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自然的秘密
12894100000072

第72章 当我们坐飞机或登山时,耳朵里为什么会发出“砰”的声音?

假如你是一位乘客,正坐车在陡峭的山路上蜿蜒行进。突然,在某一刻,你的耳朵里像注入某种无形的物质,里面充满了沉闷的噪声。或许,你并没有注意到耳朵里的这种变化,直到它发出“砰”的一声。然后,突然间你周围的所有声音(林间鸟儿的啁啾声、小弟弟呜哇呜哇的哭闹声)变得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响。

当施加于耳朵上的空气压力发生显著变化时,耳朵便会发出“砰”的声音。

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飞机上——这时,你的耳朵似乎已经堵住了。喷气发动机正发着低沉的轰鸣声,渐行渐远;机舱里的声音很小。这时,突然你的耳朵“砰”地张开来,发动机的嗡嗡声变得格外刺耳起来。而随着那声音的神秘消失,你的听力又渐渐恢复了正常。

不论我们爬高或是下降,耳朵为什么都会这样?答案就是,这与气压有关。耳朵对于压力的变化非常敏感。而且作为听觉器官,它必须这样。因为耳朵会对空气中的波动波作出反应,这些波动波会挤压鼓膜,而后松开。

当施加于耳朵上的空气压力发生显著变化时,耳朵便会发出“砰”的声音。不妨将围绕在地球周围的气体想象成一条“气毯”。当我们离地球越来越近时,会有更多的空气汇聚到我们头顶;而在我们着陆的时候,我们身上的气压会达到最大值。

但是,随着我们的不断升高,我们所承受的空气压力也会越来越小。而且越往高处走,空气会变得越稀薄,直至最后越来越趋向于真空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山顶上或在高空飞行的飞机周围气压较低的原因。

尽管一架民航客机飞行高度可以达到100 000米——该高度的空气非常稀薄,然而机舱内的气压却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保证乘客的正常呼吸。即便如此,然而随着飞机的不断攀升,你仍然可以感受到由地表到几千米的高空所带来的这种压力上的变化。

其中,一个直接而明显的变化就体现在你的耳朵上。当气压降低时,中耳腔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就容易冲开咽鼓管——一条连接耳朵与鼻子的管道——溢出,从而产生“砰”的一声。

当飞机开始降落时,压力再一次开始增加。这时,中耳腔的空气由于受到挤压而回归原处,甚至里面还会形成部分真空(即完全没有空气),这是因为血流会把一些飘散的气体吸收掉。

这样,一旦你的耳朵里出现这种无气体的空间,外界的空气便会通过鼻子和咽鼓管涌进来,从而将它填充满。但如果此时恰逢你感冒或者发生过敏症状,咽鼓管被堵住,那空气便无法进入了。不知你是否听过这句话“自然界里无真空”?如果没有可利用的空气,液体便会过来填充耳朵里的空间,从而使耳朵产生鼓胀感。这一状况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的时间。

在液体流干前,你都无法很好地倾听声音。而如果这种状况持续时间太长,鼓膜便会受到损伤。这也是为什么医生们会建议你不要在鼻塞时乘坐飞机的原因。

信息速递

在耳朵发出爆破声之前,你的听力首先会受到抑制。这是因为当鼓膜两侧的气压不相等时,它就无法自由地振动。

然而,如果在坐飞机或乘车途中出现了暂时性的耳道堵塞,不妨试一试下面这些办法:努力吞咽,打一个大哈欠,或者咀嚼口香糖。这些动作将有助于清通咽鼓管,均衡耳道内外的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