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滋润人生温情故事
12889700000010

第10章 陪你走一程(4)

连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乡亲们也都唏嘘不已。若是祖父给他的后代留下一批遗产,那他们这个家族或许是村里最富有的了。而一生老实巴交地只知道下苦力气过日子的父亲,常常说的一句话却是:“上辈是上辈的,我们是我们的,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活法”,父亲从没有说过“假如祖父当初。”之类的话,似乎祖父留不留下遗产,与他毫无关系似的。

他高考落榜后,到江浙沿海一带打工。辛辛苦苦地打拼数年,终于有了一点点的积累,他便盘下一个店面,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番,希望重现祖父当年的辉煌。

然而,初涉商海,他便被迎头浇上了一桶凉水。原来他看好的一单水果生意,竟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他已深深地陷了进去。眼看着左借右挪来的二十多万元本钱,就要随着那些正在一天天烂掉的水果离他远去,可他实在输不起啊。那些天里,他急得像没头苍蝇团团乱转,却于事丝毫无补。

那天,好容易碰到一位买主,同意买他那些即将烂掉的水果。绝望的他像溺水者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决定赶紧把那些咬手的水果处理掉。买主是一家养殖场的老板,人家是开出的是饲料的价格,而他已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因为再不立刻出手,他就只能面对血本无归的惨淡结局了。

两人很快谈定了这桩买卖,他心痛无比地跟买主聊起了这些年来的苦涩经历,不知不觉中他提到了祖父的名字。仿佛惊雷般地一瞬,买主的身子猛地一晃,突然紧紧地拉住他的手,惊讶地望着他,认真地问起他祖父的情况,当他再次肯定地说出祖父的名字及其经历后,买主的眼睛陡然一亮,激动地抱住他大声喊道:“恩人啊,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恩人?”他愣住了。

“是的,你祖父是我们家几代人的恩人,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跟我讲你祖父的故事,告诉我们是你祖父救了我们全家人的命,父亲让我们一定不能忘了你祖父的大恩大德。这些年来,我们一家人,还有很多当年受过你祖父帮助的人,都一直在找你祖父,找你祖父的后人,希望能报答他老人家当年的救命之恩。”买主的眼睛里闪烁着感激的泪珠。

他还在惊讶时,买主已经不容置疑地给出了新的水果购买价格。那是他根本不敢想象的价格,比此时市场最高价的两倍还高,足以让他赚到5万元的利润。

他感激地连连谢绝,他已不奢望能在这单生意上赚钱,能够少赔一些,他就很满足了。而买主却安慰他:“小伙子,按我说的办,我把你的这些水果推销到一家果酒厂,那个老板现在资产过千万,他小子能够有今天,也多亏了你祖父当年的慷慨救助,他说要不是你的祖父,他恐怕当年就被饿死了。相信这点儿小忙,他肯定会高兴地去帮的。”说着,买主将一张支票递到他的手里,让他去寻找新的商机。

后来,又有很多当年曾受过他祖父恩泽的人陆陆续续找到他,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满怀的感激之情,而他的生意也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便一天天地做大起来,他拥有了自己的大公司,远在林区小镇上的亲戚朋友们也纷纷投奔他而来。

如今,事业正如日中天的他,每每谈起自己的这段商海经历,总会情不自禁地这样感慨:“我能有今天的成功,要特别地感谢未曾谋面的祖父,是祖父当年慷慨无比的馈赠,为我存下了一笔巨大的遗产,他给了我立足、发展的雄厚的资本,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是的,祖父留下了一个响当当的、让子孙后代自豪的名字,也留下了一份让后人品味不已的财富,那是远比金银还要珍贵的遗产。

爱的风景

他和她都是那所高校里著名的教授。

他和她相依相携的身影,曾是校园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他和她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曾在年轻的学子们中间口耳相传。

在那个杨柳泛青的春天,75岁的他因病先她而去。而就此前两周,他还给我们做过一次精彩的学术报告。那天晚上,银发飘飘的她搀扶着他走出礼堂,两人并肩的幸福,让人不禁羡慕地驻足。

噩耗传来时,同学们马上想象出她该会怎样地悲伤,不免暗暗为她担心,深恐她难以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

第二天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早早地来到教室,默默地温习起她开设的那门选修课。同学们都以为这节课她肯定不会来了,只是想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她由衷的敬重。上课的铃声刚刚响过,她竟再次走进教室,走上了讲台。她的双眼有些红肿,面色也有些苍白,努力掩饰的平静中仍透着浓重的伤感。

