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90

第90章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而《弟子规》更是将这一思想贯穿其中,把“亲仁”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进行编排。亲是亲近,仁者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意思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在我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今天,我们内在的涵养也要随着人生的阅历得到提升。所以,“亲仁”是亲近知识,亲近师长。

知识要点

1.理解亲仁的总的纲要和具体要求。

2.理解亲仁的目标。

3.基本掌握亲仁的实质。

能力要点

学习本章,了解古人对“亲仁”的标准和理念,充分理解仁的真正含义,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课堂训练

一、选择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赞同这句话吗?()

A、赞同。

B、不赞同。

C、不知道。

2.你愿意向品行高尚的人学习他们高尚的品德吗?()

A、愿意。

B、不愿意。

3.当你的朋友在上学期间请求你与他一同去上网时,你应该怎么做?()

A、答应他

B、不做声

C、拒绝

4.课堂上,老师让你回答问题,可这个问题你答不上来,该怎么办?()

A、声音洪亮地说:“对不起,老师,我不会回答。”

B、低着头,面红耳赤,不做声。

C、低声细语地说:“老师,我不会。”

5.西晋司马炎当了皇帝后昏庸无道,吃喝玩乐。一次他问敢说真话的大臣刘毅:“我可以与汉朝的哪个皇帝相比?”刘毅说:“桓灵二帝,他们卖官的钱都入了国库,你卖官的钱却落入了你私人的账上,从这一点说,他们不如你!”假如是你听后,作何打算?()

A、就地革职、杀头并抄没九族

B、有则改,无则警。

C、厚脸笑道:“我今天有说直话的大臣,我比他们强!”

二、简要回答

“译文”

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品行一般的俗人多,品行高尚的仁者少。

“注释”

类:性情。齐:相同。众:很多。仁者:德行宽厚的人。希:同“稀”,很少。

拓展故事

仁者待人

三国时期有一位声望很高的学者王烈。在他所居住的家乡,很多人听到王烈的名字都不禁升起敬畏之情。有一天,一个人偷同村一户人家的牛,被揭发之后,偷牛的贼对众人说:“你们怎么惩罚我都可以,只是千万别告诉王烈先生。”最终还是有人把他偷牛的事告诉了王烈,王烈托报信的人送给那个贼一匹布。很多人不明白王烈为什么不责怪做贼的人,反而送他一匹布,王烈就跟人们解释说:“那个贼不想让我知道他偷牛的事,说明他还有羞耻心,有羞耻心的人肯定会改过自新,浪子回头。”后来那个做贼的人果然金盆洗手,不仅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还在乡里做了许多好事,成为一个很受欢迎的人。

仁者不俗

萧衍是南朝一位皇帝,待人亲和,大臣都为他歌功颂德,想尽办法供养萧衍。只有一个年轻人,官职卑微,但从来不在皇上面前谄媚供养,见面也只是行完君臣礼就默默离开。一天,萧衍跟这个年轻人照面之后,觉得他与众不同。就向众人打听他的名字和官职,得知此人名为谢览,从此,萧衍就很器重这个年轻人,当然谢览也没有让皇上失望,在自己的任职期间做出了卓越的业绩,官至吏部尚书。

“评析”

“仁者”是什么?仁者就是没有私心,真正大公无私的人,仁者完全没有私心,跟宇宙万物同体。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等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整个人的价值观念就被现实世界的生存法则颠覆了,与不读书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别人不读书可能受许多条件限制,但他们往往能吃苦,有着本色的一面。读书人不读书,也不再抱有任何理想,又不能吃苦,剩下的就只是赤裸裸的一副贪婪的模样了。这时,我们才感叹到处都是随波逐流的俗人,而真正特立独行的仁人则是稀少的。同样是人,品行高低、善恶邪正却是良莠不齐。跟着潮流走的凡夫俗子很多,而真正仁慈博爱的君子却很稀少。“流俗众”是一般凡夫俗子,那种心无大志,每天都是为着自己的衣食、功名利禄和自私自利而活着的,这叫流俗。有这种错误的妄念人生必然就会痛苦,就会有诸多不顺,一般大众真的都是生活在痛苦烦恼之中。我们现在想想,自己是仁者还是流俗众?如果自己还是自私自利,还是一天到晚为自己打算,那就是流俗众。想当仁者难不难?不难。我想要当仁者,我想要行仁道,仁道就在眼前,观念一改,就从流俗众变成仁者。比如说我走在路上刚想吐痰的时候,痰到了嘴边,马上想起我不可以吐痰,要爱护环境,就把痰咽下去或者吐到自己的纸巾上去,这就是“斯仁至矣”,你想行仁,就在这一刹那,你就是仁者。又比如说你刚想发脾气骂人,怒气到了嘴边之后马上把它咽下去,这就转变了。看到不义之财,不应该要的钱,刚起了贪念,立即把它压下去,这就是行仁道。甚至小到我们坐在椅子上,如果身体坐姿不正,脚可能在那儿晃动或者是想把脚放在一张凳子上,用脚把那张凳子勾过来,这些懒散的动作,我突然想起来不可以这样做,这也是行仁。如果你真的想要行仁道,仁并不遥远。

古人教导我们,要治国平天下从修身开始,修身以后自然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叫天下归仁。自己行仁道这是自己的事情,为仁由己,不是靠别人的事,求人难,求自己就不难,关键是自己肯不肯干,肯干就是不难。仁者之仁,一般人都很难想象得到,所以他们的造诣和德化也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

“流俗众,仁者希”,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很独特的一面,都有人性里最有价值的一面,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盲目追寻,守住自己内心最美的一道风景,会有人欣赏你!

“思考”

1.在当今经济发达的社会,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同学盲目攀比,追赶潮流。于是“阿迪”、“耐克”等诸多名牌纷纷涌入校园。而当你在炫耀自己的名牌时你是否想到了班级里的特困学生?

2.当我们看到有垃圾丢在我们座位上时,往往都会再把垃圾丢到别人的座位上,心想:反正这是别人丢过来的垃圾,又不是我丢的。这样做对吗?

3.你认为是不是很多人都在做的事就是对的事?你想做什么样的人:流俗还是仁者?

名言欣赏

1.博爱之谓仁。—韩愈

2.仁者莫大于爱人。—《礼记》

3.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