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身体有话对你说
12945300000006

第6章 嘴

说嘴只是“吃饭的家伙”的说法有失偏颇,嘴的功能很多,一天中吃饭的时间加一起只不过1小时,更多的时间用来说话与交流。在低级动物,嘴只是用来进食和争斗,鸟类的嘴用来啄食、鸣叫、啄杀和喙的互咬,高级动物的嘴,主要是用来咬、吮、舔,嘶叫和进食。与它们相比,人类的嘴可能是最厉害的,过去从族长到皇帝,只要说一句话,就能要了人的命。

中医学脏象论认为脾开窍于口。“脾主口,在窍为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口唇者,脾之官也”《灵枢·五阅五使》,“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矣”《灵枢·脉度》。所以脾开窍于口,饮食、口味等与脾之运化功能有关。脾主运化,脾气健旺,则津液上注口腔,唇红而润泽,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得以泌津液助消化,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

嘴也是人体上最富于表情的器官,因为情绪的变化,可由多种方式表达,张开与合拢,努着嘴向前、向后、向上、向下,用牙咬着嘴唇或抿紧放松等表情肌的诸多组合活动,体现了复杂的心情。

嘴的入口处是唇,唇是血管最丰富的特殊区域,鲜红的色彩是美的突出表现;此处的感觉神经末梢也最多,成为性爱的触发点,这一点人和动物一样。所以一些性学者认为应该把唇列入性器官,嘴唇的红色、湿润与鲜艳被认为是性感的标志,因此有学者认为,口唇抹红是为增加性感的措施,尽管发明者并不一定意识到,但求美是肯定的。从中国古时以上下湿嘴唇合挟红纸,到今天档次越来越高的唇膏,是女性不可或缺的主要化妆品。但在作为性行为的接吻之外,至今许多的国家仍把接吻,不论是同性或异性,作为一种高尚的交往礼节。

人的发声也依靠嘴的形态,发a音时靠嘴的张大并向两侧延伸,发o音时嘴必须缩成圆形。因嘴的形态变化而发出声音,其中的关系十分复杂。由于发声时嘴的开与闭的程度差异,使脸的表情变化更为复杂,如愤怒与恐惧之间的差别,在于嘴角拉开的角度的不同,愤怒时的嘴角向前,像要攻击别人;而恐惧时嘴角向内,像受到攻击而要逃跑似的。当沉默的愤怒时嘴抿得很紧而嘴角向前;发怒而大吼时,嘴则张大,露出上下两排牙齿,但嘴角还是向前。快乐的表情也有开口与闭口的差别,从上唇微微向上起而不张口的微笑,到张口露出牙齿的笑,或到张大口的大笑,口角总是向上而成为向上的弧形。当悲伤或强作欢笑时,可能只表现为悲伤的基础上,加之口角的微微向上,成为悲伤与欢乐表现在一起的特点。

嘴唇与牙齿之间是口腔前庭,有宽敞的口腔前庭的存在,给了牙齿发挥功能的更为广阔的空间。此外,在两侧颊黏膜下部有腮腺开口,腮腺位于相当于耳垂下方的深部,分泌的消化液量约占口腔附属腺分泌量的25%,除腮腺外,还有舌下腺和下颌下腺,分别位于舌下和两侧下颌角处的不太深处,腺管都开口于舌下。下颌下腺的分泌量最多,约占70%,舌下腺占 5%,这些分泌腺量加在一起可达 0.5~1.5 升。这些消化腺经常性的任务是保持口腔的湿润,在咀嚼的过程中不断加入含有能消化淀粉的酶,能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还有消除口腔细菌的作用,也只有消化液的加入,食物变得柔软甚至稀薄,便于下咽通过食道。唾液呈微碱性,可减轻细菌产的酸对牙齿珐琅质的腐蚀。此外,还能润湿咽喉,否则声音就会变得沙哑难听。

口腔内细菌的种类很多,刚分泌的唾液是无菌的,但在口腔内流转一阵后,可达到每毫升1 000万到100亿的菌数,这些细菌以食物残渣和黏膜的脱落细胞为食物,迅速繁殖。但这些细菌彼此间有相互抑制的作用,加上消化液的不断冲刷,不易繁殖得太快,但这种作用并非口腔的每一个角落都一样,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可能在2个小时内便形成一层薄膜。尤其是厌氧性细菌,对一般抗菌素不敏感,在治疗时要加用甲硝唑类特殊药物。