“老师,请您今天回去休息吧!”班长代表同学们向她诚恳地提议。

“老师,请您回去休息吧!”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道。

她摇摇头,脸上溢出一抹淡淡的微笑:“谢谢同学们的关心,还是让我们继续上课吧。”

她那略有些沙哑的声音开始在教室里回荡起来,还是同学们熟悉的教学风格,她随手拈来的典型例证和条理清晰的深入剖析,让大家津津有味地咀嚼那部外国现代派作品的深邃的主题。

课间休息时,她双肘拄着讲台,轻轻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几个女生围上前去再次真诚地恳求她:“老师,今天您就讲到这里吧,我们保证好好自学下面的内容。”

她的眼里盈着晶莹,激动得声音也有些颤抖:“你们的心思我懂,我最爱的人走了,我确实非常地悲伤,但我不能让悲伤把我困在家里、绑在床上,因为道理很简单——人总是要从这个世界上离开的,但爱却可以留下来,爱可以永远地照耀活着的人。我太了解他了,相信他一定会赞同我今天依然像昨天一样站在讲台上,来表达我对他的爱。”

她不是很大的声音,在静静的教室里,却显得那样响亮,简直就是掷地有声了。

她再次平静地摊开讲义时,同学们不禁感动得报以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那是同学们在大学里所上的最最难忘的一节课,若干年后,回忆起当时那些清晰如昨的动人的细节,许多同学仍感动得唏嘘不已。

后来,同学们又看到了她在校园里孤独而坚强的身影,看到了她被一群年轻的学子簇拥着的兴奋的情景。同学们都不禁感慨——她和他曾是校园里的一道迷人的爱情风景,他走了,她依然是校园里的一道感人的风景。

走遥遥的路去远方看她

不是爱情故事读多了,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在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个许久萦绕在心头的渴望猛然强烈起来——再不能等了,我得去看看她。

我们彼此音信断隔已经十八年了,她现在的情况我一无所知。也许她早已淡忘了我这个老同学,可我永远不会忘记她——我的小学同桌王小英。

少年时的故事大多已随年轮的流转而淡化,但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次期末考试后,老师将我们的成绩张榜到墙上。第二天,不知哪个淘气的学生,用红笔将分列第一、第三的我和她的名字连接起来。于是,爱情意识朦胧的同学们便开心地起哄,说我们是一家子。她气得直抹眼泪,让老师揭下了那张红榜。我表面装着很生气,故意跟她疏远,内心里却装着一缕幸福,因为她是班级里最漂亮的女生啊。

再后来,上中学了,彼此分开了,再也不曾相见。

时光荏苒,如今我已为人夫为人父,可浪漫的情怀依旧,尤其是发表了许多缠绵的爱情故事后,更怀恋起少年时的那一抹清纯。很多次灯下独坐,心总会怦然一动,让时光倒转,让想象飞越万水千山,一次次地心中描绘我和她相聚的美丽。

终于,我坐上了远去的列车,直奔东北平原上的那个小村,去看同学王小英。我没有事先通知她,是想给她一份惊喜。我想象着四目相对时的情景,该是怎样的一种美丽啊。

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我竟没有丝毫的疲惫,又上了拥挤的客车,在七拐八拐的山路上颠簸了一上午,终于抵达了王小英居住的村庄。一问询,有热情的村民,细细地给我指路。快走近那间小屋时,我已掩不住满怀的激动了。

但她的白发母亲的一句“她已经上四川了两个多月了”,让我一下子呆住了。

十八年精心设计的重逢里,可没有这样的景象呀。我数一数兜里的钱,勉强够去“天府之国”来回的车票。没有犹豫,我又登上远行的列车,继续我的浪漫之旅。

车到成都,一问她去的那个县城,还有好几百里路呢,当天的车已经没有了。躺在那个破烂的小店里,我不禁扪心自问——是不是有些冲动了?她会怎么想呢?

第二天,起大早搭上了客车。没想到客车行到半路上,一下子滑到了路基下,好在车速不快,坡也不陡,只有几个乘客受了些轻伤,我的胳膊也擦破掉了一块皮,流了一些血,很疼的。

客车好容易晃到了终点,天空中又飘起了细细的雨丝,我买了两个面包,边啃着边朝五里远的那个小山村赶去。不曾想,半路上雨竟大了起来,周围没有避雨的地方,索性冒雨前行。等走到村庄前时,我已完全成了一个“落汤鸡”,裤角沾满了泥巴。带着这一副狼狈相去看老同学,连自己都有些感动了。

