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100名铁骨忠心的共产党人
12711300000009

第9章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赖经邦

赖经邦(1899—1928),原名赖泽智,字云长,号有济。1899年3月15日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东固区一贫苦农民家庭。7岁入私塾,16岁进入东固涧东书院读小学。1919年,赖经邦考入吉安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在校时,思想进步,品学兼优,并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1924年,从该校毕业后,受聘到吉安县永和高等小学任教员,仍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1926年9月,经当时任吉安县教育局长的七师同学梁明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到县教育局任巡学员。他利用庐陵教育局纯化督学身份,以当地小学为据点,向学校师生和当地群众进行革命宣传,发展党组织。先后吸收了东固涧东书院教员汪安国、汪云从、刘经化和篾工李会凤为党员,秘密成立了东固党小组。1927年2月,党小组又领导成立了东固九区农协。九区农协曾应广大会员要求,向县政府写报告,请求打倒富田大地主王初曦。由于当时国民党吉安县党部常委王左才是“左派”分子,县长周庭藩又系中共秘密党员,驻吉安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是叶剑英。所以很快就批准了这个报告。九区农协立即抓来王初曦关了一个多月,狠狠地打击了豪绅地主的嚣张气焰。事后就成立了秘密党支部。6月间,党组织得到发展,值下、陂头、新安和东固、花岩等地联合成立了一个支部。

在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叛变的影响下,8月6日,吉安也发生了反革命政变。以吉安警备司令朱世贵为首的反革命分子,惨杀了共产党员、吉安总工会委员长梁一清等同志,白色恐怖笼罩吉安,革命受到挫折,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面向山区、农村。赖经邦、曾炳春、高克念等共产党员秘密潜回东固继续开展斗争。

9月,遵照上级党的指示精神,赖经邦在东固敖上党员段蔚林家里,召开了党的积极分子会议。赖经邦在会上作了报告,强调了党的活动转入农村,发动农民,坚持斗争,尽力发展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会上着重讨论并议决了恢复、发展党的组织,恢复农协与发展革命武装三大问题,成立了东龙(东固与南龙)支部和东龙游击队,赖经邦任书记和队长。

支部之下暂设五个党小组:敖上小组,由段蔚林负责;东固小组,由刘经化负责;江口小组,由戴希贤负责;南龙小组,由罗乐天负责;安乐小组,由汪安国负责。各小组在支部的领导下,深入群众,物色可靠对象,各自向四周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开展政治宣传,组织群众起来打土豪、筹款子。这样,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就建立起来了。党组织建立后,就开始行动,大贴“取消苛捐杂税”“抗租抗粮抗债抗税抗息”等标语,并将敖上一个反动地主和一个公开反对农协的地主的狗腿子捕来处决,以此显示农协的威力,给穷苦农民一个莫大的鼓舞,给反动分子一个严重的警告。从此,东固地区的革命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11月上旬,赖经邦率领东龙游击队举行攻打富田捉拿恶霸王初曦的武装暴动,缴枪22支和部分弹药,10天后,胜利回师东固。由此,揭开了东固地区武装割据的序幕。东龙游击队威名大震,东固附近一些农民武装主动前来投奔,大大壮大了东龙游击队的力量,东固暴动成为赣西人民革命史上影响很大的一次重要事件。

东固革命斗争形势的高涨,使赣西各县的反动分子惶惶不可终日,纷纷组织靖卫团,配合国民党正规军,经常到东固地区进行骚扰破坏,企图镇压人民的革命斗争。赖经邦等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领导游击队巧妙地与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2月初,东龙游击队与永吉游击队联合起来,采取出其不意的战术,从东、西、南三面包抄沙溪。驻沙溪地主靖卫团抵挡不住,都纷纷向北退逃。

1928年1月,中共江西省委决定在赣州成立赣西南特委。在赣西南特委的领导下,2月东固地区党员人数已发展到五六十人。东固农民协会也相继成立,由赖经邦等五人组成。农协会员达到1.4万多人,贫雇农基本上都加入了农协,农村的权力又回到农协手里。随着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也迅速增强。当时东固地区有很多零散的农民武装,例如“三点会”“红枪会”“大刀会”等,党组织在首先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特点,以不同的方法,逐个加以收编。随后,将东龙游击队与永吉游击队合并,并吸收当地群众参加,成立了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七纵队。不久,特委又决定将吉安县延福地区李锦云等人组建的油田、塘东游击队合编为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九纵队。赖经邦率领第七纵队转战各地,多次打击了滕田、沙溪、大源坑、永丰罗坊和吉水水南的靖卫团,拔掉威胁东固南翼的靖卫团据点,袭击天符庙,救出被关押的壮丁,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连战皆捷,威震四方,使方圆百里的东固形成了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在赣西地区树立了武装斗争的一面红旗,成为周围各县革命暴动的坚强后盾。

东固革命斗争的节节胜利,使驻当地的国民党军和靖卫团心惊胆战,他们为了挽救失败,相互勾结,实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扼杀东固人民的革命斗争。1928年春,西北面富田、值夏、新圩、新安、永和的“五市联防”武装,与南面兴国枫边的靖卫团同时行动,形成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夹击局面。赖经邦审时度势,决定主动出击,打破敌人分进合击的阴谋。他率领第七纵队和各地赤卫军500多人于6月30日攻打枫边靖卫团,在离枫边不远的山下塘村与枫边靖卫团接上火,靖卫团很快被击退,第七纵队直插枫边圩捣毁了靖卫团的巢穴。接着向密石方面追击,不料被埋伏在石子背村拱桥下的靖卫团拦腰截断,中队长谢利茂部冲到左侧山上撤走。就在赖经邦准备集结退下来的队伍时,遭到了靖卫团的包围,在指挥部队突围时,被靖卫团打散,他被俘。

赖经邦被俘后,受尽各种折磨,始终英勇不屈,并大声怒斥靖卫团匪:“记住!今天你们弄死我一个赖经邦,明天会有10个、100个人起来革命!”靖卫团匪将他捆绑在竹担架上去请功领赏,当走到离枫边不远的河边小树林时,赖经邦突然猛力挣脱绳索,跳下担架,拔腿就往山上跑。后面紧追的一个靖卫团兵挥刀朝他头部砍去,赖经邦倒在血泊之中,为革命而壮烈牺牲。时年29岁。

赖经邦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撰稿李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