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11

第11章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译文”

子女所做的事情,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也不要擅自去做。如果不禀告父母擅自去做,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注释”

苟:如果。擅:自作主张之意。子道:为人子女的道德标准,这里指子女应该做到的。亏:缺损,亏失之意。

拓展故事

刘备教子

三国的时候,魏蜀吴三分天下。蜀国开国皇帝刘备在临终时对自己的儿子刘禅并不放心,知道他懦弱无谋,知子莫若父,刘备除了把儿子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外,还给儿子刘禅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信中他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以此来告诉儿子,不要认为小的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不要认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黄浩等,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开玩笑引发的悲剧

学校里的同学最喜欢开玩笑了。

有一次,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位同学想和他的同桌开个玩笑,在他的同桌要坐下的时候,他突然把椅子挪开了,结果这个同学猛地坐在了地上,由于猝不及防,尾椎骨摔断了,造成了终身瘫痪。

还有一次,在学校上体育课时,几位同学玩抓人的游戏,一个同学在前面跑,一个同学在后面追,后面的同学速度太快了,马上就要追上前面的同学,这时一位同学从旁边绊了一下,前边的同学应声倒地,躺在地上抱着腿翻滚,痛得直叫。大家赶紧围了过来,这位同学被闻迅赶来的老师和同学送到了医院,一检查,发现是小腿骨折,要打石膏休息半年才能上学。

小小的玩笑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受伤的同学要耽误学业,甚至要抱憾终生,开玩笑的同学要承受良心谴责,自己的家庭还要承担对方的医药费等。

这种痛苦让当事人心情沉重,让听到的人惋惜!所以,任何对人身安全有损害和危害,或是对社会有危害的不良行为,我们是绝对不能做的,见到时也要极力劝止。

“评析”

儿女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长辈的提携引领。儿女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无论这些事情是难以抉择的重大问题,还是平常的生活小事,一定要先想到父母的感受,父母的希望,看看父母希望我们怎么做,如果有可能,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先问问父母的意见,先和父母沟通一下,慎重做出决定。因为父母的人生阅历丰富,会给我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避免我们走弯路。

曾经有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大家都去实习单位工作的时候,他背起行囊回了家,他的父母很奇怪,不是都要去实习的吗?怎么回来了呢?就打电话给老师,问老师,你们学校不是给推荐实习岗位的吗?我的孩子怎么回来了?老师也很奇怪,说学校每次有分配的工作,老师都要在班级传达,你的孩子哪都不报名啊,老师还以为是孩子父母已经给他找好了工作单位!原来这个孩子每次都没有把实习单位的事告诉给自己的父母,并且自己也没有主意去哪里,所以等到分配实习岗位结束的时候,别人都去工作了,他就回了家。试想,如果他能够将自己的学业情况、学校分配情况和自己的父母及时交待清楚,父母一定会为他做一个正确的抉择,不可能到别人实习工作的时候,自己没有地方去。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次选择的机会。年轻人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之前要谨慎思考,在我们不明就里,犹豫徘徊,特别是人生重要的时候打个电话给我们的父母,虚心向他们请教,相信他们一定会为我们做出明确的选择。

曾经有一个女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商业局下属的一家大型超市和一家学校同时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在她犹豫迟疑的时候,回家和妈妈探讨到底选择哪里,妈妈说:“孩子,你的性格,不太适合在商场中发展,还是踏踏实实地当一个老师吧!”这个女学生就这样选择了学校,当了一名老师。时过多年,她仍然为当初这个选择而感激母亲,因为她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比较适合这份工作。当年是妈妈的鼓励和支持让她选择了一份有稳定工作环境和收入的工作,让她在今后的人生中走得更加从容,少了急躁和飘荡。

古语有一句话:国有危难可问谁,答案是国师。家有危难可问谁,答案是家长或老师。当然这个家长或老师应该是你认为比较值得信赖和尊重的家长或老师。他会让你觉得他是客观地分析后,真心为了你考虑做出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有时候不经意间做的一个决定可能会改变我们接下来要走的路。所以,如果我们不能从容选择,别忘了回家问问我们的父母。因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他们一定会为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引申一下,如果在学校,我们遇到事情,要先和老师商量,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给予我们正确的指导。

工作后,在单位里,我们遇到事情,首先要和领导商量,获得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后,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加轻松。

“思考”

在许多人生的关键时刻,是我们的父母、师长提携引领,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可是,有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师长没有在我们身边,打电话问又来不及,这时候,我们要如何处理遇到的事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好事,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大众的事,我们就去做;坏事,不利于他人,不利于社会大众的事,我们坚决不做。犯法的事,坚决不做。违背天理良心的事,超越道德底限的事,坚决不做。

在一些重大事情的决策上,要缜密考虑,谨慎决定,但不能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在没有父母师长指引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考虑找自己可以信赖的人,和他们共同探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信一定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话要少说,事要多做,吃亏是福,把父母的教诲记到心上,即使父母不在,也要按照父母教给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去做事。这其实也是遵父命。

总之,遇到大事细心处理,遇到难事先从简单的事做起。把“处理好遇到的每一件事”这样一个过程,当成历练心智、锻炼能力、增长技能的过程,让自己慢慢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名言欣赏

1.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篇》

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第五》

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