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58

第58章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译文”

借用别人的东西,用完后一定要及时归还,以后碰到紧急用的时候,再借就不会有困难了。

“注释”

还:归还,交还。急:迫切,紧急;重要,紧要。难:困难,艰难,不容易。

拓展故事

宋濂借书

明朝有一位叫宋濂的人,少年时特别喜欢读书。但那时由于家里穷,根本买不起书,他为了学习知识,每一次都是从别人家里借书来读。许多富有的人家藏书很多,但是都不愿意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天下着鹅毛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而每次借书,他都按时归还,从不违约。因此,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后来,诚信求学的宋濂终于成为一代著名的学者。

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昏庸无道,好色成性。一天,褒人献来一名美女褒姒。褒姒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令人沉迷,却唯独不爱笑,整日板着脸,是个典型的酷女。自从嫁给周幽王以来,褒姒就从没给过幽王一个笑脸,始终是冷冰冰的,酷酷的样子。这周幽王也十分奇怪,宫中美女如云,且个个对他毕恭毕敬,逢迎巴结,他偏偏不喜,却独独喜欢这个对他冷冰冰的褒姒。最让他伤心的是,这褒姒连笑脸都不肯给。周幽王不想强迫褒姒,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所以他千方百计地博得美人一笑。他清楚地记得,他娶了这褒姒已经好几年了,在这几年里他没少费了心思讨这褒姒一笑,他扳着指头算了一下,自从褒姒嫁给他后,只笑过两次,第一次是他废了申侯封她为后的时候,第二次就是褒姒之子被他封为太子之时。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时间就又过了几年了,从此再没见过这褒姒开口笑过,最后褒姒干脆把他赶出了自己的寝宫。回味起褒姒的两次开颜,周幽王感到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不悬赏?周幽王想到这里又有了希望,于是便令人下告示:“凡有逗褒姒一笑者赏银万两。”一日,虢石父见到周幽王的告示,赶来禀道:“臣有办法令王后开心一笑。”周幽王大喜,抓住虢石父的双手激动地说:“假如爱卿能让寡人的爱妃一笑,寡人给你黄金万两。”次日,周幽王亲自去请褒姒郊游,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烽火台,周幽王搀扶着褒姒下车,又亲自搀扶褒姒一步步走上烽火台。二人迎风远眺,极目四望,果然是惬意无比。见褒姒兴致很高,周幽王令人点燃烽火,只见一股狼烟,直冲云霄,煞是壮观。过不大时,只见远处烟尘滚滚,原来是诸侯见烽火乍起,以为外敌来犯,派兵来救幽王。见诸侯上当,褒姒果然展颜一笑。幽王见褒姒开心,自是也笑得前仰后合。

为将官问道:“大王点燃烽火,可是有敌人来犯?”周幽王直笑得前气不接后气,说道:“寡人和你开玩笑的,你们还当真了,真是傻子。”为将官异常恼怒,但碍于他是大王,不好发怒,只好愤愤地挥手,领兵退去。

周幽王见褒姒嫣然一笑,大感受用,回味无穷。随后照葫芦画瓢又来了两次烽火戏诸侯的游戏。第二次诸侯们虽有了一次上当的经验,但怕周王室真的有什么事,还是派兵来了,来后发现再次上当,再次愤愤而去。第三次的时候,诸侯们便知道这只不过是周幽王的一个游戏而已,没人前来了,后来又怕出事,还是派兵来了,发现又上了当,再次愤愤而离。周幽王因宠爱褒姒,三戏诸侯,诸侯众叛亲离。后申侯串通西戎、戎狄入侵周朝,周幽王连忙命人点起烽火,但是早已无人理会,即使真的有外敌入侵,诸侯们也不愿借兵增援。周幽王由于没有援兵,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在骊山。

烽火本是借兵之用,岂能儿戏,周幽王一再失信于诸侯,对诸侯极其不尊重,所以当他真正有危难之时,却没有了可借的援兵。

“评析”

“借人物,急时还”此句出自《朱子童蒙须知·洒扫涓洁第三》中的“凡借人文字,皆置簿抄录主名,及时取还。”原本是说,凡是借人书籍,都应当用个本子抄录主家的名字,用完后及时归还。此条规矩告诫我们:经人同意后向人家借用东西,用完了要想着及时归还。如果你没有及时归还,万一人家想要用却没有,心里就会对你产生不满,再到向我们来索回时就显得更为尴尬,将来你要再借恐怕人家就不会借给你了。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曾在其家训《辩志录》中告诫他的子孙们:“凡是借用别人的书册器物,如果可以不借的,就不要去借,若不得已借来了,则必须爱护它超过爱护自己的东西。借来的东西看完用完后,要马上归还,切不可以借的名义去占为己有,以及是别人的东西便不加以爱惜,以至于损坏。大抵有豪杰气概的人对自己的东西多不顾惜,但是借用别人的东西也能这样吗?借用别人的东西不顾惜,显示的不是豪杰,而是无德!”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所以当我们借用人家的东西,一定要想着及时归还,这要很谨慎。如果怕忘记,就记在本子上或日历上。按时归还了人家的东西,才会“后有急,借不难”,下次我们有急需的时候,别人才会再借给我们。这不仅是一个人谨慎行事的习惯和品行,更是对他人的尊重与敬意。

“思考”

“敬人者,人恒敬之”,对他人尊重即是对自己尊重;你若不尊敬人家,人家自然也就不会尊敬你。因此,“借人物,急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这不正是在讲一个人的诚信吗?借尊重别人来赢得对方对自己的信任,正如《弟子规》:“次谨信”,就是在告诫我们:为人处世不但要谨慎小心,更要讲诚信。借人财物要懂得及时归还,不可以心生贪念,甚至有借无还,占为己有。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信用,也就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那还有什么呢?因此,在人际交往当中,我们要学会谨慎恭敬,对待小事谨言慎行,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增加自信,借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名言欣赏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3.大信不约。——《礼记·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