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12904900000081

第81章 宏观调控:政府“有形的手”

经济学里,人们通常把市场和价格称为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而把政府对经济的调节称为“看得见的手”。在经济全球化这一时代特征下,劳动力、资金及各种贸易活动早已跨越了国界,由于技术的进步,信息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市场投机活动不断增多,虚拟经济日益繁荣,消费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制约性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与否对本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博古论今”

凯恩斯曾经讲述过这样的一个经济学寓言:乌托邦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整个社会的经济处于完全瘫痪的境地,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许多人无家可归,饿殍遍野,政府束手无策。就在这个时候,一位经济学家向政府提出了一个建议,雇佣200人挖一个很大很大的土坑。为了完成这项工程,这200人必须要购买200把铁锹,于是,生产锹把、钢铁和铁锹的工厂相继开工了,这些工厂原来的工人因此而重新被雇佣,工人们开始上班,有了工资就有钱吃饭、穿衣了;于是,服装企业、食品企业、交通部门也都随之运营起来,大坑终于挖好了;然后政府又雇佣200人再将这个大坑填埋上,这样又需要200把铁锹。萧条的市场就这样慢慢复苏了,逐渐地,经济恢复了。政府则通过税收,偿还了挖坑时发行的债券,一切又恢复如常,人们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虽然这只是一个寓言,但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经济陷入危机时,国家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方法干预经济生活,帮助经济走上正常的轨道。

“点睛释义”

经济领域“看得见的手”

政府的调节包括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两大类。其中,宏观经济政策的总目标是实现整体经济稳定。就国内而言,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缓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就国际而言,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以宏观经济理论为依据,通过对经济总量的调控来实现整体经济的稳定。尽管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但是各国政府自觉而普遍地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稳定经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综观近代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虽然有许多失误,并引起过不少问题,但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仍然是利大于弊,与二次大战前相比,战后的经济更为稳定繁荣,这部分要归功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宏观经济政策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内容。

经济杠杆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循环运动仍然是通过商品和货币的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的运动来实现的。价值规律的宏观调控作用是由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杠杆体系传导的。经济杠杆体系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内容组成:

一是价格。在生产领域,价格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在分配领域,价格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在流通领域,价格调节商品流向,调节市场商品供求平衡。

二是工资。工资杠杆的作用是调节劳动报酬与劳动成果的关系,以及决定新创造价值在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间的分配。

三是税收。税收是归社会占有的剩余产品的价值在货币形态上的表现。通过税收的作用,调节剩余产品在个人、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分配关系,起到调节宏观经济的功能。

四是信贷。信贷杠杆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对工农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结构及市场供求平衡的调节,以加速资金的循环,加速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

宏观调控的原理

经济杠杆属于经济范畴,兼有经济性和行政性二重属性。因为经济杠杆的宏观调控作用是通过政府的具体操作来发生的,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大问题。政府宏观调控手段运用的好坏,已经成为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政府对社会经济干预过度,即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作的合理需要,结果通常会阻碍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反之,如果政府对经济干预不足,即政府宏观调控不能满足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作的合理需要,结果也会导致市场机制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宏观调控机制的运用主要是要正确处理好“硬”政府、“软”市场或“硬”市场、“软”政府的关系,即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市场力量还不很强,即在“软”市场的条件下,就需要配以“硬”政府与之相结合,以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当然,有时也会也现这样的情况,即由于政府调控力量过强和僵化或其他原因,致使市场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这时就需要加强市场机制调节的力度,放宽或放松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推行“硬”市场,即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和“软”政府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日本和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韩国,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采用的就是“硬”政府、“软”市场的宏观经济调控形式,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经济起飞以后,日本和韩国便开始向“硬”市场、“软”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形式转换,逐渐减弱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和减缩其调控范围。这并不是说不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因此,片面主张建立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或完全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的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这是因为建立什么模式的市场经济要根据客观经济情况来决定,正确处理好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