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集体主义的教育
12748500000004

第4章 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3)

②有同学生病或家里有困难时引导学生关心和帮助同学。时间一久班里互爱、互助成风,而且大家都爱上了班级这个暖洋洋的“家”。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幸福和奖赏,这对于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精神,加深师生感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4)强化学生的主人意识集体财产与集体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在班级内有意识地设置一部分属于大家的共同财物,交给学生自己管理与使用,这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又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由于这些财物是由师生们共同创造(以集体劳动、凑集、捐献等方式)、共同管理、共同享用的,因而它既属于集体每一个成员,又同时属于大家,但谁也无权像支配私人财富一样来支配集体财物。这些公有财物可以是保温桶、小书柜、公用墨水、窗台花盆、班级报纸、互助储金等等。就班集体的日常教育而言,班上长期拥有这些集体财物,无疑为班主任提供了大量“随机教育”的可能:每天争取往保温桶里灌开水,当开水不多时先让别人喝;尽可能多捐出图书,爱惜小书柜里的图书;课间休息时,留意一下讲桌上的公用墨水是不是该换了、窗台上花盆里的花是不是该浇浇水了……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无一不反映出学生集体主义情操的高下。公有财物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爱护集体财产如同爱护自己眼珠一样的品质,还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在管理、使用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我是班集体的主人”这一意识。

非常时期的集体主义强化教育

(1)在竞赛活动中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成功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常常是在不断肯定班集体的成功中形成的,而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正是学生创造和体验班级成功的适宜载体。因此当学校布置活动时,首先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你不仅是为自己争光,也是为班级争光,每个人的表现关系到班集体的荣誉,并引导学生作好相关准备,努力争取班级出成绩。在活动过程中要尽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如有的同学没有直接参加体育比赛,就让他们加入拉拉队、服务队等。这样参赛的学生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没有参赛的同学心里也时刻装着班集体的利益和荣誉。每一次活动之后,都要进行总结,细数每个同学的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最后都不忘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全班同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通过这样一次次的引导,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了不断的强化。

(2)在消极事件中挖掘集体主义的教育因素举例说明:一次放学后,几位小朋友在教室里玩纸飞机,玩疯了,把桌子凳子搞得歪歪斜斜的,有的凳子歪倒在地,废纸丢了一地,玩完后他们就不管不顾地走了。老师刚走进教室看到这一情形的时候,非常生气,可不一会,心中便有了主意,先把倒在地上的凳子扶起来,把桌子凳子放整齐,然后把地面打扫干净。第二天我在教室里表扬做好事的同学:“昨天有几位同学在教室里玩纸飞机,把地面搞得很脏,凳子倒了,桌子也歪了,班里差点被扣分。幸好有几位同学很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的荣誉,他们悄悄地把教室课桌和凳子放整齐了,把地面也扫干净了。大家看看,现在我们的教室是不是很干净、很整齐?”有几个学生红了脸,低下了头,其他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在猜测究竟是谁做了好事?接着我又问大家:“你们愿意向谁学习呢?”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回答:“向悄悄做好事的同学学习”“学习关心爱护集体荣誉的同学”“不能学玩纸飞机的几位同学”……这次我应用“谎言效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这件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能够运用教育智慧挖掘消极事件中的积极因素,有时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在积极事件中扶持集体主义的萌芽。

7.在班级管理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由于现实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家庭教育不到位,使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团队意识差、互助意识差、缺少合作精神等现象,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也忽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会加剧造成小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缺少集体主义精神。从孩子的发展角度来说,二年级的学生已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名成员,能逐步把集体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要求,把班集体的荣誉当作自己的荣誉,服从集体的要求,完成集体所交给的任务。

集体主义教育

从孩子的发展角度来说,已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名成员,能逐步把集体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要求,把班集体的荣誉当作自己的荣誉,服从集体的要求,完成集体所交给的任务。

在这个时期,班集体内部成员也逐渐分化,一部分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儿童开始崭露头角,成为班上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逐步成为集体的重要支柱和教师的得力助手;另一部分儿童则成为班里的基本群众,这就是小学儿童的班集体在组织和纪律上得到巩固和加强,形成真正的集体。针对学生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制定班集体共同目标目标是一定时期内对集体或个体的行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它对全班学生的活动、行为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根据《小学生守则》、学校的教育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全班学生设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简明、精炼地概括为“团结,勤学,活泼,守纪”八个字。使学生认识了这个班集体共同目标的内容,明确了自己行动的方向,并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共同目标。

(2)当好班集体领路人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在培养良好班风中起主导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生极具可塑性的未定型时期,小学生总是把班主任作为自己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小学生只有爱他们的班主任,才有可能爱班集体。因此,肩负着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的班主任,育人必须先育己,要努力塑造自己崇高美好的人格形象和学术形象。

