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疑案
12701500000006

第6章 中国历史疑案(5)

“totem”的第二个意思是“标志”,即图腾还起到某种标志的作用。图腾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最早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它具有密切血缘关系、团结群体、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氏族的职能。同时,原始人还通过图腾的标志,以得到图腾的认同,来受到图腾保护。图腾柱是图腾标志中最典型的,在印第安人村落里,立有很多的图腾柱。在我国东南沿海的考古当中,也发现了有鸟图像的图腾柱。浙江绍兴出土了一个战国时越人的铜质房屋模型,屋顶立着一个图腾柱,柱顶上塑有一个大尾鸠。故宫索伦杆顶立了一只神鸟,古代朝鲜族每一村落村口都疑案立一根鸟杆,也是由图腾柱演变而来的。

隋炀帝为何弑父

隋炀帝名字叫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按中国封建王朝帝王选择的习惯,王位本不该由他来继承的,但杨广却能在隋文帝死后却能登上了皇位。这是为什么呢?有人推断是他杀了自己的父亲和兄长杨勇,从而篡权为君的,真的是这样吗?

杨广其人

杨广相貌英武,聪明伶俐,而且巧于辞令,因此很受父皇母后的喜爱。在13岁的时侯,他就被委以重任,任并州也就是今天山西太原的总管,被封为了晋王。可对于如此殊荣,杨广还不满足。生长在争权夺利的环境中,从小就耳濡目染,他形成阴忍复杂的秉性。他深知承继皇位、一统天下的好处,也知道自己是皇帝的次子,能继承皇位的可能很小。可他不甘心居于兄长之下,他不可能被一个小小的晋王爵位就满足了。

杨广并未因父皇立兄长杨勇为太子就灰心丧气了。他有缜密、运筹的心机,也有沙场征战的功业和威德,,更有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野心,在皇位这一巨大的诱惑面前,他决不心慈手软。他很聪明,知道如果想要登基,就要先得到太子的宝座,而要坐上太子宝座,就需要父皇和母后的信赖以及亲信党羽的辅佐帮助。杨广在自己制定了争夺皇位的策略后,就紧锣密鼓暗自地行动了起来。

他的第一个步骤是想方设法博得父皇和母后的欢心。文帝和皇后一向是倡导勤俭持家的,都不喜欢奢华的生活方式;而皇后也恨那些用情不专的男人们,她经常指责那些宠姬爱妾的官员。杨广对这些都很了解,于是他检点自己的行为。先是脱掉华服,换上粗布衣服,接着又把筝弦弄断,弄出一副远离荒淫娱乐的假象。其实他本是一位纵情女色的纨绔之人,在他的私宅里蓄养了许多绝色的美女,但是为能讨得母后的喜欢,他明里与妻子出双入对,恩恩爱爱,暗地里却把与其他女子所生的孩子全部掐死,一个活口都不留。当文帝跟皇后到他的府中时,看到屋内一件珍宝摆设都美誉,筝上也落满了灰尘。身边的孩子都是杨广正妻所生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侍茶奉水的下人也是布衣荆裙、面目憨厚。厨房里除了柴米,根本没有什么山珍海味。文帝见了之后非常高兴,不断赞扬杨广的温良恭俭,皇后也忍不住地夸奖儿子远离声色,可以担当重任。

在父皇、母后面前树立了高达的正人君子形象后,就开始诋毁太子杨勇的形象。而太子杨勇的确不是杨广的对手,他性格粗莽直率,可以说是胸无城府,根本觉察不出二弟的险恶野心。每次杨广在外任职回来时,都要暗地里给太子送一些珍玩、锦衣、美女,而太子每次也都一律收下,而且一点也不知道去遮掩。每日都华服出入,招摇过市,而且在自己的府中纵情于乐,与很多女人发生关系,留下了十几个孩子。文帝及皇后渐渐得对太子越发地厌烦了。文帝与皇后常常私下里谈论:“太子品性顽劣,而广儿却仁孝恭俭。”

杨广在父皇和母后面前的表演可以说是大获成功了。于是又在大臣官员中开始了行动了。一次,他代父皇视察军营,忽然下起了暴雨,士兵们在雨中操练,侍从拿一把伞为杨广遮雨,杨广却一下子推开,说:“士兵们都在雨里淋着雨,我怎么能躲在伞下!”此事在当时被人们传为了佳话,不仅文帝听说说后心喜不已,连大臣们也对杨广更加敬重和拥护了。

杨广的第一个步骤达到,几乎在所有人面前树立起了贤德、仁孝、磊落的形象,他开始了第二个步骤——广结党羽。他的处世手腕是极高的,那些对他有用的人,他就或是以名、或是以利来诱惑他们,亦或者以他“正人君子”的作风假象来对他们进行迷惑,假以时日,一有大批的朝臣就汇聚到了他的周围。朝臣们不仅在文帝面前歌颂他的节操和美德,还对太子的不耻行为大加渲染。看多了,听多了,文帝的心自然也就动了,最后终于下决心,废太子杨勇,立了杨广。