七问八问,问到王小英亲戚家门口,努力屏住怦怦跳动的心上前扣门,迎接我的又是失望——那把铁锁告诉我还得等待。

等到天快黑了,王小英的亲戚回来了,告诉我一个沮丧的信息——她去南方打工了,刚走一个星期,还没来信呢,不知道找没找到活呢。

她那位亲戚很热情地留我住下来。在度日如年地住了四天后,王小英的信才到,信中说她在一家鞋厂打工,挺累的,不想干,暂时还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只能对付着干吧。

如此,我还是打道回府吧。因为我不知道在这种状况下见到王小英该说什么,再说我出来已经一个多月了,早已囊中羞涩。

但在归途中,又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在郑州换车买票时,我发现有限的几张钞票不知何时落入了他人的口袋。危难中,我想到了经常在这里发稿的一家杂志社,便厚着脸皮去了。在给几位编辑讲了我不知该怎么评价的经历后,两位在信中相识的编辑很热情地给我拿了路费,又帮我搞到一张卧铺票。

回到家中,妻子惊讶地打量着胡子拉喳、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年的我,戏语道:“去约会昔日情人,怎么搞得这么狼狈?”

我一咧嘴,指挥道:“先别逗了,快给我弄洗澡水吧,回头给你讲讲我的浪漫之旅。”

直到我今天写这篇稿子时,我还没跟王小英见上一面。我突然觉得见不见面并不十分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能够始终如一地牵挂一个或许其实根本不需要我牵挂的人。

王小英,但愿你能找一份好工作,但愿你的日子过得舒心。我默默地在心里这样祈祷。

那个跟头摔出来的是精彩

那是大一最后一科考试,他前面各科考得都很好,估计拿一等奖学金没问题了,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一向心地善良的他,犯了一个最不该犯的、也是最不值得的错误——他不忍冷落了本班那个秀气的小女孩琳琳热切求助的眼神,忘却了辅导员一再强调的考试纪律,悄悄塞给她一个写满答案的纸条,却没瞒过监考老师的眼睛,结果他和琳琳成了学校“严肃考纪”的对象,受到最严厉的处罚——被双双开除学籍。

面对那张大红的布告,他呆若木鸡,仿佛整个儿人只剩了一具空架子,微风拂过,便眼前一黑,一个踉跄摔倒在地。

要知道,能考上这所大学,对他来说是多么地不容易啊。他的家在贫困山区,第一年高考他以两分之差落榜,父亲愁了三天三夜,最后咬牙卖了耕牛,又把他送进了补习班,当他用超乎寻常的刻苦,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家人只有片刻的兴奋,因为那笔数目并不算大的学费,对他那过于窘迫的家庭来说,已是个不小的难题。

说什么也不能因为掏不出学费,让他这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失学。村里的干部带头为他捐钱,左邻右舍你二十、他三十地凑足了他第一学期的学费。可以说,他是带着全村父老的殷殷期望走进大学的。

而现在,他因一时糊涂,酿成了无法弥补的大错。他悔恨得捶胸顿足,泪雨滂沱。

默默地收拾起简单的行囊,再次依恋地望一眼他热爱的大学,他脚步沉重地在街上游荡着——他好怕回家啊,一想到父母和乡邻们失望而痛苦的目光,他的心便一阵悸动,他实在无颜回去见父母和乡间的亲人。

不知何时,琳琳来到他身旁。这个害了他也害了自己的女孩,这些天来也一直在以泪洗面。事已至此,他也不再对她怨恨了。

“你真的不恨我吗?”记不清这是她第十几次这样问他了。

望着泪眼迷蒙的琳琳,他挤出一丝微笑告诉她:“我现在最关心的,是以后该怎样做,跌倒了,我还会爬起来的,希望你也一样。”他竟安慰起她来。

“以后你打算怎么办?”她知道,他几乎再不可能考学了。

“我不想现在把自己被开除的消息告诉家里,先瞒着,暂时留在城里打工,等我打出一片新天地后再说。”他把这个酝酿了两天的想法跟琳琳说了。

“这样最好了。”琳琳赞同他这个无奈中的选择。

于是,他继续留在省城,但不再是那个佩带白底红字校徽的大学生了,而是建筑工地上的一个干活特别玩命的力工。

出了校园,他换上了一套从地摊上花十块钱买来的粗布衣裳,搓搓捧了十二年书本的双手,暗暗地告诉自己:从前画个句号吧,从现在开始,只有靠自己了,必须咬紧牙关去闯,争取早日闯出一条路来。

他拼命地干活,拼命地挣钱,一边保证生存,一边在积累着创业的资本,设计着自己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