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中华饮食风俗教程
12907200000013

第13章 妊娠期饮食风俗

妊娠,预示着一个新的生命即将诞生。旧时则意味着香火的延续将得到保证,家族的谱系将得到续写。这对于新婚夫妇及家庭乃至整个部落或宗族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也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因此民间称怀孕为 “有喜 ”。

然而,当新婚夫妇为身孕有喜而高兴的时候,流产、早产、难产、畸胎等各种令人恐惧的现象,给分娩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阴影。民间认为,出现这些异常现象的原因,除了与遗传及妇女妊娠期的行为举止有关外,主要是由于妊娠期饮食不当造成的。

在我国民间,过去以及现在某些偏僻地区,由于科学文化相对落后,人们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孕妇饮食,而是采用一些迷信的方法,以图实现良好的愿望。

例如,有的地方妇女怀孕时,要求妇女多吃龙眼 (干品叫桂圆)。龙眼晶亮圆滑,民间认为多吃龙眼,日后生出的孩子眼睛会像龙眼一样又大又亮。

还有的地方,鼓励孕妇多吃黑芝麻,以为吃了黑芝麻,将来孩子的头发会像黑芝麻一样乌黑发亮。

江南一带,妇女在妊娠期间,长辈总要孕妇吃一些藕,因藕白而粗,且多孔。多吃藕,是希冀孩子今后又白又胖又聪明,多长心眼儿。

许多地方都认为,妊娠期间多吃一些猪脚,孩子将来起步早、会走路。

这些饮食事象,虽然其间也不乏科学的内容,有的确实还有一定的道理,但主要还是人们凭借直觉的联想,把事物的某一特征同新生儿的某一优点联系起来,企图通过物性的转移,达到某一目的。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孩子寄托美好希望的民俗心理。

民间深知孕妇饮食的重要,除了提倡、鼓励孕妇吃某些食物之外,同时又禁止、限制孕妇吃某些食物,生怕孕妇吃错东西,影响胎儿生长,故此派生出种种饮食禁忌。

在我国,妊娠期饮食禁忌古已有之,古人认为:儿“在胎,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腑脏骨节皆未足,故自初迄于将产,饮食居住皆有禁忌 ”(《古今图书集成 ·人事典》)。从科学角度看,妊娠期属于特殊生理时期,为了确保胎儿正常生长,免受外界侵害,孕妇饮食有所禁忌是符合科学道理的。但有的饮食禁忌,未免有点牵强附会,令人难以接受。如:“妊娠食羊肝,令子多厄;食山羊肉令子多病;食马肉令子延月;食驴肉难产;食兔肉犬肉令子无声音并缺唇 ”(《古今图书集成 ·人事典》)。

在我国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类似的违反科学的饮食禁忌,有的地方孕妇禁食狗肉,以为狗肉不洁,食后会导致难产。在新晃侗族一带,孕妇禁食葱、姜、蒜、羊肉、牛肉,人们认为吃了这些东西,婴儿将来会有狐臭,成哑巴。有的地方,孕妇不能吃黄瓜、生姜,认为吃了黄瓜生下的孩子身上会长出许多花花绿绿的斑纹;吃了生姜,生下的孩子会长六指。有的禁止孕妇吃葡萄,说是吃了葡萄容易生葡萄胎。蒙古克耶人还禁止孕妇吃鸡蛋,认为吃了鸡蛋,胎儿的胎盘只有鸡蛋大。甚至有的地方见 “青” (指各种绿的叶菜类蔬菜 )不吃,认为 “青”菜属于青草之类,没有营养,对孕妇身体没有好处。在台湾,孕妇不能吃螃蟹,否则生出来的孩子会像蟹那样抓扭别人的手腿。

以上这些饮食禁忌,大都是原始的朴素联想,缺乏科学依据,它不仅限制了孕妇的饮食自由,而且对孕妇及胎儿的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我国历来有 “重男轻女 ”的传统陋俗。因此,从妊娠的第一天起,人们就从多方面观察并采取种种手段来预测、引导生男生女,其中也包括饮食宜忌的内容。

民间流行最普遍的预测生男生女的俗信,是所谓 “酸男辣女 ”之说,即是说妊娠期间,如果孕妇喜食酸物,预兆生男;喜食辣物,预兆生女。还有的地方有 “咸男淡女 ”之说,也就是说孕妇口味偏咸,可能生男;口味偏淡,可能生女。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妇女妊娠期间的口味嗜好来确定的,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人们除了从孕妇的口味特征来预测生男生女之外,还有一种近似卜筮、博戏的预测方法。元宵之夜,孕妇将冬季汤圆在火上烘烤,如果汤圆胀而不裂则生男,如胀而破裂则生女。这种方法也可用其他食品代替。

还有采用 “食品随机取样 ”的方法来预测的。将随机放在筛子里的米粒每次取出两颗,一直取到最后,剩单则生男,剩双则生女。除米粒外,豆枣、牙签、筷子、扑克等也都可以充当道具。

民间观念认为,妊娠期除了可以预测生男生女外,也能用某种方法引导母腹中的胎儿向某一性别发展,或导致胎儿性别转移,其中也有采用饮食手段的。

有人根据民间的生育经验,收集辗转相传的流行 “验方 ”,并结合现代饮食特点,总结编制出 “生儿子的食谱 ”,这在网络上可查看,这是否灵验,值得怀疑。现代科学昌明,妊娠期间是可以检测到胎儿性别的,但我国已立法,禁止用医学手段检测孕妇胎儿性别,这是为了防止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给今后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