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滋润人生温情故事
12889700000011

第11章 陪你走一程(5)

那个很挑剔的黑胖的老板,对看上去挺干巴、干起活儿来却很像样的他印象不错,干了三个月,就给他加了两次薪。当然,他不知道,晚上他一个人怎样心里流着泪,写信告诉乡下辛勤劳作的父母,说他找了一份很难找的挣钱的活儿,假期不能回去帮家里干活儿了,也不用再给他寄生活费了,他打工挣的钱已足够上学用了。

从这以后,他所有的与家里联系的信,都是委托班上同学帮助收寄的。也就是说,他被学校开除的事,对父母和乡邻整整瞒了三年,可见家里多么穷了,几年来,没有一个亲人来学校看过他。

那天,他感冒发烧得很厉害,几个工友都劝他歇一天吧,别挣钱不要命了。他说没自己那么娇惯,一点儿小毛病,不碍事的。结果,他脑袋发晕,眼前一黑,一个跟头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

醒来时,发现胳膊上缠满了纱布,琳琳正坐在床头抹眼泪。他赶紧安慰她:“没事儿的,只伤了点儿皮肉,过两天就好了。”接着问她跟表姐卖服装的生意怎么样。

她说还不错,每月都能挣一千多块钱,然后告诉他,她托人帮他找了一份没危险的活——去报社做校对。

应该感谢琳琳为他找的这份工作,虽说一天下来累得他头晕眼花,挣得也没有当力工多,可是在细细地阅读那一篇篇文章时,他的写作欲望也被撩拨起来。校对之余,他忍不住拿起笔来,开始偷偷地写起文章来。其实,他的文学基础是很不错的,那年高考他的作文接近满分了。

当他拿着精心修改了好几遍的第一篇散文,请那位副刊编辑指点时,编辑惊讶地赞叹道:“小伙子,文笔很好嘛,多写点儿。”

闻此赞语,他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出了报社,他买来一大摞子稿纸和信封,又从旧物市场弄来一个很破的但能使用的台灯,晚上回到他和那些建筑工们合租的简陋住处,扔掉饭碗,就一个人躲到角落里,拼命地爬起格子来,常常是一写就写到后半夜,很累也很高兴。他的文章主题大多是有关青春、人生的,常常是用发生在生活中的鲜活的事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他对社会、人生和生命的思索与探寻。

他的勤奋很快有了回报,凝聚着心血的文章接连不断地见诸报端,有的还被报刊转载了。一时间,报社内都知道有一个打工的小伙子“文章写得挺好的”。

业余撰稿不仅增加了他的收入,还对他尽快摆脱离开大学校园的那片阴影、走出一条成功之路,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他兴奋地将一份份散发着油墨香的样报样刊,寄给他乡下识字不多的父母时,他的心里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他收到了很多约稿信,这令他更加勤奋不已。两年后,他从当铺弄回一台廉价的电脑,辞去了报社的校对工作,开始做起了自由撰稿人。当他怀着崇敬的心情一气呵成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等纪实作品发表后,捧读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封封热情赞许的信件,他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更加深切地感到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离开大学校园三年间,他没再向家里要一分钱,还给家里寄了几千块钱,并换了一台高档的电脑,租了条件不错的房子,攒下了近千册的图书。

当他的散文集《飘逸的温馨》被出版社选中,即将出版之际,他的大学同窗们也完成了四年的学习生活,开始告别校园。这时,他也找到了一家接收他的工作单位,一同遭遇坎坷的琳琳,此时也已是那家国贸城里的一位颇有名气的女老板了。这些年来,他们一直是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好朋友,一起憋着劲儿用行动擦去了那份刻骨铭心的耻辱。

至此,他隐瞒了三年多的漂泊经历,也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回久违的家乡,满含泪水地站在父母面前,讲述三年来独自一人苦乐相伴的打拼的经历时,他至敬的父母只是流着泪,抱怨他不该那样苦了自己,而他终于可以挺起胸膛自豪地告诉人们——青春岁月中,那个跟头摔出来的是精彩。

相信你也拥有一份美丽

刚考入大学那会儿,他感到自己实在是差劲儿透了——个子很矮,相貌几乎可以用丑陋来相容,性格木讷,众人面前不敢说话,一开口就脸红,学习成绩也不好,尤其是英语,可能是班上最差的一个了。每每看到别的同学口若悬河地讲述着天南海北的趣闻逸事,便常恨自己孤陋寡闻;每每看到别的同学写得一手好字或好文章,更是羡慕不已;运动场上,也没有他活跃的身影。除了喜欢偷偷地写一些拿不出手的诗歌,和他的那些优秀的同学相比,他实在找不出自己哪怕是很小的优点。

