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集体主义有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巩固。对班集体的由衷热爱会成为学生学习动力之一。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已不仅仅属于学生个人,而是关系着集体的荣辱。
其次,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启发、取长补短,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也会促进整个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集体不仅是老师渴望看到的,同时也是学生们所向往的。如此重要的工作不但需要责任感,更需要我们每位老师用心、动脑,抓住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对学生进行教育。
建立集体主义精神
师生平等主要指师生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班主任应该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建设美好的集体。作为低年级的教师面对什么不懂的孩子,则更应该学会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去感受他们的思想。以朋友的身份去与他们交流探讨,当他们成功时给予赞美和鼓励。当他们犯错时又给予及时的提醒,成为学生贴心的朋友。学生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主要通过教育学生互相尊重来实现。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性格等虽然存在着差别,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要特别关注那些所谓的“后进学生”,发现并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禀赋与才能。让我们的生活中涌现更多的达尔文、罗丹、爱因斯坦。
建立集体的奋斗目标
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助于学生这种责任感的形成。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施,在于激励学生自觉地实现集体的目标。要充分相信学生,即使是看起来似乎最缺乏上进心的孩子,其心灵深处也有着“我的班集体,各方面都应该最好”的渴望。这个集体目标可以是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某一阶段的。师生共同为之努力时,这个目标就引导着集体不断前进。从某种意义上说,班集体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实现一个又一个集体目标的历程。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我们可以抓住学校的运动会、读书活动,绘画征文比赛等,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精神的感染。其起到的作用是教师用任何美妙而空洞的说教都难以达到的。
组织公平的学习竞赛
提供大量的创造机会,班级的集体学习,是学生获得集体主义营养的又一渠道。班主任要善于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建立起集体主义的关系,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激励。把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与班级荣誉联系在一起。可以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评比,不同层次学习团体之间的评比,男女生之间的学习竞赛评比。并在班中为学生提供大量可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承担起班内事物,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为集体奉献的幸福。
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
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我们就应尽量使他们感到集体对自己的关注和监督。班主任要善于引导集体舆论,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转化为班集体对某一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那么,学生会真切地感到集体的存在,感到自己与集体有一种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的联系。因此,高明的教育者总是把自己的教育意愿以集体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集体去影响每位学生。
5.对独生子女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独生子女在学龄前普遍在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与同龄人接触较少,父母期望值和关注点集中的特殊心理养成状态中发展着自己的集体观念。踏入校门以后,班集体开始对他们的人格养成发挥作用,针对独生子女心理、生理和特殊的接受视野,开展行之有效的措施,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个人意志品格,养成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和价值观。
和谐的班集体环境
班集体作为一个良好的微观社会环境,对独生子女的成长产生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作用。独生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增强,愈益需要与他人交往,特别向往集体生活。希望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希望在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吸引别人,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进而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希望生活在集体中,尤其是以同龄人为主的集体生活中,与同伴结成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班集体作为一个微型的“社会环境”。为独生子女提供第一次施展才能、发展能力的舞台。由于集体主义观念始终是班级意识的核心,主导着班级的心理过程和文化氛围,一个班级在组建以后,经过教师的指导,全体成员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和要求,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方法和手段齐心协力,共同奋斗,逐渐形成稳定的组织结构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个体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逐渐与集体协调起来。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范。共同参与班级活动的氛围开始形成,这样的环境最有利于独生子女的个性在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中得到良好的磨合发展。在这样稳定的组织结构中,个体能自主地开展活动,成员凝聚力也能得以彰显,从而从根本上颠覆和打破了独生子女学龄前的生活状态,容易融入集体之中。
科学的情感教育
对“集体主义”这种社会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借助情感教育的方式,最能促使师生间情感的融洽、心灵的沟通,从而把握学生情感的脉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教育亲和力,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1)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从情绪层面上讲是要激发独生子女积极、愉悦的情绪,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从具体内容上讲要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生活、积极参与各项公益劳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具有协调良好人际关系。解决集体中矛盾的动力,培养他们责任感、进取性、创造性、自主性等意识品格。
