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自然的秘密
12894100000096

第96章 当我们跑起来的时候,为什么会上气不接下气的?

当我们坐着看电视时,每小时可能会呼吸12次,每次吸入的空气量约为2杯。但是如果出去快步走走的话,你会发现自己的呼吸明显变快了,这时我们每小时大约呼吸35次,每次吸入的空气量为8杯!

所有空气都随着呼吸进入到我们的肺部。但是当我们动作越来越快时,为什么会感觉上气不接下气呢?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这时候氧气必定已经溶入进了血液,并被传送至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心脏及其他的肌肉和器官),这就意味着我们获得了充足的空气供应。

当我们坐在长椅上时,每次吸入的那2杯气体足以使周身所有处于慵懒状态的肌肉感觉到舒适。但是当我们在公园里跑步时,作为整个身体最强健的肌肉,我们的腿肌需要获得更多及时的氧气供给——甚至每次8杯或更多的气体吸入量,通常都不足以维持自身的畅快。

如果你的肌肉无法进入运动状态,那么它们就不能很好地从血液中提取出氧气。

这时,为了获得便利的补给,我们的肌肉便开始动用自身所储备的糖原(一种含糖燃料)。在没有充足氧气的情况下,肌肉于是对糖原进行了不完全的燃烧,产生出一种被称为“乳酸”废物。乳酸在肌肉纤维中不断聚集,从而使我们感觉到双腿就像被灌了铅一样。

如果你的心肌功能一般,那么在快步走的时候,心脏就无法泵出很多的血液来。同时,如果你的肌肉无法真正准备好,并开始进入运动状态,那么它们便不能很好地从血液中提取出氧气来。这样,你的身体会渴求越来越多的氧气供应,于是你就可能变得气喘吁吁。

如果你正感觉自己上气不接下气,那么此时你的心率很可能已达到最大值。最大心率是心脏所能达到的最快的跳动速度。(心脏每跳动一次,心肌便会将血液泵出去,然后并完成自身的一次充血。)我们的静息心率(指在清醒、不活动的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每分钟可能为60-80下,而最大心率则远远高于这一数值。

关于最大心率的平均数值,我们很容易推算出来。那就是用220减去你的年龄。比如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他的最大心率就是每分钟210下左右;而一个40岁的人的最大心率约为每分钟180下。最大心率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的年纪越大,心脏的柔韧性和弹性就会越差,而与此同时所有其他的肌肉组织也都开始跟着衰弱。

不论我们现在年龄多大,为了增强自身的心脏功能,以下几种运动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快步走、慢跑、骑车、跳舞、滑冰以及游泳等。这些运动能帮助你的心脏泵出更多血液来,增加身体各肌肉组织的氧气供给。

原因何在呢?原来,当肌肉处于工作状态时,就会将较多的血液推送回心脏,从而使心脏比平时更为膨胀,这样当它下一次收缩泵血时,就不得不花费更大的力气。这个道理就类似于我们通过举重物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的二头肌。实际上,在我们的身体里,还有许多细小的血管在为肌肉提供血液,就像乳牛一样,从而使血液可以更快地进入到肌肉里。而且,肌肉对于能量的消耗非常“环保”,不会造成太多的乳酸堆积。

试着将你的心率调整到最大心率的至少60%,这样每周3-4次,每次2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如此坚持下来,不久你将发现自己爬起山来也能健步如飞,不再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