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滋润人生温情故事
12889700000020

第20章 力透纸背的爱(6)

忽然,老师微笑的目光停在了一直沉默的方言脸上,热情地鼓励道:“下面请方言同学给大家用‘相信’造一个句子,好吗?”

方言站起来,吭吭哧哧了好半天,终于小声地说出一个句子——我相信石头会开花。

她的话音还没落地,同学们便立刻笑成一团。这时,赵老师将一根手指竖到嘴边,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他走到方言跟前,亲切地抚摸着她的脑袋,大声宣布:“方言造的句子最好!”

同学们马上不服气地跟赵老师争论起来,他们七嘴八舌地辩解——不管什么花,都只能开在泥里、水中、树上等等,只有方言那样的傻瓜,才会相信石头开花的。

“可是,我也相信石头会开花。”老师慈爱的目光里透着坚定。

“老师,您也相信?”同学们困惑地望着他们一向敬佩的老师。

“是的,事实会让你们也相信方言说的没错。”赵老师走到黑板前,用红色粉笔认真地写下了方言的造句。

一个月后,赵老师把一块满是窟窿眼儿的石头拿进课堂。同学们全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原来,那石头上面竟真的开着一朵同学们熟悉的小花,鲜艳得和窗台花盆中的一模一样。

“同学们,方言说对了吧?记住——石头也会开花的。”随着赵老师的目光,教室里响起了真诚而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方言也开心地笑了,笑得花朵一样灿烂。

此后,尽管方言的学习成绩依旧不好,但再没有谁说她傻了,她跟同学们愉快地度过天真烂漫的小学时光。后来,方言成了一位很有名气的童话作家,创作了许多漂亮的故事,感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

“没想到,我随意说出的一句话,赵老师竟然深信不疑,还千里迢迢地托朋友弄来那块火山岩,让我和同学们坚信——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多年以后,谈及往事,方言依旧感慨万千。

是的,相信石头会开花,就是相信奇迹会诞生。慧心的赵老师深深懂得——给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送上一份热情的鼓励,或许因此会挖掘出许多蕴藏的潜能,会照亮一个个精彩的人生。

母亲不为儿子骄傲

母亲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识不了多少字,田里、家里的活儿,做得也很一般,但有一样很特别的,那就是对子女的期望总是很高很高,在她眼里,自己的孩子理应是最出色的。

读小学时,我就常常得双百分,每当我雀跃着拿着成绩单给母亲看时,她至多是扫上一眼,淡淡地一句:“知道了,别骄傲得翘尾巴啦。”至于奖励,那是一点儿也别指望。这还不算,当左邻右舍的叔叔婶子们见了面夸奖几句时,母亲总是不以为然地回一句:“小孩子家,吃得饱,穿得暖,又不干什么活儿,得个双百分还不是应该的?”

上中学了,家里困难,不能给我买自行车,我要用我的两片脚板一步一步地量那十多里的山路。每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背上干粮上路了,要花掉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那所无电、无水的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乡中学。

风里来雨里去,我倍尝求学的艰难,更加用功了。三年后,我以超出录取分数线三十多分的成绩考上省重点校——县城一中,并且是乡中学四年来唯一的考取县城一中的。要知道,进了一中,就意味着半只脚已跨进大学的门槛,对母亲而言,则意味着她期望儿子走出山村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

拿着录取通知书,父亲满脸的喜悦无以掩饰,大声地提议摆两桌,请亲戚朋友来庆贺一下,母亲却摇头道:“这刚哪到哪,只是去县城读书罢了,没啥值得太高兴的。”母亲的一瓢凉水兜头浇下来,让我心里很是不服气了一阵子,私下里直埋怨母亲的心太高,一点儿也不为儿子骄傲。慢慢地,我就暗暗地告诉自己:一定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学,让母亲为我骄傲一次。

高中三年,我勤奋异常,体格一向不错的我,甚至累昏过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黑色的七月过后,我终于拿到了省城哈尔滨那所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因为我是全村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大学的,而且是去哈尔滨上学,连乡长都来祝贺了。好多人都建议这回可要好好庆祝一下,父亲也开始张罗着要好好操办一下,但最后还是让母亲给推掉了,她说还是省了钱,让孩子好好念书吧。其实,我知道母亲心疼钱是假,她只是不愿意太张扬了,可我在心底里却更加深信母亲是不为儿子骄傲的。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又拿了不少的奖,父亲和亲属们都感到面子上很光彩的,唯有母亲每每总是淡然处之,似乎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不过是极其平常的,根本用不着夸耀。

待到我写了许多文章,成了省作家协会的会员,母亲依然如此。终于有一天,我按捺不住了,问母亲真的不为儿子骄傲吗?

