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12906900000042

第42章 让孩子有所敬畏

敬畏是对人生和宇宙法则的一种由衷的惊叹和赞美。它是一个人以社会和宇宙为参照系真正地了解自己、走向智慧的开端。成人应结合具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适时地让孩子理解道德和社会规则的意义,或承受不良行为的后果,对道德和社会法则有所敬畏;还应以孩子容易理解的方式,让他们了解身边的自然事物和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宇宙奇妙法则的敬畏。

根据迄今人们对孩子的了解,孩子在出生后对世界的理解是很有限的,或者说,他们出生后并没有多少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在成人的眼里,小孩子通常是为所欲为、无所顾忌的。事实的确如此。一个婴儿或幼儿通常不会顾忌什么,他们会由衷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正所谓“童言无忌”。作为成年人,我们通常也不会为他们的“为所欲为”而感到不满。

1.让孩子对道德和社会法则有所敬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要求逐渐提高。我们希望他们能遵守交通规则、课堂规则、社交规则等,越来越像一个合格的公民。换言之,我们希望他对道德和社会规则有所敬畏。当一个孩子不顾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任意而为的时候,他就会受到周围人的谴责或排斥;当一个孩子违反社会规则(如交通和课堂规范)的时候,他就会遭到相应的惩罚。因此,儿童对道德和社会法则的敬畏主要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形成的。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结合具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适时地让孩子知道这些规范或法则的作用,让他们意识到道德和社会规则的意义。例如,当孩子故意破坏别人的游戏的时候,或故意欺负同伴的时候,我们可以及时地以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坏处或后果,让他们知道故意破坏别人的活动、欺负别人是不好的,在任何时候都应避免。我们还可以让儿童承受不良行为的后果,体验违反规则所带来的惩罚。

2.让孩子对自然和宇宙法则有所敬畏

儿童对道德的敬畏只是敬畏的一个方面。我们还会看到,在适当的引导下,儿童内心还会形成对大自然和宇宙法则的敬畏。如果说,对道德和社会法则的敬畏让儿童逐渐成长为一个为社会所接纳的人,那么,对大自然和宇宙法则的敬畏则可以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推动他们探索宇宙无尽的奥秘,感受博大而深奥的宇宙之美。

在儿童的心目中,一切陌生的事物都充满了神秘色彩。他们经常提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一类的问题。他们似乎想知道宇宙万物背后的一切秘密。其实,风雨雷电,花草虫鱼,日月星辰,乃至男女两性,我们没有什么不可以对孩子讲。孩子眼里的世界与成人是不同的。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都像人一样在活动。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特别喜欢的童话故事中看出来。因此,成年人可以以儿童容易理解的方式,让他们了解身边的自然事物和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宇宙奇妙法则的敬畏。这种敬畏是他们走向智慧的开端。

《圣经》上说,“敬畏上帝是智慧之始”。敬畏是对人生和宇宙法则的一种由衷的惊叹和赞美。它是一个人以社会和宇宙为参照系真正地了解自己、走向智慧的开端。它一旦在孩子的心中扎根,就会削弱他们内心的自私、傲慢、狭隘、无知,而让他们变得文明、谦虚、自制、宽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早期的儿童逐渐形成一些社会观念,开始理解各种社会规范,认识到不能违反基本的道德和法律,并对这些规范产生警戒心理。幼儿甚至认为,当一个人违背了不可改变的外部的社会规范时,他马上就会受到惩罚。

另一方面,幼儿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由于思维具有“泛灵论”的特点,他们倾向于为一切事物赋予生命,认为它们像人一样,是活的。在此过程中,他们会产生对世界的一些特殊感受,形成关于世界的最初信念。

这提示我们,成人完全可以根据人生早期的这种特点,促成他们对人类道德和社会法则的敬畏,形成最初的良心。在促使儿童认识和领略大自然的美妙和深奥的同时,让他们形成对大自然和宇宙法则的敬畏。这种敬畏可以阻止盲目自大的倾向和为所欲为的破坏性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