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32

第32章 为爱而生

常常的,会有一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头,那就是:人是为什么而活?又是什么赋予人意义?当“爱”这个字眼悄悄蹦出,有的人模糊,有的人醒悟。

人们常说,为爱而生,究竟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爱?

一日,三个徒弟向淮真法师告辞,想要去远方修行,临走前,淮真法师说:“路途遥远,人心凶险,你们只要能回答出一个问题,为师就可放心了。”三个徒弟问:“什么问题?”“问题是,”淮真法师道,“如何才能不让地里不长杂草?”

三个徒弟想了想,纷纷回答:“应该用火烧”、“用石灰铺地”、“用石块压住地面”……淮真法师一一否定,因为这些方法都只是权宜之计,时间久了效果并不好。

“请师父告诉弟子答案吧!”三个徒弟终于无可奈何了。

淮真法师缓缓说道:“当你把地里的庄稼种好了,杂草自然就不长了。”听完答案,三个徒弟依然满脸狐疑,但淮真法师不再言语了,看破不说破,任由他们在日后慢慢领悟吧。也许只有经历过很多世事的人才会明白,人活于世,倘若能让心里充满爱,那么一切的贪、嗔、痴、恨、怨都会自动消失了。修行也是如此,当内心被慈悲与爱意充满了,恶念一出就被拔除,人世的一切烦恼与怨恨也就无处滋生了,也许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耕耘心地”吧。

人与人之间如果多了一层“爱”,很多事情都会容易得多,因此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你爱了,就要表达出来,否则对方很可能感受不到你的这份心意。我们每个人都有情感的需要,其中语言的交流和情感的表达又是关键。不要让对方只是用猜想知道你的关爱,而是要让对方时时感受到你的心意,爱就是打开心扉,让它自由地流淌,让对方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

张澜已经结婚12年了,女儿也马上就要上初中了,最近,女儿向她抱怨,说她没有以前那么关心自己了。听了女儿的“控诉”,张澜仔细想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每天埋头于紧张的工作和忙碌的生活,压根就把亲近女儿的想法抛到脑后了,甚至有时女儿一靠近自己就会觉得心烦,虽然自己明白心里还是无时无刻不记挂着女儿,但女儿有此反应纯属正常。自己的确太久没有好好关注一下女儿的生活、学习,平时只是关心饭吃得怎么样、身体是不是健康,现在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深思熟虑后,张澜向女儿作了一番深刻的检讨,看着女儿心满意足的笑容,张澜也终于明白,仅仅在心里爱是不够的,爱就要表达出来。

爱情中同样如此。两个人一起生活久了,爱情的表达或许就变成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习惯,比如为爱人沏一杯热茶,给爱人掖好被角,跟爱人开一个玩笑。也许茶可能太烫,被角没有掖的必要,玩笑稍显粗俗,但相信谁也不会拒绝,因为我们知道,对方传达的已经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浓浓的爱情。经过表达的爱情才被赋予了生命,有了意义深刻的灵魂,因此每个人都不应吝啬向对方说:“我爱你。”

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爱是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时时对我们的心灵“浇水、施肥、除草”。

一个小和尚化缘回来,走到禅房门口时,只见师父正端坐在烈日下,全身大汗淋漓。

小和尚惊讶地问道:“师父,您怎么了?”

“没怎么,我正在沐浴呢。”师父心平气和地说。

“可是,我没有看到师父洗涤啊。”小和尚接着问。

师父转过头来,笑着说:“我沐浴的是心灵,你怎么会看到呢?”

小和尚第一次听说心灵还能沐浴,心里更好奇了:“师父可否开导一下弟子?为什么要给心灵沐浴呢?怎么样才算是给心灵沐浴啊?”

师父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慈祥地说道:“每隔一段时间,我们的内心都会滋生出一些恶念,只有点燃一颗仁爱之心,在自己的心底煮沸半腔开水,再注入反思、忏悔、改过等几味名贵的心结,便可以为心灵沐浴了。经历过沐浴的心灵只怀爱意,会生活得更加幸福。”?

其实沐浴心灵就像洗涤衣物一样,只有经常反反复复地洗涤,才会保持时刻的光鲜亮丽,不为世俗的尘埃和污垢蒙住双眼、迷惑心智。

“圆满箴言”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爱着什么的时候,才能活下去,如果什么也不爱,那他活着还有什么劲呢?”当我们内心充满爱的时候,烦恼自然就会走开了。心中有爱,还要表达出来,被确定的爱才更深刻、更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