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2930200000009

第9章 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才能有进步

自省,即自我反省,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的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在《论语·里仁》中有这样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见到德才兼备的人要向他看齐,而见到没有德才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缺点。

自我反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为许多仁人志士所推崇。

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曾子每天要以三个标准多次反省自己,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

宋代的大学问家朱熹评论曾子的做法说道:“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其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道出了自我反省的精髓所在。

战国时期的荀子在他的著作《劝学》中也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不仅要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还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做到行为没有过错。

古人这么重视自省,那么在今天,自我反省又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呢?帮助当然是很大的,因为自我反省是人们完善自我的必经之路。正像朱熹所说的那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孩子懂得自我反省,他就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于是,做得好的地方他就会勉励自己继续做下去,而不足的地方,他就会主动想办法去改正。

而不懂得自我反省的孩子只会将错误的原因归结于他人,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或者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还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他就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更不要说加以改正了,因此,这样的孩子很难取得进步,也很难听从管教。

孩子通过自我反省认识到错误和父母管教后认识到错误的最主要差别就在于,自我反省是一个自愿的行为,而管教则带有被动性。也就是说,自我反省时,发现缺点和改正缺点是自己主动来完成的。这样又有什么好处呢?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犯了错误,却不知道要自我反省,那么我们就要批评他,帮助他改正。可是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于孩子,有时我们越是批评他就越跟我们对着干,经常是我们生了一肚子气,而孩子的错误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而如果我们培养孩子自我反省的好习惯,那么对于错误,他就会自己认识到,并加以改正。这样一来,不仅我们省了心,孩子也取得了进步。而且,孩子养成自我反省的好习惯后,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对他今后的人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所以,让孩子尽早懂得自省,养成自我反省的好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主动在孩子面前反省

希腊有一句谚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的确,自我反省对于我们这样的成年人来说都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更何况是孩子。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培养孩子自我反省的好习惯呢?答案是,首先用我们自身的榜样去影响孩子。

由于经常要在外面工作,妈妈需要知道每天的天气情况。

有一天,妈妈正在做晚饭,于是便叫孩子去看一下天气预报。孩子打开电视,发现天气预报还没有开始,就顺手更换了频道,看起动画片来。

“明天是什么天气啊?”妈妈看到已经19:40了,便过来问道。

孩子这才想起要看天气预报的事情,可是换过频道后,天气预报已经播完了。

“你就知道看动画片!让你干这么点儿事儿你都干不好!”妈妈生气地抢过了遥控器,狠狠地一按,把电视给关上了。只留下孩子委屈地坐在那里。

临睡前,妈妈也觉得自己的行为太冲动了,于是走到孩子的床前说:“还生妈妈的气呢?刚才是妈妈不好,不应该跟你发那么大脾气,以后我不会冲你嚷了,妈妈向你道歉。”

听到妈妈这么说,孩子红着眼圈说道:“妈妈,以后我一定先给您看天气预报,然后再看动画片。”

看到最后的结果,相信很多人都会为之感动。妈妈主动承认了错误,进行了自我反省,而孩子也模仿妈妈的态度去做,这样,他也就进行了一次自我反省。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错误是可以承认的,妈妈不也承认了吗?而且,承认错误之后是要改正的。

我们平时还可以多在孩子面前说些自我反省的话,比如:“我今天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这样不好,以后我得抓紧了。”“我今天又忘记关窗户了,这样马马虎虎可不好,以后要改正。”并且,话说出去之后要有实际行动。在我们这些言与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就会习惯反思自己的错误,然后将它改正。

用恰当的态度来引导孩子反省

我们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要主动反省,比如我们没有错误的时候,又要我们反省什么呢?这时我们就应该让孩子“主动”些,当然,前提是他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

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只留下童童一个人在家。他看到电视里的蹦床好像很好玩儿,于是就把客厅的沙发当成了自己的蹦床,一通乱蹦。

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一进门,她就看到了“一片狼藉”的客厅,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童童这时也停止了蹦跳,愣在那里。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妈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一句话也不说地开始收拾起来,也不理站在一旁的童童。

可是这时童童却受不了了,他主动走到妈妈身边,低下头说道:“妈妈,我错了,我以后不这么淘气了。”

妈妈轻轻一笑,说道:“知道错了?知道错还不快帮妈妈收拾!”

听到这话,童童立刻行动了起来。

孩子难免会犯错误,关键要看我们怎样对待孩子的错误。这位妈妈的做法就很高明,她没有大声训斥孩子,而是把犯错的孩子冷落到一旁,不去理睬他,这时孩子自己就什么都明白了,于是向妈妈主动承认了错误。而妈妈呢,也给了孩子改正的机会。就这样,在妈妈“冰冷”的态度下,孩子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认识到了错误,并马上将它改正了。

所以,有时我们可以刻意控制一下我们对孩子的态度,给他一些反省自己的机会,就像上面这位妈妈这样,让孩子主动反省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不仅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能使孩子学会反省自己。

告诉孩子反省什么

曾子在说到“吾日三省吾身”时提出了三个标准,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分别是从做事、交友和学习方面来讲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向曾子学习,帮助孩子制定几个方面的标准呢?然后再引导他根据这些标准来进行自我反省,告诉孩子应该反省些什么。这样就会使孩子的自省更有针对性,有利于他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我们制订哪些方面的标准就要看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了,比如可以按照在家做家务和在学校努力学习来划分,也可以按照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关心同学来划分……总之,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而且要切实可行。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按照标准去做了。我们应该知道,孩子是不会时时提醒自己反省的,所以我们要注意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比如,我们可以把为他制订好的标准分条写在一张纸上并把它贴在门上,同时在旁边贴一张针对我们的标准,这样每天放学回家后我们可以同孩子一起一条一条地反省。或者,在饭后、睡前这些空闲时间,用聊天的方式问一问孩子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让他写日记,记录下每天完成的情况,然后时不时地拿出来翻一翻,一定会让他有所感悟。

经过我们精心的指导,相信有一天孩子一定会主动对我们说:“妈妈,这条我今天做到了!”孩子的反省习惯就这样慢慢地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