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昨日重现:著名海难大揭秘
12906200000023

第23章 风浪——惊心动魄的海难面对平静的海面(7)

听到警报,机工长、三轨回房间穿救生衣;大厨从伙房回房间穿救生衣;水手长在一层走廊上告诉水手们“一定穿好救生衣,这一次是真格的”.随即,水手长与二轨、三轨、大副、两名水手等八九个人到达左舷救生艇边放艇。此时艏楼已在水中,能看到后面几个舱盖。放艇过程中,三轨、机工长、大厨等听到一声巨响;水手长看到一个舱盖鼓起来,未能确定是哪一舱的舱盖。

水手长敲开前稳艇索钩,另一头未来得及打开,一个大水柱将船员打入水中,待水手长、三轨、机工长和大厨从水中浮起时,已不见大船。

22时39分06秒,青远公司与“翡翠海”轮接通电话,船上讲“正准备弃船”;22时39分49秒通话就中断了。

事故发生后,交通部及时向国务院作了报告。黄镇东部长和刘松金副部长对这起事故非常重视,亲自组织和指挥海上搜救,部署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远集团及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了34个善后工作小组,3人一组,深入到每一家庭开展积极细致的工作。并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

经与劳动部协商,由交通部牵头,劳动部、监察部和中国海员工会派员参加,很快组成了“翡翠海”轮事故调查组。由于“翡翠海”轮事故只有4名船员生还,且都不是驾驶人员和当班船员,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十分困难。调查组克服困难,本着客观、严肃、认真、科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事故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取得了与事故有关的客观证据。经过认真分析,形成了《关于“翡翠海”轮沉没事故的调查报告》。

南海上的作业船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翡翠海”在航行期间受到涌浪的影响,同时船舶老化和可能存在的隐蔽缺陷,致使船壳破损,导致大量海水涌入船舱,致使船舶迅速失去浮力,船首向下急剧沉没。

“威望”号油轮风中飘黑带26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正当年,而对于一艘万吨油轮,特别是单壳油轮来说,则属于迟暮之年。

八九十岁的老人,别说摔一跤,就是不小心划道口子,都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威望”号油轮的沉没,正是如此。

2002年11月13日,“威望”号油轮满载7.7万吨重质燃料油,从欧洲北部立陶宛起航,前往新加坡,航行到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附近海域时,突然遭遇8级风暴。风浪中,一只集装箱被颠了下来,砸到油轮中部的左舷上,左舷被砸裂了一个35米长的大口子。船舱里的一部分燃料油随即哗啦哗啦地流了出来。船体失去平衡,倾斜25°,在海滩上搁浅。重质燃料油不停地流泻,毫无顾忌地随波逐流,很快就在海面上形成了一道宽5千米、长37千米的“黑色飘带”……国际组织将这一石油泄漏事故,列进了“有史以来十大损失最惨重事故清单”,排名第三,仅次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加利西亚是西班牙17个自治区之一,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南部与葡萄牙接壤,东濒大西洋,北濒坎塔布连海。海岸线长达1498千米,是西班牙重要的海洋渔业、养殖业、旅游业等基地。

“威望”号发出呼救信号后,西班牙立即派出救援船只和直升机,将27名船员全部搭救到海岸上安全地带,并拘留了船长马格加夫拉基。

为了防止无人驾驶的“威望”号油轮沉没在西班牙近海,引起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第二天,西班牙政府出动了4艘拖船,将“威望”图118立陶宛风光号拖到了距离菲尼斯特雷角137海里的公海里。希望将“威望”号“拒之门外”.19日,西班牙政府正准备用战斗机,将“威望”号炸沉以免继续漏油污染本国之时,“威望”号却因为几天的风浪冲击,于当天11时拦腰断裂,并于下午4时,全部沉入3500米的深海里,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泄漏。

