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想通了就快乐
12940000000004

第4章 征服人心比征服身体更重要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至今仍被认为是智慧的化身,而关于他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也在世人口中广为流传。“七擒孟获”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则。

孟获是三国时期蜀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首领。就在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国不久后的时间里,孟获率领其部族起兵反叛,使得诸葛亮不得不率兵前去平乱。

本来这只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残酷战争,可当诸葛亮听说孟获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在南方各地的部族人民中也极富威望的时候,一向处事聪明的诸葛亮立即改变了最初的想法,打算用自己的诚意与孟获化敌为友,这样就会使蜀国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所以在两军交战之前,诸葛亮下达了“只能活捉孟获”的命令,并使出诈败之计诱敌深入,不仅一举击破了敌军,而且还生擒了孟获。

被绑赴蜀军大营的孟获本以为此次会凶多吉少必死无疑,可谁料想诸葛亮不但没有下斩首令,反而还把自己当做上宾以礼相待。诸葛亮反复以好言劝说孟获归降,可孟获心里不服,所以诸葛亮决定放孟获回营,并约定下次再战。

获释后的孟获,很快又重整旗鼓再次杀来。这一次诸葛亮又以计策将其生擒,并在劝降不成后再次放走了他。在随后的几次捉放过程里,不管孟获怎样煞费苦心,可就是逃不掉被击败生擒的噩运,如此反复了七次。

当第七次诸葛亮又要释放他的时候,孟获终于输得心服口服,再不愿与诸葛亮较量了,同时他也保证再不会兴一点点的反叛念头,要为蜀国南方的安定与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仅如此,回去后的孟获还积极地劝说其他的叛乱部族全部归降在蜀国旗下,使得南方地区重新又回归于蜀汉的控制之下。

这就是被传为佳话的“七擒孟获”的故事。它不仅反映出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的军事才干,同时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征服”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总有很多人想通过这样或是那样的努力去征服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够征服他人呢?是靠各种外在条件的诱惑与压迫来征服他人的身体,还是用来自内在精神的教化和感动去征服他人的心灵?

也许很多时候征服身体会更简单也更容易,然而要想长久地、完全地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对于他人心灵的一种征服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有效。

因为所有的外在条件终究会有变化和削弱的时候,可来自心灵深处的那种巨大的力量却能够做到长久不移。相比之下,这种征服更值得我们去赞赏去学习,因为这时的征服已经成为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一种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的智慧的展现。

就像“七擒孟获”这则故事中的诸葛亮,为了获得本国后方疆土稳定的这个大目标、大方向,不是对作为部族首领的孟获采取捉住就杀的征服身体的方式和方法,而是转以征服心灵的怀柔政策,不惜以七擒七纵的大费周章来实现他以德服人的作战策略,终于用自己的智慧获得了一个稳固安定的大后方,不仅使国内的人民得以免受战乱之苦,同时也从另一方面阻止了魏、吴两国的侵略企图,保住了国家的安定与长治久安。

这就是“征服心灵”的作用与功效。它所拥有的容忍与宽容,不仅可以让你不至于因为一时的意气难平而做了傻事、犯了错误,而且也能够使你在一种静观其变的有利位置上作出自己更全面更有效的最终决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所说的“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其实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征服心灵,绝不仅仅只是适用于古代战争的一种陈旧的方法和观念,即便是在竞争无处不有的今天,能够真正地懂得并运用这一道理,也势必会让你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