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10

第10章 居有常 业无变

“译文”

子女独立生活的,居住的地方要固定下来,起居作息等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的规律,所做的工作或职业或志向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要轻易改变,以免父母担心。

“注释”

居:一是指住处,住所。二是指生活习惯、起居作息等。常:长久,经久不变。也指正常的,常规的,有规律的。业:学习的功课,从事的职业,工作。无变:没有改变。指工作、做事要有规律,不能随意改变,让父母担心。

拓展故事

当代孝子王春来

王春来,洛阳监狱一级警督,2008年度“感动洛阳十大人物”,2009年“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2010年“当代中华新二十四孝”。

父母瘫痪在床,王春来为了方便治疗父母的病,他发明了几十件瘫痪老人用具,学会了打针、量血压、听心率、号脉、化验血糖等基本的医疗和护理知识。父母亲要锻炼走路,他在家里沿四壁装了一圈钢管扶手,用布缠裹好。晚上,他背对钢管坐着,用发明的安全带将母亲、他与钢管连在一起,他就腾出手写作。

王春来是用心的大孝子。王春来每天早晨五点钟准时起床,为父母量血压、诊心率,然后写作;六点半,帮父母穿衣起床,洗脸、刷牙,给父亲测血糖,打针;七点钟,给父母喂饭;七点半再将父母抱上床,自己用五分钟吃完饭,骑车上班。中午下班赶回来,先给父母号脉,然后把他们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活动一下身子,喂他们吃饭,再照顾老人躺下后,自己赶紧吃饭、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后,给父母穿衣服,背父母下楼,推着他们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六点半背父母上楼,再给父亲测血糖、打针、做饭、喂药、喂饭、洗脚、洗脸、擦洗身子,抱父母上床休息。等这一切忙完,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他匆忙吃点饭,把父母头天晚上和白天换下来的一大堆屎尿布洗净、晾好。晚上九点,再为父母测一次血压,然后就坐在他们身边,拉开桌子看书写作……

王春来是有所作为的大孝子。王春来在伺候双亲的环境中,为了让父母感觉老人没有耽误儿子的前程,12年来抽空就在父母病床边上写书,因为父母看到儿子写书就会高兴。多少次精疲力竭之时,他拿起笔,都会从旁人难以想象的疲劳中挣扎着醒来,在写字板上一字一字写下自己的梦。一千多万字的书稿堆满了床下。《黑手伸出高墙》、《明天谁去坐牢》、《河南犹太人》、《一扇门》、《中国式忏悔》等五部著作问世。

王春来是事业上做到极致的大孝子。王春来30年来坚持在基层实践与探索。磨炼出三分钟就能让罪犯落泪的本领,他用“孝道”唤醒无数服刑人员沉睡的道德良知。他是全省“个别教育能手”,他以本职工作做为研究对象,写出一百多万字的专著《监狱中队管理学》。

王春来是感天动地的英雄,他照料双双瘫痪的父母12年,坚持写亲情孝子日记上万篇,出版了《孝子日记—一个警察12年照顾父母的动人情怀》。

十几年中王春来没有应酬,没有出过远门,也放弃了与同学、朋友的一切交往,照顾生病的父母,使父母倍感欣慰,同时王春来又在事业上做到极致,让父母倍感自豪,这才是真正的当代大孝子。

“评析”

古人居住的地方,一般都是自己从小到大生长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深深地镌刻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对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有着无比的感恩和爱护,所以古人在和别人说话时一般都会提到自己的出生地,或是老家,以表示对家乡深切的热爱之情。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古人一般都不会离开家乡。当然考取功名当官,做生意,游历治学除外。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里的“游”,就是远赴他乡之意。“方”指的是有明确的方向。也就是说,父母还健在,儿女不能远赴他乡,即便是要离开家乡,也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人生、增长父母的福慧、报效祖国等方面才行。而且古人很讲究“告老还乡”,也就是人老了,即将归于尘土时,一定要回到家乡。古人也很重视宗庙的概念,人死后要埋在家乡祖先的坟墓旁边,也叫认祖归宗。古人眼里乡情的概念很重,即使在外为官,疆场征战通报名姓时,也会把自己的家乡、老家报在名字的前面,比如长山赵子龙,怀远常遇春等。家乡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籍贯。在古人眼里根深蒂固的“居有常”是会融化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的一种观念。时尚的现代人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经常会看到某地依古代文化建的旅游招商项目,首先要提到曾经生活在这里长在这里的名人会是谁,比如青州在对外宣传时就经常提到在此当官的北宋名相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等。

“居有常”另外一层含义是,生活起居作息习惯的正常规律。《曾国藩家训》中曾提到:看一个家族是否会兴旺,你可以从一件事中看出来,就是这个家里孩子起床等作息时间是否有规律。《朱子家训》中也对后世子孙作息时间生活习惯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由此可见,规律的作息时间,正常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事业学业成功的基础。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每天都有各种外事活动和应酬,他都是利用每天“边角废料”的时间写作的。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我们更从容地应对繁重的学习和复杂的工作。这也是古人要我们做到“居有常”的真正原因。

人生是要有一定的方向的,安居才能立业,立业才能成就,成就才能辉煌。这个方向就是“业”,指学习的功课和从事的职业。一个人确立人生目标越早越好,比如学业,抱定一个志向和目标,就不要轻易地改变,并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纵使艰难,也要锲而不舍地走下去,下定决心,绝不放弃,一定会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好的理想要跟着好的生活习惯、好的生活态度、好的工作状态,只有四者具备,学业才会成就,事业才会成功。

“思考”

忙忙碌碌的现代人,辞职、换工作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特别是刚刚工作的年轻人。可是面对古人的人生方向,我们也扪心自问,我们努力对待现在的工作了吗?我们对于自己追求的人生理想是否一直不懈地努力了呢?我们在每次改变工作,做出自己人生重大决定时,有没有考虑让父母欢心呢?有多少人是因为很无关紧要的小事,甚至是一时的意气,而放弃了现在的工作或目标呢?

现代社会,儿女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和建树,远离父母,在另外的地方学习工作的情况很多。无论哪种原因,生活起居要力求有规律,租住房子或是搬家也要告知父母。而且我们在每次搬家或工作发生变动时,都应将准确的地址或从事的工作告诉给父母,让他们时刻知道儿女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以免让父母担心。特别是我们在改变职业或工作的时候,尤其应慎重考虑,必要的时候还要和父母商量,做出决定要告诉父母,让他们知道你的理由和决定。即便是真的辞职,也不要让父母为了我们的前途担心。

今天的社会,很多人不能正确理解《弟子规》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我们才更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做得到吗?

名言欣赏

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3.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