“威望”号的身世错综复杂,很难说清楚它是哪个国家的。

它悬挂的“方便旗”是巴哈马国旗,东家却是利比里亚的环球航运公司,管理者是希腊机构,船长马格加夫拉基也是希腊人,办公地点在雅典,而它的承租者是奥冠财源公司,办公室设在瑞士的祖格,可是,这家公司隶属于俄罗斯阿尔法集团,阿尔法集团主要经营的是工业生产和银行业,对于航运管理是个外行。

“威望”号泄漏事故发生后,许多专家对其沉没原因做了深入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威望”号油轮已经航行26年,陈旧不堪。自从1999年检验过后,就再也没有检验过。而且,“威望”号是一艘单壳油轮,船体外蒙钢板仅有12厘米左右,经过多年的腐蚀,厚度只剩下10厘米。稍微夸张地说,对于这么一个海上庞然大物,好像用手指使劲一捅,就可以把船体外蒙钢板捅个窟窿。按照常规,这样的单壳油轮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15年。“威望”号泄漏,只是个时间问题。

据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海事组织提供的书面报告,目前,全世界超过万吨位的油轮3000多艘。“威望”号是10年内沉没的第4艘由日本制造的单壳油轮。20世纪70年代,日本为了迅速占领世界油轮市场,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最低廉的价格赶造船只,全球1000多艘单壳油轮中,有300多艘产自日本,其中3艘分别于1992年、1993年、1999年沉没。

对于一艘数万吨的油轮,十几厘米的外蒙钢板,一如巨轮蒙上牛西班牙海域皮纸那样,危险性显而易见。为什么船东要买这种事故频出的单壳油轮呢?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会长王荣生认为,主要是受到经济利益驱动。

“双壳船的造价一次投入比单壳船肯定要贵,为什么呢?它多用了材料和相应的设备。第二个,油船造出来以后,装载量相应来看,吨公里的效益可能在不变价格的情况下,效益要低一点,投入比较大。因此,船东对这个问题有所考虑。但由于油轮‘身体状况’的原因,单壳油轮的失事率比双壳油轮高出5倍。”二是“方便旗”制度隐患多。

中国海事局船舶监督管理处处长智光路介绍说,从船舶登记来讲的话,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严格登记制国家;另一种是开放登记制国家。从船舶登记来讲,如果是严格登记制国家,对于船舶的登记有严格的要求:一个是本国的公司在船公司投资资本所占的比例问题;一个是对船员的要求,比如是不是一定要求本国的船员。中国就是一个严格登记的国家,对于投资比例按照严格的规定,如果是外方投资这个公司,比例不能高过50%,中方一定要控制股份。从船员的要求讲,在中国登记的船舶一定是中国的船员,从普通船员到高级船员,都是中国人担任的。从“方便旗”来讲,就没有这么多的要求,投资比例没有限制,船员的要求也没有限制,所以是一种很方便的登记制度,有很多公司为了躲避一些管理高标准的要求,就到那些注册手续简便的单壳油轮国家登记,在航行中,悬挂该国国旗。

什么是“方便旗”“方便旗”指在船舶登记宽松的国家进行登记,取得该国国籍,并悬挂该国国旗的船舶。

船舶悬挂的旗帜表明该船舶的国籍,在公海上的船舶受船旗国的专属管辖和保护,无国籍的船舶在公海上被认为是海盗船,不受任何国家的保护。

据法新社消息,2002年7月,已有905艘外国油轮注册为巴拿马籍,而在两年前,注册登记巴拿马船籍的只有658艘。其他几个油轮大户,分别是利比里亚、马耳他、巴哈马、塞浦路斯等。

由于提供“方便旗”的国家并不对挂旗船只实行任何管理,船只的维修状况得不到有效监管,许多挂“方便旗”的船只因为年久失修、管理不善,航运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单壳油轮大多悬挂巴拿马、巴哈马、利比里亚等国的“方便旗”,目的是能够比较宽松地通过“安检”,沉没的“威望”号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