于是,原本就很自卑的他,更加自卑了。虽说同学们对他并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歧视,可他还是愿意独来独往,不喜欢跟同学们在一起,生怕显出他窝囊劲儿。他最好的朋友是书籍,他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图书馆,交给了教室,只有徜徉在那些精美的文字中间,他才能找回一些自信。

大学生活中的第一个元旦来临了,同学们都在高高兴兴地准备着晚上的联欢会,他却跑到街上转了整整一天。天黑了,还不想回校,他怕那种热闹的场合,怕自己丢人现眼。沿着长街,一个人慢慢地朝前挪着如铅的双腿。寒风中飘着星星点点的雪花,他愈加感到有种说不出的寒冷,心压抑得如一片巨大的阴云。

刚回到宿舍,班级的文艺委员于燕就来了。她是他们年级最漂亮的女孩,能歌善舞,学习也好,性格开朗,待人热情。若形容她是白天鹅,那他连丑小鸭都算不上。见到他,她笑着说:“大诗人,你藏到哪里准备节目去了?快走,大家正在班级里等着你出节目呢。”

他赶紧撒谎自己身体不舒服,不想去了。于燕说:“这可是我们大学里的第一个元旦啊,终身难忘呀。”说着,目光中充满期盼地望他,他的脸又红了。

“走吧,你肯定不会让大家因缺你一个而感到遗憾的。”说着,她拉起他的手就走。

被于燕牵着走进教室,同学们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像约好了似的,没有一个人问他为何迟到,只是争着把苹果、香蕉、糖等一股脑地堆到他面前。那一刻,他的眼泪不争气地流出来,他赶紧擦去。

“下面请我们班诗人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于燕的话音一落,大家便使劲儿地鼓掌。他站起来,讷讷道:“我…我…我真没什么给大家表演的。”

“云海,来一个,来一个。”同学们大声地喊着,他看见于燕正微笑着朝他点头,那充满勉励的目光在示意他,别让大家失望。

于是,大家鼓励的掌声中,他开始朗诵自己刚写的一首短诗。这是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下朗诵,他紧张得磕磕巴巴,很熟悉的一首小诗,让他读得一点儿美感也没有了,可是同学们还是很慷慨地赠他热烈的掌声。于燕还真诚地说:“不错,真的不错,让我们预祝云海成为未来的大诗人。”她的话音未落,大家又是一阵啪啪的掌声。

接下来,是同学之间互赠礼物,由前二十号抽签,和后二十号互赠。他拈出一张签,“哦,三十一号——于燕。”班长大声宣布道。于燕走过来,笑道:“很荣幸和未来的诗人交换礼物,送你一个日记本,愿它能记下你的梦想。”接过那个很精致的蓝封皮日记本,他回赠给她一本席慕容的诗集。

于燕忽然想起了什么似地,拿过她刚递给他的日记本,坐到一边,拿笔在上面飞快地写起来,并告诉他回去再看。

热闹的元旦联欢晚会结束了,回到宿舍,他赶紧翻开于燕送的日记本,扉页上是这样几句赠言——“仰起头来,你和大家一样,没有什么可自卑的,要相信,其实你也拥有一道美丽的风景。”

默默地品味这几句话,他想起了一位名人曾这样说过——“每个人都应当记住,你所拥有的独特优秀,是别人永远无法替代的。”是啊,纵然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他人,也没有理由自卑啊,至少他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啊。那么,现在最重要的,是努力美丽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风景。

此后的日子里,他仰起头来,自信地面对众人,像于燕说的那样,在心里告诉自己:和别人一样,我也拥有一份美丽。

此后,他陡然换了个人似地,一切都变得轻松起来,许多原以为自己做不了的事,认真地去做,居然也做得有模有样。他蓦然发觉:原来自己并非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相反,自己还有着很多优点呢。

后来,一向笨嘴笨舌的他,经过一番锻炼,竟以出色的口才当选了学校演讲协会会长,他的文章也纷纷地见诸报端,他结交了全国各地很多笔友,还被还好几家报刊聘为特约撰稿人。面对一个个喜人的成绩,他更加感激于燕同学的赠言——相信自己也拥有一份美丽的风景。

我在你身后伫立已久

轻轻地撕,一下,一下。

一会儿,芸薄薄的一纸短笺便成了碎屑,如蝶,纷纷地散落于地。任我怎样地强忍,泪水还是恣意地漫出双眸,打湿衣衫。

哦,我玫瑰色的初恋,随着大学毕业分配后的天各一方,很快地便弹出了一串哀伤的休止符——芸不肯舍弃省城优越、舒适的一切,不肯去僻远的山村,跟我品味那些注定要有些苦涩的爱情了,而作为委托生的我自然也无法留在繁华的都市,与她一道拥抱令人羡慕的温馨。

