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
12911200000068

第68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出典】

《左传·僖公十四年》。

原作

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作者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西汉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4)。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表。我们现在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故事】

春秋时,晋国公子夷吾因为内乱出逃,为了争取秦国的支持,他答应秦惠公,说:“如果秦国帮我回国当上国君,我一定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作为酬谢。”可是,夷吾在秦惠公的支持下,当上了晋国国君(即晋惠公)后,却没有履行这个诺言。不久,晋国遇到了荒年,粮食歉收,晋惠公向秦国商量购粮的事,秦国没有计较他背信失约,还是慷慨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第二年,秦国也发生了灾荒,刚刚入冬就饿死了人。秦国便派人去与晋国商议,请求购粮,晋惠公却不想答应秦国的要求。大夫庆郑劝道:“你靠秦国做了国君,还没报答;现在人家遇到天灾,你又不予援助;这样背弃恩德,不仁不义,把道德全部丢掉了,将来晋国一旦有难,谁还愿意周济、救援我们?我们还怎样保卫自己的国家呢?”可是另一位大夫、晋惠公的舅舅虢射却说:“要讲信义,应该早讲。没有割让五座城池,已是大失信义,两国友好关系这个根本问题已遭到了破坏。现在即使答应卖粮给秦国,他们也是不会满意的了。皮都没有了,毛还依附在哪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不如干脆不答应。”

晋惠公听了虢射的意见,便没有采纳庆郑的建议,把秦国的使者打发回去了。庆郑叹了一口气,说:“国君这样做,将来要后悔的。”果然不出他所料,第二年,秦、晋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在战场上做了秦国的俘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便是这个故事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