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31

第31章 留个缺口给别人,留点余地给自己

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真理,但没有绝对的生活:把话说绝对了,可天有不测风云,很可能到最后无法兑现诺言;把事一次做完了,可世事风云变幻,很可能才中途就要不停修改;把衣服做得太贴身了,可体形忽胖忽瘦,很可能下个月就变得不合身……或许你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变幻莫测的世界;或许你没有意识到,太完满就是一种不完美;或许你没有意识到,连绝对都是相对的……

既然事事受累,何不留点余地给自己?

慧能法师小时候好玩耍,常常一个人满寺院地溜达。有一次他不经意间发现,寺里所有的佛像几乎都是大鼻子小眼睛,便问师父其中有何因由。师父笑曰:“鼻子大了可以改小,眼睛小了可以放大。但若眼睛大了再改小,鼻子小了再改大,则会非常困难了。”

凡事留点余地,或许更有回旋的空间。为人处世,认真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仅有认真是不够的,留有一定的“余地”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所面临的人和事,往往是纷繁复杂的,千变万化的,需要我们给人和事留有足够的“空间”或者“余地”,这样可以促进或者加快事物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制订计划,要留有余地;日常用度,要留有余地;再新的装修,要留下更新的余地;再窄的公路,要留下堵车的余地;再繁忙的工作,也要留下休息的余地;再紧张的关系,也要留下调和的余地。做菜的时候,先要少放盐,因为味淡还有补救,味咸却难以妙手回春;作城市规划,只有先留出几十年的发展空间,才能保持该城市日后拓宽道路的潜力;下棋时,倘若不留余地,即使没有输,也无法再走下去……“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只有留有余地,才能事事均衡、和谐;只有留有余地,才能进退自如、曲张任意。与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我们留下更多的空间给别人,其实也是留给自己。

再举个例子,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难免不会发现对方的纰漏,这个时候,是选择一笔带过,还是大胆指出错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不需要这种及时指出别人的不足或错误的“直率”的,因为无论你直接或婉转,对方都会觉得无法接受,甚至在关注度很高的场合,他(她)为了挽回面子,还会给你一个蔑视的眼神、不满的腔调或不耐烦的手势,总之你只会惹火上身。这并非鼓励人们包容错误,当然你完全可以事后或选择另一个场合再说出自己不一样的观点,但记住一点,留点余地,才不会让对方甚至自己下不来台。

凡事留点余地,不仅是一种智慧的为人之道,还是一种高明的管理艺术。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绝对的圆满并非一件无可挑剔之事,留个缺口给别人,让别人自由地发挥,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全局性的智慧。就好比猴子喜欢攀登,于是你给了它一棵树;老虎喜欢奔跑,就于是你给了它一座山的道理一样。

母亲有许多古怪的习惯和规矩,她时常嘱咐儿女们:递剪刀时尖端要朝向自己,即使下雨没带伞也不许将手帕顶在头上,系鞋带时不能只弯腰而一定要蹲下……还有,做衣服时要多买一颗扣子。

女儿长大后离开了家乡,去了外地工作,她也渐渐淡忘记了母亲教导的规矩,甚至开始觉得那些规矩落伍陈旧、不合时宜,因为至少衣服不必自己动手做了,更谈不上做衣服时多买一颗扣子。

终于有一天,她最心爱的一件上衣掉了一颗扣子,她跑遍了附近的商店也配不上和其余四颗相同的扣子,只好另买了五颗,可回到家才发现,仓促间新买的扣子也遗失了一颗,她懊丧之余依稀听到了母亲苍老而熟悉的声音:“多买一颗扣子……”

其实,母亲一直都以她自己的方式诉说着一个朴素的人生哲学:多买一颗扣子,凡事都留有余地。

留出一点余地,生命的律动才能积蓄起永不枯竭的动力。在风雨兼程的人生旅途上,让我们懂得留有余地。

“圆满箴言”家有余粮,则日子好过;日有余用,则生活安稳;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人在社会,凡事都要适可而止,留下回旋的余地。是花始终要开放,是叶始终要鲜绿,留点余地,你将是个明智的快乐者。

§§第五卷 字轻意满,一念往生

虽说三界如火宅,只要在三界轮转,就无法摆脱痛苦的煎熬,但没有人能够证明,什么东西是“天生”可怕的;虽说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但任何棘手的事物,都可以用佛法的慧识,转化成有效的修行之道。当你掌握了坚持,积累,认错,赞扬,兼听,礼节,关爱和平常心,也就获得了圆满人生的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