(2)培养热爱集体的情感认同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作为重点,使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地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集体的荣誉联系起来,为集体出力作贡献。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集体主义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也是班集体这个“家园”的生存之基。
(3)明确“集体”与“个体”的不同概念独生子女要学会从以往个人的圈囿中自觉地走出来,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养成适应集体生活的习惯,使个体在集体生活中日益成熟起来。
营造教育氛围
培植独生子女集体主义思想萌芽的深厚土壤,用情感教育为他们的人格、品质“浇水施肥”。是需要一个具有集体关怀为特征的班级氛围作基石。
(1)营造“爱”的氛围教育者要满腔热忱地对待包括独生子女在内的所有班集体成员,热爱他们,给予他们尊重、关心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强化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为每个成员在班集体中找到适当的位置,展示自己的才能,由此而改善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培养同学间的友谊,协调师生间情感,使班集体中个体得到肯定、尊重、温暖和平等相待,形成一种团结、互助人际关系融洽的风气,使他们感到班集体的温暖。
(2)营造“责任”和“荣誉”氛围以情感教育为核心,培养独生子女集体责任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教育时机,向他们讲清“责任心”的内涵以及怎样学会承担的责任心道理。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提出类似“我是集体小主人,我为集体争光荣”的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团队活动、义务劳动等集体行为中的个人负责制带领学生去实现目标,帮助他们确立为大家,为集体服务的思想,确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营造“主人翁”的氛围培养独生子女的自主意识,针对独生子女集体意识相对淡薄。参与性较弱的客观情况,把他们置于班级主人翁地位,使他们无一例外地参与到班内的各项活动中来,自觉成为班集体的主人。调动他们自主管理的主观愿望,引发他们自主管理的动机。运用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奖励激励等手段能全方位地激发他们参与集体管理的动机,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产生参与管理的心理欲望,从而真正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体验到集体主义的内涵和自身的价值所在。
6.在班级建设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实际上就是班集体的影响力。无数班级管理的实践表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它是铸造优秀学生,熔化改造后进学生的熔炉。一个学生表现无论有多不尽人意,如果来到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里,则很可能在无形中得到改造。那么该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呢?教育科学及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告诉我们,班集体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等集体主义精神;
(2)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并引导学生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3)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健全的组织机构;
(4)制订并实施共同的行为准则(班规班约)和组织纪律;
(5)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包括班级自主活动);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具体操作时,可抓住一个或几个方面作为班集体建设的突破口,以带动和促进整体的发展。让集体主义精神熠熠生辉。
抓好“三个时段”的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就是要让学生形成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集体自豪感等品质及集体主义价值观,同时让他们在集体中满足友爱、归属、温暖等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策略、途径和方法很多,这里只从“开学”、“平常”和“非常”三个时段来讨论如何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开学阶段的集体主义启蒙教育
(1)在开学时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日常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班集体建设也是如此。学生对新班的最初印象将直接影响以后班风的形成。因此,对班主任来说,新集体的建设早在新生入学之前就开始了——他必须苦心酝酿着使新生迅速形成“集体”的计划,精心地为“导演”集体主义“开场戏”而作各种准备,胸有成竹地迎接着新集体的诞生。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可采用这样一些方式:
①暑假里给每位新生写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后来把信当作开学报到时的见面礼);
②精心布置教室(包括挑选格言、宣传画等);
③开学第一天便在学生中进行“我心目中的班集体”、“我理想的班主任”等问卷调查;
④报名那天通过领新教材、打扫教室卫生等事情让学生初步体会为集体服务的光荣;
⑤开学第一周举行“主问仆答——学生问班主任答”、“我的自画像——同学自我介绍”等主题班会,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尽可能迅速地互相了解。应特别指出的是,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启蒙教育。
(2)在班会中萌发“爱集体”的情感利用主题班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3)让学生在设计班徽中产生自豪感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也是一个学生社会,有着自己的风格,有着区别其他班集体的特点。因此为班级设计班徽是很有意义的。具体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让他们分成若干小组,精心策划。最后对每一小组的班徽进行评比,选出最佳作品作为班级的班徽。设计好的班徽可以张贴到教室醒目的地方,也可印在学生的学生证上。让同学们能感受到班在我心中,为我是班学生而自豪。此外发动全班同学一起创作班歌、讨论班训和班名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平常时期的集体主义深化教育
(1)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班级日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在班级日记中不仅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而且对那些有损于班级形象的人和事也进行批评,同时还对班上同学的思想状况、学习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有时甚至展开讨论。在这种正确舆论的引导下,学生都不知不觉地开始关心班集体的荣誉,维护班集体的形象,从而使大家都加入到班级管理的行列之中。
(2)让学生感受集体温暖可利用下列时机让学生体会集体的温暖:
①学生过生日时,送上大家的祝福。这个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心理距离。难怪有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从来没有像这样盼望生日的到来。
②学生请病假返校,让全班同学鼓掌欢迎。
③当学生犯错时,让班集体满腔热情地帮助他,而不是排挤他。通过感受集体的温暖,学生就能感受到集体的存在,进而意识到自己就是集体的一员。
(3)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要想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互爱教育很重要。这互爱指的是师生互爱和生生互爱。真心地关爱着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同时切实地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信任。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
①珍视同学们的“爱心行为”,经常表扬能关爱、帮助别人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