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100名铁骨忠心的共产党人
12711300000008

第8章 萧劲“热血衷肠铸忠魂”

萧劲是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毕业后本可以像很多人一样过着富贵安逸的生活,可是他为了自己的理想,怀抱满腔热血,追寻真理,毅然投身革命。1928年4月28日,在朱德的带领下,萧劲跟随陈毅历经艰苦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1928年6月下旬,赣敌五个团对井冈山发动第四次“进剿”。6 月 23 日适值端午佳节,也就在这一天龙源口战斗打响了,杨如轩两个团主攻龙源口老七溪岭,并抢先占领了老七溪岭制高点,情况对我军极为不利,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率第二十八团顽强作战。激战中,敌人疯狂地扫射,密集的子弹不时从头顶、身边呼啸而过,每个人的生命时刻都处于极端危险中。但是险情没有吓到无畏的战士,他们毫不退缩,也没有片刻犹豫,都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敌人被我军的英勇战士一次次击退。

冲锋中,第三营营长萧劲始终都是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们在他无畏精神的带动鼓舞下士气高涨。在组织冲锋时,他突然感觉腹部疼痛难忍,下意识地捂住腹部,顿觉手上有一股热流。在他还没有顾得上低头时,已听见身边的战士叫他赶快包扎伤口。他低头一看,手已被不停流出的血浸红,指缝间肠子不断涌出,腹部剧烈的疼痛使他无法直起腰身,头上的冷汗大滴大滴落在手上,冲释了殷红的血,旋即又被涌出的血覆盖,不断涌出的血水夹着不停流出的肠子和不停滴下的冷汗顺着手指缝流到腿上、脚上、地上,很快脚下已是一片血水。大量的失血使他眼睛开始发黑,眼前开始变得模糊,远处的天和树都在旋转。此刻他真想倒在地上休息一下,哪怕是片刻也好。可是阵地上越来越危急,敌人依靠地形优势,以密集的炮火如黑云压城般压下来,在猛烈的炮火中,一个个土丘被炸起的尘土石屑四处落溅,树木也被打得枝零叶落,有的从中折断,有的连根拔起,身后的战士也不断有被击中。

这场战役对红军来说太重要了,一定要赢得胜利,得胜回来还要好好和战士们以及百姓们热热闹闹过节呢。想到过节,他不禁思绪万千,想到了一年一度在家中过节时,母亲总是早早端出为他准备的热腾腾的粽子,小屋的空气里便飘着暖暖的糯米香和粽叶清清淡淡的味道,母亲也总会爱怜地监督着他多吃点。母亲包的粽子真好吃啊,剥开青青的粽叶,白的清清亮亮的糯米上满是红红的大枣,咬一口,浓浓的枣汁就会流到白白的糯米上,他便赶紧再大大地咬一口,每次都总会把枣汁糊到嘴上。满嘴的清香甘甜,吃得全身都暖暖和和的。看到自己吃的样子,母亲都会有满足的喜悦,母亲也非要看着他肚皮吃得胀胀的才罢休。想着想着,他不由地想笑,可是怎么也笑不出来,原来强烈的疼痛让他始终用牙紧咬着嘴唇,由于咬得太深一时都恢复不过来了。他用力咽一口唾液,肚子里空空的。敌人的“围剿”使物资极其紧缺,已经很久没饱饱地吃过饭了。因为激战,今天早上也没顾上吃点东西。他又想到了在黄埔军校读书时的意气风发,现在自己仍像当时一样,满是激情和理想,一切都没有变,这是让自己深感欣慰的,战争岁月的艰难困苦没有磨砺掉自己的豪迈和胸襟,反而让自己更加明确了人生方向和志向,尤其是上了井冈山更加坚定了自己读书时的誓言:为劳苦百姓的疾苦而奋斗。井冈山上的生活更让他感受到老百姓生活的艰难,以及他们的善良和革命的无私。想起井冈山百姓的艰难和敌人的摧残,他不顾战士的劝阻,狠狠心咬紧牙,用力按住腹部,挺起腰,抬起头死死盯着前方,将肠子塞回腹腔内,撕下一条袖子裹住腹部,一往无前继续带着战士们冲锋,血一滴滴,一行行,一片片……

经过的路上,到处都是血迹斑斑。战友们看着萧劲都心如刀绞,声泪俱下,泪水伴着汗水,也顾不得擦一下。战火一刻未停,同志们将悲痛化作无穷的力量,与萧劲一样众志成城,势不可挡地向敌人阵地冲去。战火延至中午,杨如轩两个团面对我军战士的勇猛和无畏,相继动摇。炮火打得到血肉之躯,但却打不倒不屈的精神。红二十八团勇猛的战士逐一击溃敌人两个团的兵力,乘胜直捣白口敌军指挥所,取得了著名的龙源口大捷。

红军胜利了,而萧劲却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疲惫的眼睛,静静地睡在这片浸透着他鲜血的土地上。战友们想把他捂着腹部的手挪开,让他更好地安睡,可是却发现,由于萧营长捂得太用力,手怎么也挪不开;想让他紧咬下嘴唇的牙齿松开,可是一样发现,牙齿已深深地咬在嘴唇上一动不动。战友的泪水已流干,喉咙在震天的战斗中已沙哑,他们默默守护着萧劲,只希望他能安息。

萧劲留下的事迹并不多,但是却留给后人太多的感动,他用一片衷肠铸就着井冈山精神。

(撰稿赵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