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滋润人生温情故事
12889700000024

第24章 那一缕温暖叫永远(4)

我这位二叔家的弟弟,当年没有考上大学,他似乎并没怎么失望,高高兴兴地回乡下种地去了。家里的责任田不够种,他便承租了别人的五垧地,没看到他怎么费劲儿,便把庄稼侍弄得像模像样,每年都比别人多收获不少,连许多老庄稼把式都赞叹他是种地好手。

去年放寒假,我从省城回老家过年。一回到村里,便听到很多人跟我说弟弟现在是乡里的名师了。我纳闷:弟弟种地很出色,这是我知道的,他怎么会成为名师呢?

原来,弟弟在农闲时节办了学习辅导班,他讲课风趣,还很懂方法,特别是懂得因材施教,不少原来不爱学习的孩子,经他一调教,居然喜欢学习了,成绩明显地提高,他教学能手的名气立刻传开了,很多学生纷纷到他的辅导班来补习,而他竟能让家长和学生都满意。别的老师也办辅导班,但效果不明显,很快都不了了之了,他的辅导班却日益扩大,渐渐办成了一个小型的辅导学校,他一个人教文科和理科,样样出色,比名师还名师。

起初,我还以为大家可能有所夸张,待听了他的一节语文课和一节数学课后,我不禁佩服得直替他惋惜。弟弟不能当专职老师,实在是一大遗憾。他却笑道:“我这不是在当老师吗?于人有益,于己也有利啊。”

弟弟说的没错,他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也没有教师资格证,可那么多学生喜欢听他的课,他每月的辅导收入有六千多元,是我这位大学教授工资的两倍,仅凭此一点,他就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名师了。

其实,弟弟还有很多绝活呢。那天,我的电脑坏了,打电话把在县城工作的一位计算专业毕业的大学同学叫来,同学弄了半天,扔下一句:“没法修了,恐怕只能换硬件了。”

同学走了,说过几天硬件从省城发过来后再帮我换,而我这时正急着要为一家杂志赶写一篇约稿。看到我手足无措地在屋子里直打转,弟弟走过来说:“让我瞧瞧吧。”

“电脑你也懂?”看他麻利地卸开机箱,我特别惊诧。

更让我惊诧加叹服的是,他就那么三下五除二地一通鼓捣,居然把我的电脑给鼓捣好了。他告诉我毛病出在一个元件的触点哪里。

我问他跟谁学的这一手修电脑的技术,他淡然:“也没跟谁学,就是多读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再就是自己多琢磨了一些。”

“跟你辅导学生一样,都是无师自通啊!”我不能不对弟弟肃然起敬,因为他不经意间,就把我们很多人花了很多精力也没弄明白的事情弄得清清楚楚,把我们干了许久也没有干好的事情干得那么出色。

弟弟却十分谦逊:“其实也没有什么,我只是不肯死读书,不肯把书读死了,知道把书读活了,读开了。”

“把书读活了,读开了。”我不禁重复了一遍。

道理很简单,可真正付诸于行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弟弟的成功,就在于他不仅仅懂得该怎么去做,更在于他实实在在地去做了。所以,弟弟成为一位名师,理所当然。

可爱的傻瓜

那年,17岁的他便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来到城里打工。

没学历、没技术的他只能干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和危险活,却只能拿很低的薪水。他对此似乎并不大在意,不管是去建筑工地搬砖,还是攀高楼擦玻璃,他都乐呵呵地去做,从不吝惜汗水,从不偷工减料。他说:“人家看重的就是咱这一把力气,不能省着不用啊。”

一次,他和几个搬运工去给一个教授搬家。明明事先已讲好了价格,可那几个搬运“老江湖”刚搬了几件东西,便故伎重演地要求教授再加一点儿工钱。教授不答应,那几个人就磨磨蹭蹭地不愿干,甚至还摆出撂挑子的架式。教授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他过来劝那几个临时凑到一起的同伴:“我们还是先把活儿干好吧,别再难为人家了。”

“你小子在这里做什么好人啊?有能耐你自己去搬。”那个胖子大声呵斥他。

“不是我要做好人,我是说做人做事要厚道。”他据理力争。

“你厚道,你就多干一些,我们少干一些,但工钱要拿一样的。”几个人讥笑着难为他。

“没问题,我多干一些。”他竟然爽快地答应了。

那几个人故意刁难他的“逞能”,不仅把最重的几个大件都让他来扛,还把怕磕碰的冰箱、电视给等东西交给他来搬运。他一趟趟地楼上楼下地穿梭,累得双腿直打颤,汗水湿透了衣衫,头发湿得像在水里洗过的一样。

当他把最后一件东西搬进教授的新家时,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连那份平均的工钱都接不住了。

