道那些往功德箱里投钱的人,就一点坏事也没做过?恐怕谁也无法保证吧。”方丈依旧不慌不忙道:“人世间有谁不是一身罪恶?但他人只需很少的钱便可买个心安,你却要用50万来解决,是不是心中的罪恶感太强了呢?”

中年人有些惊慌,也有些恼怒,但无言以对。

方丈正色道:“善事不等于善心,如果想以一两件善事抵消罪恶,那么,这个善就不是真善,而是恶的帮凶。任何事情都是一样,企图一蹴而就,只会适得其反啊。”

中年人彻底无言以对,正对着方丈,合掌鞠躬。想用一笔巨款一次赎清内心的罪恶,无异于只会在奋斗的道路上找寻捷径的“拔苗助长”。莎士比亚曾说过,做任何事都不应当急于求成,首先应试着熟悉,再锲而不舍,时间总会来证明一切。无论是做善事,还是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和追求成功,我们都要注重基础,注重积累,迈出的每一步都是绝对坚实的足印。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导致了人们心态上的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急于求名、求利、求成,总之,就是太急功近利。身边有多少人因为太急切,导致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于是绞尽脑汁不择手段、投机取巧,把人格、尊严、德行、操守通通抛到九霄云外,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围绕着早出成绩,早见成效,甚至是速生成效,人们殚精竭虑,机关算尽,就是不愿意在正确规律的指导下,踏踏实实,坚定地奋斗上若干年,结果在他们自己催生的各种规律的作用下,他们比谁都迫不及待地给自己留下了一个越来越难以收拾的烂摊子。再想想电视上有多少罪犯不是因为等不到集腋成裘才迷失了心智?难道这些教训还不够吗?

暂不说急于求成与成功的对立关系,人们应该想想,花开一时,人活一世,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精彩,一步一步来就是了,汉高帝做汉高帝的事,汉武帝做汉武帝的事就行了,为何偏要来个大跨步?空白了几个人生时期不说,还有“失足”的危险,何必呢?

鉴于此,在你挽起袖子准备开始大干的时候,请牢记:别再重复别人的老路,别再希望能迅速得成功。如果能时时注意“休养生息”,积蓄生气,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圆满箴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积累的是风险,透支的是未来,是每一个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只有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