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12906900000010

第10章 别给孩子乱贴标签

社会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从周围得到某种“社会标定”的时候,这个人就可能受到这种标定的影响,久而久之,会逐渐形成对这种身份的认同以及相应的行为倾向。社会标签效应提示我们,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应该持一种宽容的心态,而不应动辄给他们太多的“标定”,尤其要避免给他们贴上消极的“标签”。即使贴“标签”,也应给儿童贴上好的“标签”。同时,应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

细心的父母可能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如果经常夸奖一个孩子聪明、能干、勤快,这个孩子好像越来越聪明、能干、勤快了;相反,如果经常贬低孩子,骂孩子笨蛋、懒惰,这个孩子就好像真的变得笨拙、懒惰了。其实,这是一种有趣的社会心理现象,即社会标签效应。

1.什么是社会标签效应

心理学家发现,当一个人被社会标定为“越轨者”的时候,这个人就可能受到这种标签的影响,久而久之,会逐渐形成对这种身份的认同,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倾向。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的,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和反应其实反映着周围人对我们自己的看法和反应,换言之,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当做一面镜子,用来照出我们自己的形象,由此形成对我们自己的看法。类似地,当一个孩子被赋予某种身份的时候,别人对他的这种看法或态度就可能逐渐成为他“映照”自己的一面镜子。尽管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但这种现象的确是普遍存在的。其实,许多成年人并不了解这一点。

2.儿童身上的社会标签效应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经常表现出对孩子的不满意,动辄斥责孩子,无意中给孩子贴上一大堆“标签”,例如,当孩子不洗手的时候,说孩子是一个“脏鬼”;当孩子不能按时起床或不好好干活的时候,说孩子是一个“懒鬼”;当孩子的表现不能达到成人的要求或标准的时候,说孩子是一个“笨蛋”;当孩子不能熟练地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说孩子是一个“倒霉蛋”。父母的这类行为,不胜枚举。这些家长并不知道,当他们经常这样说孩子的时候,孩子也许真的变成了他们所说的这类人。

也许这些成年人听说过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故事,这两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小时候曾经被老师看做“笨蛋”,但他们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相反,他们却成为最杰出的科学家。当然,这类情况是可能存在的,因为一个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往往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这种社会标签的消极影响也可能因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而削弱,甚至被这种积极影响所“抵消”。就拿小时候的牛顿和爱因斯坦来说,他们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可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他们很反感学校对孩子的“标定”,相反,他们自己对孩子持一种积极的看法。这可能起到了一种“反标定”的作用。当然,即使我们把牛顿和爱因斯坦看做例外,也不应该忽视这种社会标签对孩子的影响。

在孩子出生后,他们头脑中的许多观念都来自周围的成年人,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着身边的成人对他们的看法。当父母和老师认为孩子一无是处的时候,这个孩子最初可能感到疑惑、不满或愤怒,随后,他可能会逐渐怀疑自己,逐渐在无意中认同了成年人“赋予”他们的社会身份。我们会看到,一个孩子被父母或老师贴上“捣蛋鬼”的标签之后,他的“捣蛋”行为可能并未减少,相反,还可能会增多。从逻辑上来讲,当我们给这个孩子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的时候,似乎在批评或惩罚他,那么,他的不良行为应当减少才对,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很可能是因为,当我们为孩子贴上某个标签的时候,这个孩子实际上就被“划入”了某个群体,如“笨蛋”群体、“捣蛋鬼”群体,当他因为这个标签而一再被周围的人拒绝或排斥时,他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周围的“正常人”是不同的,自己不属于他们所属的那个群体,而属于另一个“非正常群体”,进而形成对这个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表现出这个群体才有的行为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旦个体被周围的社会环境赋予某种特征或身份,特别是“越轨者”的身份,个体就可能形成对这种身份的认同,并表现出与这种身份相应的特征。这就是社会标签效应。这种现象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3.如何运用社会标签效应

社会标签效应提示我们,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应该持一种宽容的心态,我们不应动辄给他们太多的“标定”,尤其要避免给他们贴上消极的“标签”。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他们的行为可能经常越过我们所设定的“标准”,触犯我们的禁忌,让我们感到不快,感到不安或愤怒,这时,我们不应顺势给他们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作为惩罚,尤其是不应反复地用自己的这种“标定”来称呼他们。即使要给孩子贴“标签”,也应给孩子贴上好的“标签”,我们可以在孩子表现较好的时候,说他们聪明、能干,说他们“很棒”,以此来鼓励和表扬他们。长此以往,孩子可能真的会把自己“划入”这一类型,成为成人所说的“很棒”的人。

不给孩子贴标签,并不意味着成人不能批评孩子。相反,在孩子做错事(例如把食品当玩具)的时候,成人应及时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中哪些地方是不恰当的,会带来什么后果。也许他们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但一旦知道某种行为是不对的,他们通常就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以后尽量避免这类行为的发生。通常,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批评与表扬都是需要的,但对于一个幼年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更需要表扬和鼓励,以培养最初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