教授感动地要塞给他二十块钱小费表达心意,他摇头谢绝了:“说好的,是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多收的。”

那几个同伴便笑他太傻了,说他的脑袋里灌水了,太不会办事了。

他不置可否,坦然地走了。每次干活,仍是特别卖力气,只为挣一份心安理得的工钱。

冬日的一个早上,他正在落雪的人行道上急急地走着,他要先去邮局给家里有一笔钱,然后去接一个同乡介绍的一份好活儿。忽然,他看到一台没有牌照的小车将一位老人刮倒在路边,肇事的小车飞快地溜走了,只留下昏迷的老人躺在地上。过往的路人生怕沾惹麻烦,纷纷躲到一边,只有他赶忙跑过去,伸手拦了一辆出租车,把老人送到了附近的一家医院,并掏出了兜里的钱把老人送上手术台。

老人的家人赶来后,以为是他惹的祸,非但没有感谢他,还要让他拿医疗费。而这时,被摔成脑振荡的老人也不能帮他说明真相。他百口莫辩,委屈得眼泪都出来了。争执了两天后,恰巧一位当天的目击者来医院,把当天的事情经过告诉了老人的家人。

老人的家人羞愧难当,他们说没想到一个打工者会做这样的好事,忙拿出一笔钱来答谢他。他拒绝了:“碰上这样的不幸,你们心情不好,我能够理解。再说了,我做这件事可不是为了让你们感谢的。”他一身轻松地离开了医院。

同乡知道他为救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不但丢掉了一份好活儿,还受了一顿冤枉,直笑他太傻了,简直是天下难找的傻瓜。

他却呵呵地笑着,一脸的无悔无怨:“傻就傻吧,反正我没做错事。”

如今,他依旧是那座城市里辛苦的打工者,依然喜欢犯傻,做了很多叫人摇头的“傻事”。

有一天,他帮一个逃债的老板看库房,冻伤了双脚,被送进了医院。一位记者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名字和照片上了那座城市非常有影响的晚报。于是,他成了那个严冬里给人们带去温暖和感动的人。人们都说他像电影《天下无贼》里的傻根,傻得亲切,傻得可爱。

再后来,他被打工所在的那座城市评为“十佳打工者”,户口迁进了城市,还被一家大公司录用了,有了一份体面且收入稳定的工作。

他是我的乡下邻居陈大军。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些傻,其实是真正的聪明。厚道地做人做事,可能会吃亏一时,但不会永远吃亏。就像阳光有时会被遮挡,但它温暖的照耀总会被感受到的。

感谢生病

大学毕业到了新单位,结识的人本来就少,我又不善于交际,便以为自己在单位里是最没人缘的。时间一长,觉得大家似乎都不会在意自己,也懒于关心别人,自然也不敢奢望别人的关心了。

那天,身体不适,以为不过是偶染伤寒,吃了两片药就可以挺过去。谁知熬了两天,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严重了,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

到医院一检查,医生骇然道:“你怎么这么不爱惜身体,病得这么厉害还硬撑着,不要命了。”

原来是重感冒引发的胸膜炎,胸腔已积了不少水,已达到要用导管往外抽取的程度。

谢天谢地,那位好心的医生答应不采用抽取积水的办法,而是采取打“点滴”的方式,来一点点地消除炎症。只是医生告诉我,至少要准备在病床上躺一个月。

无奈,只好听从医生的安排,躺在四壁洁白的病房里,细数输液管内一滴滴滑落的药珠,想到一个人就要这么寂寞地躺上三十多天,才真的理解了“有啥别有病”这句俗语的深刻。

其实,这病也并非多么地了不得,只是治疗起来慢些而已。虽说自己已习惯了一个人独处,可这时还真的希望有人在身边,即便是什么也不说,只在身边坐坐也好。可也只能是希望而已,离家又几百里,跟前的亲近的人几乎没有;再说自己也不能把生病的消息告诉远方年迈的父母,让他们牵挂我。

就在一个人落寞地望着天花板,黯然神伤之时,房门轻轻地推开了,忽啦啦涌进一大群人,都是本单位里的,有领导,有同事,还有几个面庞生疏的,紧紧地将我围住,你一言他一语地问我得了什么病、怎么得的、医生怎么说的等等,簇拥自己的全是真切的关心,叫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一会儿,刚才还空空落落的床头柜上,便堆满了水果、罐头、奶粉等各种慰问品。

真没想到,平日里大家都忙忙碌碌地,擦肩而过时甚至只是互相点点头,就算是打招呼了。这会儿他们却像商量好了似的,一起放下手头的工作,来看我这个自以为早被遗忘的“小人物”。一时间,我就像一个久别亲人的孩子,又回到了母亲的身边,眼睛不禁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