虽说我也曾预料到这样的结局,只是没有想到那份伤痛竟是如此地刻骨铭心。好几天里,我心神恍惚,像害了一场大病似的,常常一个人长时间地望着窗外发呆。

惠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到来的。

那天,我正一封封地剪撕着那些情思绵绵的情书,轻轻的扣门声响起。待过去打开门,我愣住了:竟是芸最好的朋友惠子,听说她已分到外省工作了。

“没想到吧?”飘然而至的惠子,坐到我的对面。

“一切都过去了”,我悲伤地叹口气,又继续撕芸写的内容我几乎都能背下来的信。

“可是,过去是撕不掉的。”惠子按住了我的手,拿过一封叠得很精致的信笺,直直地注视着我:“也许留着更好些,谁都无法割断往事的。”

“也许是吧。”我将剩下的几封信又投入了箱底。

“说说,你怎么会来这里?”我很笨拙地点燃一支烟。

“我怎么不可以来这里?”惠子板起面孔,反问道。

“我是说,现在我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家伙,大家都在繁华的城市活得很潇洒。而我却窝囊透顶了。”我沮丧地朝天花板吐了口烟。

“你真是这么想的?”惠子紧紧地盯着我的眼睛。

“还能怎么想?”我深为自己当初一时的冲动,轻率地对待了毕业分配,才酿成如今这样糟糕的局面懊悔不已。

“若真的是这样,我要为我的此行后悔了。”惠子站起身来,毫不客气地对我训斥道,“没想到,昔日中文系傲气冲天的才子,居然也变得如此英雄气短,难怪芸要与你分手,就你现在这个熊样,我看大家把你忘却算是对了,回头我还要告诉朋友们,你已不是那个曾经满怀自信地行走在校园里的阿健了。”

“随便你怎么说,反正我什么都没了,事业、爱情。”我心灰意冷,不想跟她争辩。

“胡说,你来这儿是干什么的?当初人家敲锣打鼓地把你接来,就是想听你这些没出息的话?难道仅仅一次失恋,就能看破爱情吗?难道你只为一个女孩活吗?告诉你,我来这里不是为听你这些没出息的表白的。”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惠子发起火来,如此声色疾厉。我一时呆愣无语。

“我跟你说,要么你就这么自己糟蹋自己,把当初的理想都当成一张废纸;要么你就给我站直喽,活出点儿男子气来。两条路,随你的便,你是聪明的,知道该怎么选择。”惠子冷冷地扔下这几句话,就要走。

我拦住她,恳切地请求道:“简单地吃点儿东西再走吧。”

坐在小镇那个极冷清的小吃部里,好一会儿我和惠子都没有言语。后来还是惠子打破了沉寂,说:“刚才我的话可能说重了点儿。”

“不,不,谢谢你的坦诚,真的是振聋发聩啊。”我由衷地说道。

“真是这样,我十分地高兴,但愿我再看到的是比当年在大学校园里还要神采飞扬的诗人阿健。”惠子期待的目光里溢满真诚。

“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我坐直身子,冲着惠子攥攥拳头,这是我表达信念坚定的习惯性动作。我看到惠子开心地笑了。

“还记得你写的那首《我在你身后伫立已久》诗吗?我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惠子柔声道。

哦,“我在你身后伫立已久”?我想起了那首我为一次“青春诗会”写的抒情长诗,但很多诗句都已忘却了。面对惠子,我恍然发觉:这么多年来,有一个美丽、纯洁的女孩就在自己身后,一直在关注着自己。

抬起头来,迎着惠子那充满深情的目光,我真切地说道:“请时间作证,我会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份美好。”

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细的雨丝,我的心中倏然涌起一股春意,我又清晰地听到了那来自心灵的热烈的召唤,是如此地不可拒绝。

让孩子从小就享受成功

一天,女儿捧着一本厚厚的童话故事,满脸羡慕地对我说:“爸爸,等我长大了,也当一个作家,也写这样一本有趣的书。”

我鼓励道:“好啊,将来你要当个大作家,你现在就得好好学习,要读很多很多的书,要积累更多的生活知识和文化知识,要像爸爸这样上大学读中文系,还要经常写日记、练习写各类文章,要做好多好多的写作准备。”

“那当个作家也太难了。”听了我的讲述,女儿似乎感觉到了自己要走的作家之路实在太遥远了。

我告诉她:“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要想获得成功,就得付出许多努力,就得从小养成勤奋、吃苦的精神。”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再说什么了。此后,再也没跟我提起要当作家、要写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