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51

第51章 勿畏难 勿轻略

“译文”

做事情不要因害怕艰难而顾虑重重,也不要因简单的问题而轻视忽略。

“注释”

畏:害怕。难:艰难,困难。轻:轻视,忽略。略:原意指忽略,此处指简单的问题。

拓展故事

温公警枕

公元1066年深秋的一天,司马光叩拜皇上:“陛下,臣已编就《通志》共八卷。书中写了自公元前403年起至前207年止,共195年的七国(秦、魏、韩、赵、楚、燕、齐)兴亡史,请御览。”英宗问:“往下的历史还准备写吗?”“臣准备写下去,直到五代十国止。”英宗爱抚地说:“朕知你忠心耿耿,不畏艰难,但要编好一大部通史,何止万难细略。”五年后,宋神宗召见司马光:“你的《通志》写得很好,七国的盛衰写得详略清楚,可让后世汲取不少的历史经验,对于治理国家大有借鉴。朕以为《通志》之名过于普遍,不如改名《资治通鉴》。”“谢陛下,臣一定尽力把它编好。”司马光不分白天黑夜,不畏艰难困苦,夜以继日地写,常顾不上吃饭睡觉。他害怕睡得过了头,就动手设计了一个圆木枕头,只要脑袋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到一边,把他惊醒。他把枕头叫“警枕”。在编写史实的过程中,他对重大事件人物,研究透了才动笔,从不忽视细节,于细微无声处写岀惊雷来。司马光《资治通鉴》写了19年,记述了公元前403年至959年,共1392年的史实。一部294卷的编年史,参考了300种史书,共300万字。毛泽东通读《资治通鉴》17遍,谓之国宝。

关羽大意失荆州

荆州是三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交叉汇聚点,赤壁鏖战曹操败北,刘备借荆州后无意归还,因此东吴对此事耿耿于怀,蜀丞相诸葛亮启用关羽据守荆州,可以说刘备已经将半壁江山托付给关羽。孙权为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后欲娶关羽的女儿做子妇,本是巧妙的政治联姻,此时关羽也应以大局为重,应权衡利弊,即使不同意,也应婉言回绝。可是关羽缺乏远见卓识,不仅侮骂东吴来使,更说出“吾虎女岂配犬子”之言。如此做法,使得关羽与东吴的关系降至冰点。然而关羽在下属面前,又总是太骄横傲慢,东吴陆逊利用这一点,假意赞许关羽功劳,让其对自己放松警惕。果然关羽中计,撇下荆州北去抗曹,结果吕蒙借机白衣渡江,火速夺取荆州,荆州重回东吴之手,只落得关云长最后败走麦城。而关羽却不自知,正因他疏忽大意、傲慢轻略,目中无人才导致荆州失陷。荆州的失陷不仅给蜀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因此丢了卿卿性命。

“评析”

“勿畏难,勿轻略”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畏惧困难而犹豫不前,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往往一件事情不能成功有两大障碍:一个是“畏难”,一个是“轻略”。

“勿畏难”告诫我们做大事不应畏惧艰难,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不仅要懂得如何做一个善败者,在失败中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还要有坚定的决心。为此,我们要想成功,就要有超越自己的能力和信心,要有勇于面对困难,努力战胜困难的决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持之以恒,直到成功。因为坚持就是胜利,只有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最终才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中庸》里讲:“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是说,当别人的聪明智慧比我们好很多的时候,可能他一次就会了;但是我们如果用一百次的功夫来反复的训练,自己也一定可以达到,一定也会了。如果人家用十次功夫就会做到,就能达到,我们如果差一点,没有关系,我们不要怕困难,我们用一千次,说不定就可以完成。张海迪曾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法国作家雨果也曾说:“上天给人一份困难时,同时也给人一份智慧。”

而这份智慧就是要人们在遇到艰难困苦时,不要轻言放弃,坚持不懈当中又要懂得小心谨慎,即“勿轻略”,不可以轻视忽略简要的问题,越是看似简单的问题越应注意,不可有投机取巧之心。当然,比别人更好的聪明人,也不可有骄慢的心态,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轻慢,不懂得谦虚,更不会努力去学习,这种不谦虚的人做事往往草率,随便应付了事,自然也就不容易取得成功。

“思考”

“勿畏难,勿轻略”更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一种心态,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种鼓励,要鼓励自己不要怕困难,要经常勉励自己,向自己挑战。因为,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暴自弃。只有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果能如此,经常向自己挑战,你的才学就会慢慢地,得以提升。

要想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我们应当在它还容易的时候着手: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们就应当从细微处做起,“难事作于易,大事作于细。”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小事开始。因此,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拒绝浮躁,摒弃好高骛远和不切实际的追求。办理任何事情,必须及早抓紧有利时机,做好准备,并且认真对待,不可麻痹大意,这样才能以小见大,以微显著。

正所谓:“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意思是,面临大事与难事,可看出一个人的责任担当;处顺境逆境,可看出一个人的胸襟气度;遇喜事怒事,看一个人的修身涵养;与同辈相处,可看一个人的见卓识。

名言欣赏

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载《正蒙·乾称篇》

2.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