母亲依旧淡淡道:“你觉得你很优秀了,其实你只不过尽了努力,你所取得的成绩是理所应当的。”

我还想辩解,但母亲转身忙自己的事去了,留我在那儿呆呆发愣。

今年的春节,当我将新出版的散文集拿给父母看时,我看见母亲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喜,只是口中仍平淡地告诉我还得继续努力。

母亲去了厨房,父亲跟过去,悄声问她真的不为儿子骄傲吗?母亲轻声却是掩饰不住喜悦道:“哪里的话?我不夸奖他,只是不想让他沾沾自喜,让他更努力些,做得更好些。”

至此,我才恍然明白了:在母亲的内心里,她一直在为儿子骄傲着,只是她选择了那样一种看似淡然的方式。

我真的要感谢母亲,那淡然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一种深沉的勉励啊,那正是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源源不竭的动力。母亲的骄傲深埋在心底,我却要大声地喊出——我为母亲而骄傲。

改变智商的是爱

林彤期末考试又是全班倒数第三,老师说他已经很用功了,成绩不好是智力的原因。同学们都说他是受弱智的母亲遗传,先天的智商低下,再怎么努力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林彤闷闷不乐地问父亲:“我是不是天生就这么笨?真的没有办法改变了?”

“别听他们瞎说,你并不比别人笨,只是现在学习还没有上路而已。”当司机的父亲故作轻松地劝慰道。

“那你领我去测测智商吧,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林彤认为那是父亲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是怕他难过才那么说的。

父亲趁着休息日,一个人先悄悄地来到智商检测中心,向那位医生求情,让医生按他的要求先填写好一份检测报告。起初,医生任他怎么求情,也坚决不肯作假。他情急之中猛地跪在医生面前,哽咽着讲述了儿子的情况和一个父亲的内心期望。

望着刚过而立之年的他便一脸的沧桑,医生的心弦被拨动了,他默默地拿起笔,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虚假的检测报告。

下午,林彤跟着父亲来到检测中心,那位医生按照检测规程对他仔细地进行了逐项检测,然而递给他那份事先填写好的检测报告,告诉他:“你的智商中等,属于正常;你的情商不错,有认真、勤奋、执著等好的品质,将来会有作为的。”

“真的吗?”望着检测报告,林彤仍有些怀疑。

“真的!你看这些数据,都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发挥好你的情商,过几年再来检测你的智商,还可能变成中等偏上呢。”从父亲那闪动晶莹的眼里,医生陡然感觉到自己沉重的谎言竟是那样的神圣。

“太好了,我的智商没有问题。”林彤兴奋地抱紧了父亲。

“是的,孩子,你的智商根本没有问题,而且你还有情商优势,你可一定要发挥好啊!”父亲慈爱地抚摸着儿子的脑袋。

“我一定加倍努力,我会不断地进步,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受了鼓励的林彤自信地攥紧了小拳头。

后来,整天一脸阳光的林彤,开始自信地编织自己绚丽的青春梦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惊讶和赞赏中,一天天地进步起来,直到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那天,父亲再次来到检测中心,特别地感谢当年帮儿子健康成长的那位好心的医生。已双鬓斑白的医生亦是百感交集:“我还要谢谢你呢,就在你突然跪地那一刻,我骤然懂得了。世间有一份真爱,是完全可以改变智商的。

你是从妈妈心里生出来的

丁丁一生下来便被父母遗弃了。

但丁丁又是很幸运的,她被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带回了家中,并从此享受到了妈妈无微不至的呵护。在她两岁那年,她又有了一个疼爱她的爸爸。

沐浴爱的阳光一天天长大的丁丁,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不知道妈妈为她那先天性心脏病,曾怎样心焦如焚,怎样绞尽脑汁地筹钱,怎样不辞辛苦地四处奔波求医,最后终于感动了上帝,治好了她亲生父母曾深深绝望的疾病,让她像别的小朋友一样健健康康。

丁丁8岁那年,爸爸妈妈相继下岗了,家里的生活骤然困窘起来。那天,丁丁想要买一套许多同学都有的名牌运动服,妈妈让她等一等,等爸爸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再说。也许是从妈妈那里获得过太多的爱的缘故,突然遭到拒绝的丁丁,心里便感到有些委屈,她早饭也不吃了,赌气地早早上学去了。

巧合得很,就在那天早上,丁丁从两位学生家长不经意的交谈中,得知自己竟不是现在的妈妈生的。

我不是现在那么疼爱我的妈妈生的?那她和爸爸怎么对我那么好呢?整整一节课,丁丁都没心思听老师讲课,因为她脑子里挤满了妈妈关爱她的种种细节。

下课时,丁丁看到妈妈捧着饭盒,正焦急地站在教室的门口。她跑过去,哭着问道:“妈妈,我真的不是你生的吗?”

妈妈先是一愣,接着猛地将她紧紧地搂在怀里,生怕被谁抢走似的,贴着她的面颊,亲切而坚定地告诉她:“孩子,不管别人说什么,你都要记住——我是你永远的妈妈,因为你是从妈妈心里生出来的!”

“我是妈妈从心里生出来的?”从妈妈慈爱的眼神中,从那加重了语气的“心里”一词里面,丁丁似乎一下子读懂了许多东西,她大口大口地吃着妈妈送来的她最爱吃的饭。

妈妈轻轻地抚摸着她头,关切地问道:“还生妈妈的气吗?”

“不,妈妈,是我错了,我以后再不乱要东西了。”丁丁有点儿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好孩子,爸爸妈妈一定会努力的,一定会挣很多很多的钱,让你过得比别的小朋友还要幸福。”妈妈的大手把丁丁的小手握住了,母女的心里霎时都涌进了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