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
12911200000067

第67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典】

《论语·公冶长》。

【原作】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作者简介】

《论语》,儒家著作。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孔子言行而成。共二十篇。内容多数为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亦有弟子之间、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谈话记载。不少具有文学意味,且与文学理论相关。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二十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东汉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故事】

“谥号”是封建社会中王公大臣死后君主根据其生前政绩武功而追赠的称号。有一年,卫国大夫孔圉死后,君主给他的谥号为“文”。子贡得知这个消息后,大惑不解,因为人们都知道,孔圉为官日久,生活上近于靡费,而且好色有名,这样的人,怎么称得上“文”呢?

于是,子贡前来向先生求教:“老师,您觉得孔圉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文’吗?他可是毛病多多呀。”

孔子答道:“孔文子生性聪明,而且勤奋好学,称得上才学过人。但是尽管如此,他又身居要职,好多人像他那样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而孔圉却从不自满,非但不以为满足,反而经常就一些自己不太精通的问题虚心向下面的人求教。他知识渊博,但却能汲取不如他的人的长处,而且丝毫不认为有伤体面,这可以说是‘文’最突出的特点。至于其他缺点,又怎么掩饰得了他的超人之处呢?”

子贡这才恍然大悟,明白瑕不掩瑜的道理,孔圉确实无愧于“文”的称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便是这个故事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