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12904900000082

第82章 通货膨胀:装钱的筐比钱更有价值

“博古论今”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德国国内形势恶化,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民不聊生。作为战败国,德国面临着巨额赔款。没有办法,德国政府只能没日没夜地赶印钞票,通过无限度地发行货币来筹集赔款。由此,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为惨烈的通货膨胀。

在这场空前的经济危机中,德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他们没有工作,也没有粮食,很多人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据说,当时有一个小偷到一户商人家里偷东西,他发现一个筐里装满了钱。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小偷没有拿一分钱,而是把钱倒出来,只把那只盛钱的筐拿走了。可见,当时德国的货币贬值到了何种程度。

“点睛释义”

什么是通货膨胀

所谓通货膨胀,通俗讲就是“钱毛了”、“钱不值钱了”,整个社会物价水平都在普遍上涨。如果总需求大幅度上升,企业很可能以提高其价格做出反应。如果需求很高,企业很可能按较高的价格出售同以前一样多的数量,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倘若企业普遍提高他们的价格,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三种类型。一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上涨率在l0%以内,此时物价相对来讲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二是奔腾的通货膨胀,其物价水平以每年20%~100%上涨率上涨,这种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货币贬值非常迅速。三是超级通货膨胀,它的通货膨胀率要在两位数以上,这种致命的通货膨胀会令经济濒临崩溃。

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为传统的是生产供给相对过剩或供给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现代西方的经济学家则不这样认为,他们依靠建立数学模型及定量分析,提出了需求拉动说、供求混合说、结构说、成本推进说、预期说等多种理论解释,试图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机理。应该说这些解释在数学模型与统计数据的支持下还是比较科学并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但是在通货膨胀治理的过程中却是根据具体成因的不同,综合运用了这些因素。然而这些建立在实证分析理论上的解释,终不能掩盖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的事实。最初持这种观点的是货币理论的开创者米尔顿·弗里德曼。

其实,纸币并不是导致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真实的原因是政府的信用太低,他们不能满足百姓的实物或是心理上的需求,而导致百姓丧失对其所发行的纸币的信心。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市场传导机制才能实现。

有关通货膨胀的问题,应该说,大卫·休漠是第一个关注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对经济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家。休漠指出,当金、银被采掘出来后,通过支出进入流通领域,货币就这样逐渐集中到一部分商人手中,继而商人将手中的货币用于投资,因此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社会就业机会增多。即使物价略有上涨,这种通货膨胀也是有益的,因为它提高了商业利润,促进了经济增长。

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赞成这一观点,即货币供应量加大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但都没有进一步进行研究。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很多时候是政府的有意安排。政府发行债券时承诺要支付一定比率的利息,政府用发行债券收来的货币“替代投资”地去经营一些项目,这本身对抑制通货膨胀是有利的。但是,通常情况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越是政府干的事,通常越是容易赔钱,总是会入不敷出,更别说是利息,能够把本钱收回来就不错了。可政府即使亏空了也不能赖账,就得进行“造币活动”,增印货币,还本付息。拿到了本钱得到了息,储蓄者自然高兴,但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之后势必会造成通货膨胀,因此储蓄者得到的货币表面上因得息而增加了,实际上由于物价上涨而贬值了。通货膨胀来了怎么办经过上百年的不断实践、研究,现在治理通货膨胀一般会采用以下几个办法:一是紧缩银根,减少贷款规模,这样企业及个人的购买力就受到了控制;二是增加税收,也可以达到同样目的;三是增加生活必需品的供给,某些商品受价格上涨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所有人都需要,一旦它们的价格上涨,会引发连锁反应,如果增加供给,就可以有效防止价格上涨。经济学家发现,失业和通货膨胀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因为失业多了,收入就少了,就不会抢购了。让一些人失业虽然感情上有些过不去,但是确实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需要指出的是,当通货膨胀率不是十分严重时,不但不会对经济造成伤害,反倒可能促进经济增长。轻微的通货膨胀的特点是不出人们所料。如果大家一致预期明年的通货膨胀率是5%,那么工人就会要求增加5%的工资,卖家也会加价5%出售。虽然价格上涨了,但所有人的利益并没有受到伤害。

而事实上,市场中总会有商品价格的涨幅高于3%,有的涨幅低于3%。不过就总体来说,人们受到的影响非常轻微。有些资源类产品是非可再生的,用一点少一点,如果一味地禁止价格上升,就会提前用光,所以石油涨价有很大的合理性。因此,通货膨胀如果不严重,并非一定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