(3)培养班级小干部培养良好的班风,光靠班主任完美形象的力量是不够的,在班集体的共同目标设定之后,要使每个目标得到全班学生的拥护和认同并进行实现,还要组建一个坚强有力的班队干部班子。

班队干部是班集体的“龙头”,在带领同学实现目标中,起着表率和桥梁的作用,培养一批优秀得力的班队干部,是建设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关键。在组建干部班子中,首先要认真挑选干部。班队干部应具备三个标准:

①有热爱集体、为同学服务的思想

②有踏实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③有勤奋好学、道德优良的品质班队干部的能力是靠实际锻炼和班主任教育培养出来的。教育培养学生干部,要坚持做到:严格要求不护短,耐心帮助不急躁,大胆放手不包办。班队干部的素质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威信树立了,就会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为培养良好班风起了核心的作用。

(4)培养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且有效的约束力量,在一个形成了集体荣誉感的班级里,谁做了有损于集体荣誉的事,谁就受到集体兴论的谴责,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感到,做了损害集体荣誉的事是一种耻辱。这就促使他们为维护集体利益,服从集体需要,去努力弥补自己的弱点或缺点。

同时,集体荣誉感又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谁能为集体争光,谁就会得到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它促使每一个班级成员自觉地为维护和争取集体荣誉,不怕困难,不计个人得失而奋发努力,并以能为集体出力,争光而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自豪。如何进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①明确什么是集体集体有大小之分,小集体必须服从大集体。

②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的荣誉,靠这个集体所有成员的自觉维护和共同创造。

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有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对培养同学们关心集体,要对集体有责任感与荣誉感等,单凭讲大道理他们不一定能理解、明白,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讲解,比如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为同学服务,可以从身边的小事说起,从他们的一些具体行为中加以引导,如:做值日时地要扫干净,桌椅要摆放整齐,黑板要擦干净,放学后要关好门窗等这些便是关心集体的表现;与同学不吵嘴、不打架、不要为小事斤斤计较,要学会谦让,如果有同学上学忘了带笔,那么你有多余的一支便可以借他用用;如果有同学呕吐了,你就帮着把地扫干净,这是团结同学为同学服务的一种表现。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引导学生在每一个细小的行为中培养一种好的习惯,他们便能主动积极地去做了。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为集体出力作贡献是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品质。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集体主义,简言之,就是一种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精神。一个集体主义观念较强的班级,全班学生往往朝气蓬勃,奋发上进,互相砥砺,凝聚力强,学习和各项活动卓有成效;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负担,特别是使班主任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上。

因此,班主任在培育学生崇高品德和美好情操时,应把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放在重要位置。就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做法:

(1)在参与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施展才华,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在参与班级的管理中,才会诼渐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懂得珍惜集体的荣誉,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就会更主动更自觉的关心集体的工作,维护集体的利益。

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我们的班主任应放手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去管理班级,多用心,少出力,把学生看作教育过程中能动的主体。

(2)在文体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一次成功的集体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班集体强烈的向心力,大大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班主任应该充分抓住开展每一次文体活动的机会,精心设计策划,精心组织实施,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到只有将个人的才智融会于集体的事业之中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3)在互助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人生在世,困难、挫折、失败总是难免的,在一个班集体中,总有需要援手帮助的学生,班主任应抓住时机,动员大家奉献赤诚之心,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让处于困境中的同学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在人世间,感情总是相互的,得到了集体的爱,同学们怎么会不更加爱自己的集体呢?

(4)在舆论宣传中,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正确的舆论是个人和集体发展的巨大教育力量,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学生的言行具有极大的约束力,同时又具有无形的导向力。利用舆论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能够开创“好人好事有人赞,坏人坏事有人抓”的局面。

爱,首先意味着献出,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班主任在教育和组织学生献爱心的时候,要向学生反复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的意识。同学们这样想,这样做,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就融洽和谐,就会更主动自觉的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

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愿我们的班主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融百川入大海,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高尚的集体主义观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道德意识

我们知道,小学生幼稚、单纯,容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但是,他们由于鉴别是非好坏的能力较弱,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

现在社会上不少人受“拜金”主义影响,群众中有一般专讲“实惠”的思潮,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部份小学生的思想,致使孩子们不关心集体,不愿为集体出力,不肯为集体做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集体、乐于奉献的一代新人,显得尤为迫切、重要。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集体主义道德意识的培养。

(1)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索理认为:“学校、班级是一个社会团体。”在小学里,“全班是一个正常的初级的社会团体。”如何能使这个“社会团体”中的成员沿着社会所希望的正确方向健康成长,起关键和决定作用的人,应该是这个“社会团体”中的领导者即教师。

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教师首先就要热爱为集体、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每一位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光辉形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2)教师采用正面教育方法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我们对孩子们进行集体主义道德意识教育,切忌空洞说教,而要密切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采取形象化的正面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