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45

第45章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译文”

进出门时不要踩到门槛上,站立要端正,不能歪歪斜斜,更不能靠墙而立;坐的时候不要张开两腿,大腿不可晃来晃去,因为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行为,不文雅。

“注释”

践:踩。阈:门槛。倚,偏斜。跛:站立时重心偏于某只脚上。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箕,簸箕,又称畚箕、畚斗,用来扬去米糠或盛垃圾、尘土的竹器,呈U字形,谷物容易進入。箕:名词作状语。摇:摇晃。髀:大腿。

拓展故事

贯高密谋刘邦

赵王张敖是赵王张耳的儿子,也是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的夫婿,是驸马,与刘邦外托君臣内属翁婿。

汉七年,高祖刘邦从平城经过赵地,赵王张敖早晚亲自供给刘邦饭食,礼节十分卑下,尽女婿之礼。高祖却席地而坐,像簸箕一样,伸开两只脚责骂他,对他非常傲慢。赵国国相贯高、赵午时年六十多,曾经是张耳的门客,看到后很生气,说:“我们的大王太懦弱!”建议张敖说:“天下豪杰四起,有能力者先立为主,现在大王对待皇上十分恭敬,而皇上对大王却十分无理,我们请为大王杀了他。”张敖咬破手指回答说:“先生说的大错特错!先王亡国,多亏皇上才得以恢复,使恩德传至后代,一丝一毫都是陛下所致,请先生别再说了。”贯高等十余人商量:“我们错了,大王是个忠厚长者,不肯背叛道义。但我们不能受辱,现在皇上侮辱大王,所以我们想杀他,和大王无关。事情成功归于大王,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

汉八年刘邦第二次路过赵国,贯高等人没有再跟张敖商量,而是直接在赵国的柏人县馆舍里安排刺客,直接行事。然而这次却被刘邦莫名其妙地躲了过去。

汉九年,贯高的仇家发现了他们的阴谋,向刘邦秘密报告贯高谋反之事。于是刘邦下令逮捕赵国谋反之人。赵午等十余人都争着要自杀,惟独贯高骂道:“谁让你们如此!现在大王并未预谋,却要一并逮捕,你们死了,谁来为大王开脱?”于是与赵王张敖一起被囚车押往长安。贯高被捕后,被鞭笞了数千,浑身也被铁器刺了一遍,身上已经没有可打的地方了,仍然坚持说赵王张敖并没有参加谋反。汉高祖知道后,认为贯高是个壮士,让中大夫泄公以私交去问贯高赵王张敖是否参与谋反之事。贯高说:“谁有不爱自己父母妻儿的?现在我被灭三族了,难道会为了保赵王而牺牲亲人的命吗?只是因为赵王真的没造反,造反的事就是我们自己干的。”汉高祖得知后,释放了赵王张敖,也赦免了贯高,并让泄公去劝贯高为自己服务。当泄公把汉高祖的意思告诉贯高后,贯高摇摇头,说:“我之所以被打得体无完肤还不自杀,就是为了告诉皇帝赵王没有造反。现在赵王已经出来了,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何况我有弑君的罪名,哪有什么脸面去见皇帝啊!纵然皇帝不杀我,我心里难道就不惭愧吗?”在泄公离开不久,心中没有任何牵挂的贯高就自杀了。

贯高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朝野上下,人人为之叹息,就连汉高祖刘邦也感慨良多,久久不能释怀。

“评析”

“勿践阈”告诉我们进出门时不要踩门槛。门槛是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或长石,门槛是用来挡雨水的,后引申为挡财气挡命。因此古人是不喜欢踩门槛的,认为踩门槛是一种不礼貌的做法,不尊重别人。

“勿跛倚”告诉我们站立时不要歪歪斜斜或者靠在墙上,姿势不美观而且给人以一种傲慢的印象。长期站立歪歪斜斜会使脊柱变形,不利于个人成长;站立时挺直身体,给人一种尊重他人的印象。

“勿箕踞”告诉我们坐的时候不要张开两腿,否则看起来就很不文雅,女性更不可以。箕踞,是不礼貌的坐姿。刘邦接见张敖的时候坐得像簸箕,因此引起了贯高等人的不满,进而想要密谋杀害刘邦。实际上就是因为刘邦不尊重别人,傲视别人。即使是帝王,也要礼贤下士,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勿摇髀”告诉我们坐的时候大腿不要晃来晃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坐的时候大腿晃来晃去,非常轻浮,也显示这个人很浮躁不安。这是不好的习惯,希望我们改掉。

这四句话列举了四种不文雅的行为,希望我们能引以为戒。

“思考”

践阈、跛倚、箕踞、摇髀都是不文雅的行为,除此之外,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不礼貌的行为还有哪些呢?

随地吐痰,随地小便,乱涂乱画,不爱护花草树木和公共财物,乱丢垃圾,往楼下泼污水、扔东西,晚间大声唱歌……这些行为都是不文雅的行为,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文明从我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名言欣赏

1.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礼记·礼器》

2.宾入不中门,不履阈。——《礼记·玉藻》

3.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论语·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