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46

第46章 缓揭帘 勿有声

“译文”

进出门的时候掀开帘子的动作要轻柔缓慢,尽量不发出大响声。

“注释”

缓:慢慢地。揭:掀开。帘:门前挂的竹帘或布帘,除遮挡蚊蝇尘土外,还需透风透明。勿:不要。

拓展故事

苏嘉折辕

苏嘉是西汉著名大臣苏武的哥哥,曾经负责给皇帝驾车。有一次皇帝外出,苏嘉给皇帝驾车,从都城长安来到郊外的行宫。当皇帝正要下车时,苏嘉因为不小心,一下子把车辕撞到了门前的柱子上。车辕被折断了,皇帝也受了惊吓。结果,苏嘉被判为大不敬的罪责,只好自杀。看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小心谨慎,看起来一件小事如果处理不好,有时也会酿成大祸。

宁喜遭诛杀

春秋时,卫献公想回国恢复王位,他便去请当时掌握卫国朝政的贵族宁喜帮忙。宁喜得知此事时正在下棋,他想也没想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太叔文子知道此事后说:“帮助一个国君复位是一件大事,而宁喜全家是九代当朝高官的家族,他对待重立君王的事却这么不慎重。”果然,卫献公登位后不思回报,反而因为宁喜是前朝重臣,而把他全族诛杀了。

正是因为宁喜不懂得“事缓则圆”的道理,做事急躁未经考虑,不注重自己的言行,才遭致杀身之祸的。

“评析”

“缓揭帘,勿有声。”此句出自《童蒙须知·杂细事宜第五》中的“凡开门揭帘,须徐徐轻手,不可令震惊声响。”在古代我国的建筑,房间的间隔,有时往往不是用门,就是用竹帘或布帘。所以古人教育自己的子女,从小在掀开这个帘子的时候,要“勿有声”,不可以很大声,不可以一拨,后面刚好有人走进去,就打到后面的人。我们现在没有帘子,我们有窗帘,就要教导子女,拉窗帘的时候,不可以很粗鲁,应该轻轻地拉,拉得急了,可能窗帘的绳子就会断。

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做到“缓揭帘”,做任何事情动作都要细腻,不可以很粗鲁,不能够急躁。譬如说整理家事、搬东西,我们都不可以很大声。如果你很大声,动作很大,那就表示你的行为非常粗鄙,不用心,不专心。做事急躁往往就会做事不成功。所以古人提醒我们,事缓则圆,做事缓一步往往能够做得圆满,急于求成,往往都是败事。这都是我们从“缓揭帘”中悟到的人生的学问。看一个人能否做大事,就要看他的心是否安定。慌张忙乱怎可能担负起大业?所以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愈是大事来临时心愈静,这样就能成功。所以,从“缓揭帘”开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谨慎,不应该很粗鲁,更不要急躁。

“思考”

《弟子规》中提到的“缓揭帘”,还有“宽转弯”,无一不告诉我们,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要动作、态度轻盈,不可以很粗鲁,动作很大,也就是说从小就要培养谨慎之心、恭敬之心。在《礼记》里有一句,“曲礼曰:毋不敬,假若思,安定辞。”意思是没有一样不恭敬,就是一切都要恭敬。恭敬什么?恭敬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世间万事万物。心里有尊重,表现在外面自然是恭敬的样子,这叫礼节。所以,若不注重礼节,掀帘子时哗啦作响,咚咚敲门,就会让人觉得傲慢无礼,未见其人已心生反感。

那么如何做到具有恭敬之心的人呢?

我们应做到待人如待己,接人待物彬彬有礼,不可傲慢待人,对于门帘、桌椅板凳该恭敬,即是对主人的恭敬。在当今社会中,对待父母、同事、朋友更应学会恭敬和善。

名言欣赏

1.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孟子·礼》

2.小人则相反,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则傲慢无礼。——《格言联璧》

3.礼贵从宜,事难泥古。——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