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
12911200000059

第59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典】

《论语·卫灵公》。

【原作】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作者简介】

《论语》,儒家著作。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孔子言行而成。共二十篇。内容多数为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亦有弟子之间、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谈话记载。不少具有文学意味,且与文学理论相关。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二十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东汉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故事】

孔子有一个学生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他善于设辞巧辩,孔子把他列为“言语”科的高材生。有一年,齐国的执政大夫田常,因为国内不服他的人很多,决定攻伐鲁国以树立威信。孔子听后,对学生们说:

“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祖先的坟墓都在那里,你们为什么不去解除它的危难?”

勇敢的子路首先要求去抵抗齐国军队,孔子不许;子张也提出要去,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行,孔子同意了。

子贡请教此行该注意什么,孔子说:“仁!”

“请问,在异国他乡怎样达到仁的要求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先打了个比方,说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锐利的工具。接着又说:“住在那个国家,恭敬地对待贤德的当权者,和有道德的人交友。——人的关系和谐了,等于工匠有了好的工具,就能够按你的心意办事了。”

子贡按老师的教导,先到齐国去说服田常,告诉他攻鲁无利可图,而攻吴则对齐国、对他本人大大有好处,田常同意了。最后,子贡再到越国,教越王只以兵器粮草支援吴国抗齐而不出军队——几个大国都卷入了一场混战,而鲁国却避免了被入侵的危险。

子贡凭着他的口才和对列国形势的理解,把任务完成得很好,而齐、吴、越三国实际上都成了他完成任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