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43

第43章 步从容 立端正

“译文”

走路的时候要步态从容,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身子端正,做到站有站相。

“注释”

步:走路。从容:神态自若、不慌不忙的样子。立:站立。端正:不歪斜。

拓展故事

古人的举止之礼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向来重视人们的行为举止之礼,要求一举一动都要有式有度,主张“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即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

站有站相。《礼记·曲礼上》规定:“立必正方。”站立时,应当身体直立,颈项向上抬起,收腹挺胸,两臂自然下垂。这样做,才能给人一种挺拔笔直、舒展俊美、玉树临风的美感。相反,塌腰耸肩、探脖曲腿、摇摇晃晃则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坐有坐相。《幼仪杂箴》规定:坐,背直,貌端庄,手拱臆欹走有走相。《千字文》规定:距步引颈,俯仰朝后,束带矜庄,徘徊瞻眺。这就是说,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穿戴整齐,如同在朝廷中祭拜一样庄重。古人不仅对走姿有讲究,对行走的速度也有讲究:两足进叫做行,徐行叫做步,疾行叫做趋,疾趋叫做走,不同场合采取不同的走相才不会有失礼之处。

“评析”

“步从容,立端正”告诉我们正确的走路和站立姿势,走步时要从容不迫,站立时要站有站相。在朱熹《童蒙须知》中提到“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意思是但凡走路,无论快走、慢走,都应该稳稳当当,不可蹦蹦跳跳。这个规矩对现代人而言也是有借鉴意义的。一个人的身体姿势是无声的语言,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生活态度。举止优雅、风度翩翩、礼貌有加的人,受人尊重。相反,一个人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举止随便,是对别人不尊重的表现。军人之所以受人尊重,其中一点就是英姿飒爽,真正做到了走有走相、站有站相,无论到哪里,英姿不减。

那么我们怎样走路和站立呢?现代礼仪告诉我们走步时步子的大小要适中,速度不快不慢,自然摆臂,不要摇头晃肩、扭屁股,更不要东张西望、乱蹦乱跳;站立时挺直身体,收腹挺胸,双肩拉平,两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视前方,面带笑容。不要歪脖、斜腰、屈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要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古人的举止之礼》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站有站相和走有走相,更是为坐有坐相做了具体的介绍。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思考”

在校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三五成群的学生,在校园里疯跑打闹;上操时有的学生东倒西歪;站军姿时不能挺胸抬头,腿站不直;给老师问好时歪着脖子……

看到这一景象时你有什么感想?说说你的看法。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是古人对站、坐、行、卧这四种日常生活中最佳的人体姿势的描述,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为圭臬。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形体动作养成的最佳时期。要训练自己良好的动作行为,做到站似一棵松,挺拔俊逸;坐似一座钟,端庄稳重;行似一阵风,强健有力;卧似一张弓,张弛有度。古人尚且如此要求自己,何况我们现代人呢?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形体动作,不仅自己受益终生,而且在就业面试中也会给面试官很好的印象,增加就业机会。

名言欣赏

1.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塞缪尔·斯迈尔斯

2.美是一朵鲜艳的花,风度是一棵常青的树;时间是美的敌人,却是风度的朋友。——汪国真

3.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朱熹《童蒙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