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39

第39章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译文”

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

“注释”

置:摆,放。冠:帽子。服:衣服。定:固定。位:位置。勿:不要。乱顿:胡乱丢置。致:以致,导致。污秽:脏。

拓展故事

大唐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开元十九年,唐玄宗将学识渊博的张九龄召回京师,不久他就成为大唐名副其实的宰相。张九龄主理朝政时,刚直不阿,疾恶如仇,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他曾经多次劝诫唐玄宗整顿朝纲,革除社会弊端,革新吏治,选贤任能,对维护大唐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世誉为“开元三大清贞宰相”之一。

张九龄人格高尚,政绩卓著,诗歌和文学造诣很高,他还是一位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的伟岸男子。张九龄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和生活细节,他每天都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在家里物品摆放得规规整整,从不把东西随处乱放。而且他的物品都有固定的摆放的地方。就比如说,当时大臣上朝议事,手里都拿着一个象牙做的笏板从来都不在意笏板的拿法,也不会讲究笏板的摆放位置,当大臣们不用笏板时,往往随便往腰间一插,样子很不雅观。只有张九龄在这个方面做得与众不同,他让家人给笏板做一个很精致的袋子,专门用来放笏板,每当用完笏板,他就会把笏板放在这个固定用来装它的袋子里。这样一来笏板不易被磨损,用起来也很方便,看起来也很雅观。唐玄宗对张九龄此举就非常赞赏,后来,张九龄被罢相后,唐玄宗每次碰到大臣推荐新人,他都会追问一句:“这个人的风度能比得上张九龄吗?”由此可见,张九龄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形象有多重要。

“评析”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每一样东西要有固定放置它的位置,不要随意地乱放。如果乱放,不但会把物品弄脏,等到用它的时候也不容易找到。当东西都有固定的位置,生活就会有条不紊,做起事来就能循规蹈矩,你给别人的印象也会是个做事有条有理的人。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军训的经历,在军训的时候,教官会对你的内务作出详细的要求。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都有指定的位置,而且都要叠放整齐了再放到固定的位置。那么大家回想一下,那个时候想要用什么的时候是不是很顺手,想要找什么的时候也是很容易就能找到了,而且寝室也很整齐,教官们的宿舍也是让你很羡慕。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做到了“物有定位”,而且摆放整齐。

我们去商场也是一样,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整齐,让你一点也感觉不到乱。顾客随便想要哪件商品,服务员都能很准、很快地帮你把它找出来。因为什么?因为“物有定位”,服务员很熟悉它摆放在哪里。

大型的公司对员工们的要求都很高,会要求员工们按位摆放物品。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企业的员工因物品没有摆放在固定的位置,领导要用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而受到领导批评的。还有因此而耽误重要的事情的,就像故事中的小亮,因简历没有放在固定位置,而影响了自己的应聘。而古人就做得很好,就像大宰相张九龄,他能注意到这个小小的笏板,足见他在各方面也一定都是很讲究的人。

所以说“物有定位”会让你的生活受益匪浅,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真正的修养品德。这样好的素质我们要从小就开始培养,让我们从自己的事情做起,而不是什么事情都由我们的家人来代劳,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养成好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思考”

大家想一想,你有没有什么东西放到什么地方,长时间不用以后,等用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东西找不到又急着用,不但要浪费我们很多时间去找,还要着急上火。如果我们都能做到“物有定位”,那就简单得多了。上学的孩子,每天晚上学习完后,把书包整理好,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找出来,和书包放到一起,这样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地找这找那。也不会因为忙乱忘了该带的东西,到时候还得让爸爸、妈妈请假到学校给你送去。上班的人,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把明天上班要用的东西,要穿的衣服准备好,就不会因为第二天晚起几分钟,给孩子做饭而没有时间找衣服,只好穿昨天已经穿过的,让人产生你不注重仪表的感觉。

我们现在有很多学生不会做到把东西放在固定的位置,在教室里不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书本没有放在桌子上,校服不是穿在身上而是放在桌子上。整个教室看起来非常凌乱,就没有学习的氛围。手机本是通话的工具,便于与家人朋友联系,学生们却把它拿到课堂上来,用它来玩游戏。物品出现在了它不该出现的位置,就不能正确地发挥它的作用。

请大家想一想“物有定位”的好处,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这一点?看看你周围的人有没有做到这一点?你是不是自己的事都由长辈代做的那个人?你会成为企业领导赏识的人吗?

名言欣赏

1.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单。——洛光

2.强有力者莫大于习惯。——奥维德

3.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班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