但口腔前庭也给人带来麻烦,当口腔卫生欠好,消化功能障碍或精神创伤,口腔前庭的黏膜常可出现溃疡,而且是顽固性的。腮腺和下颌下腺也常会发炎,尤其是腮腺,流行性腮腺炎常光顾孩子,而且传染性很强,造成流行。腮腺的肿瘤也不少见,其中一部分是腮腺癌,需要手术治疗。

牙是口腔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年人的牙有32颗,其中28颗是经过替换的恒齿,4颗为智齿,必须到成年期后才长出来,但很多的人只长两颗智齿,个别的人可能终生不长。牙齿的功能与动物相比已减退了许多,起码不需用于互相撕咬,或用牙叼着孩子走。但人类常把牙用于情绪行为,如用咬牙切齿表示仇恨的深,咬紧牙关表示意志的坚定,此时常伴有握得紧紧的拳头。当遇到危险时,会闭上嘴免受伤害。此外,有些人会在睡着时磨牙或磕牙。有学者认为,夜间磨牙与精神过度兴奋、学习、工作压力大有关,儿童夜间磨牙可能与肠道寄生虫有关。

蛀牙也叫龋齿,是人体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口腔里含有一种叫乳酸菌的细菌,能以食物残渣中的糖分为原料,发酵成乳酸,乳酸又提供乳酸菌以营养,乳酸菌更多地繁殖。乳酸在珐琅质表面造成小孔,进而发展成龋洞。小儿因为吃糖多,或果园里的人,他们的龋齿发病率最高。有些实验证明,如把含糖量高的食物喂养动物,用平常的喂养法,会发生龋齿,若改用导管法喂养,就不发生龋齿,有人观察到,住在深山里的野猩猩牙都很好,但和人类生活在一起,吃人间吃剩的食物,龋齿就多。

对吃糖多导致龋齿的说法并非完全正确。如有些人无论吃多少糖都不会发生龋齿,而有些人尽量节糖又讲究牙齿卫生,照样发生龋齿;食物残渣堆积在下排牙齿,应该是下排牙齿容易发生龋齿,而实际则正好相反,这些原因专家们还没有弄清楚。现代人每天刷牙基本上都已成为习惯,但用牙咬开啤酒瓶盖的现象还是常能见到,殊不知这一咬,必然破坏坚硬而极薄的珐琅质,并造成伤点周围珐琅质的裂伤,为牙本质的进一步受到破坏埋下了隐患,最终结果是形成龋齿。还有的人口气很重,有的因为口腔卫生欠好,有的则因为龋齿,龋洞里发出异味。

一口洁白的牙绝对是美的表现,无论男女都一样,今天,为牙美白是齿科的一项服务项目,有的人心甘情愿付出不菲的价格为自己的牙美容。可多数人不会想到,100 年前,一种以中药乌梅等为原料的染色剂,描在牙根上,变成上端有黑边的牙,由于黑白对照可能使白显得更白,不白的也多少显得白了一些,这种美容法就流行在100年前的我国南方,后来消失了。

舌头也是口腔的重要设施,是由一组肌肉组合成的结构,能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或在口腔内随意活动。这种活动可以舔去粘在口唇周围的东西,或从嘴里找到一颗沙子,而把它送到嘴外。舌头的表面层长有 9 000~10 000 颗味蕾,但它们只能品出四种味道,按味蕾的分布,舌尖负责品甜和咸,两侧分管酸味,那么第四种味蕾在哪里呢?过去许多人都说在舌面的中心部位,错了,这些味蕾分布在口的其他部位,如软腭也品尝甜味和咸味,而最主要品尝酸和苦味的味蕾分布在软腭和硬腭相连接的地方。在上一节曾提到,完成品尝味道的任务可能更多地要靠嗅觉。

在牙咀嚼的过程中,舌头起着翻来覆去的搅拌作用。舌头的表面还负责测试食物的硬度和感觉冷热和疼痛。在搅拌的过程中,舌头不住地检测是否有硬块,或是否适合于吞咽。当认为合适了,就舌头向上拱起,把食物推向咽部,开始吞咽的动作。这些动作是那么协调和熟练,可能在母胎里就已学会了。

许多人都以为说话靠喉头,忽视了舌头的重要作用,没有舌头的参与,发出的声音是含糊不清的,更别想发出卷舌音。

舌头的常见病是炎症,口苦、舌面痛和吃东西没味儿。中医学把舌看成心的苗,心开窍于舌,心里烦躁,不好好睡觉,心火从苗上冒出来,你还不快回去好好睡觉或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