篡夺皇位

阴谋得逞,杨广终于取得了皇位继承权,就等父皇驾崩,自己等基了。可他实在等不及,看到须发已经花白的父皇身体依旧那么硬朗,而自己这么多年来装假装得实在太辛苦。

一次在入宫的途中,杨广发现迎面走来一佳人,相貌美丽,无比娇媚,他知道她是父皇最宠爱的宣华夫人。见宣华夫人进入了一座偏殿,杨广也急步跟进去了。宣华夫人见是杨广,知道他是太子,也就没起疑心,只是莞尔一笑,请他入了座。没想到,宣华夫人的这一笑,一下撩动了杨广,他竟然毫无顾忌地扑向了宣华夫人……

宣华夫人向文帝哭诉自己被太子羞辱,文帝愤怒了。他怎么也没有料到,杨广竟然是这样的无耻,胆敢羞辱父皇的爱妃。文帝开始对杨广这么多年的端正行为产生怀疑,他急忙召集大臣草诏,让废太子杨勇来议事。可杨广何等聪明,之所以敢在父皇爱妃宣华夫人面前放肆,就是因为他知道此事自己有放肆的资本了。宫里宫外全都是他的人马,纵是父皇,也无法将他怎么样。

文帝没能有机会废掉杨广。夜深人静之时,一方手帕阻住了他的呼吸,结束了他的性命,大隋朝的开国皇帝就是这样驾鹤西去了。

隋炀帝杨广登基了,他原本呢荒淫奢华、阴狠毒辣立马显露了出来,不仅将自己所有的胞弟全部杀死,还大兴土木,把原本强大的大隋朝糟踏得是千疮百孔,使得大隋朝成了一个短命王朝,永远的留在史册当中。

可是老话说了,多行不义必自毙。杀父篡位、骨肉相残的杨广,自己最终被人勒死,还永远留给后人一个暴君的丑恶嘴脸。得到的只是后人的唾骂,而遗臭万年。

点击谜团——“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为何惨遭杀害

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曹丕)时期,是曹魏王室的女婿,魏时曾做过中散大夫,故世人称之为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6人被称做“竹林七贤”,在当时极有名望。但是这么有名望的人,不但未受到司马氏重用,反而惨遭杀害。他的死因究竟何在?

关于嵇康的死,后人主要有3种观点。前2种观点都认为和吕安有关。

吕安是吕庶的弟弟,吕庶是钟会亲近主人,而钟会又是司马昭的心腹亲信。根据干宝的《晋书》记载,吕庶对吕安之妻屡有非分之想,事情败露后吕庶恶人先告状,枉告吕安诽谤自己,吕安获罪。无奈吕安在迁徙途中写信对嵇康大吐苦水,其中“昔李叟入秦,及关而叹”之句触怒了司马氏,吕安被收入狱,嵇康也受牵连一同入狱,二人被司马氏杀害。

另一种观点认为,嵇康是被钟会置于死地的,其中也牵涉到吕安案,但吕安案仅是钟会的一个借口。称嵇康轻慢了前来拜见他的钟会,钟会一直耿耿于怀,借吕案事件置嵇康于死地。这是《魏氏春秋》中的记载。

第三种观点认为,嵇康的死就是因为不与司马氏合作。因为嵇康是曹魏王室的女婿,感情上总要偏向曹魏,而司马懿对曹魏一党的大肆杀戮激起了他的对抗情绪,因此作了《太师篾》抨击“宰割天下,以奉其和”的恶劣行为。但有人反对,因为此文写了之后,嵇康并未立即遭到杀害,如果此文是主因,司马氏不会拖延嵇康生命。

三种说法都是证据充分,难分高下,而嵇康之死也就成了难以定论的谜案。

小知识——隋炀帝驱少女拉旱船

据传说称,在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杀父害兄,穷奢极欲。有一年的春天,他听说扬州一带琼花盛开,色如玉、香如油,便立刻从东都赶往洛阳,浩浩荡荡地东下扬州观看琼花。

那时,从洛阳到扬州的通济大运河还未开通,要走旱路才行。隋炀帝来到宋州(今商丘)后,嫌乘坐车辇不开心,就换乘龙舟。但平原之地没有龙舟,杨广就下令工匠赶造龙舟一只,并命沿途州县供给香油、黍稷,铺地行舟。然后,杨广又挑选出500名美女,分成5班,每班100名,轮流拉纤。

纤弱的少女拖着沉重的龙舟,一步一滑地走在用香油拌黍稷铺成的路面上,受尽凌辱。而杨广看着不断跌倒又爬起来的拉纤少女竟然得意地哈哈大笑。

这帮人从宋州开始,到菜花开花时,拉到蔡道口,又过了数月,慢如蜗牛的龙舟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杨广便命令停舟修桥。此时正值麦收季节,百姓们害怕皇帝,只要停止收割,前来架桥。芒种桥便因此得名。

杨广一行人从芒种桥继续东行,在谷子熟时才来到一个休息地,这个休息地后来就被称为“谷熟”。

龙舟走走停停,直到第二年麦子变黄。这天,他们来到一个村庄,杨广见农民都喝麦仁汤,觉得稀奇,也令御厨熬了碗尝尝。这个平时吃腻了山珍海味的皇帝对麦仁汤很感兴趣,赞不绝口。从此,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就被命名为“麦仁店村”。

几日后,他们又来到一个小集镇上。正当杨广传令休息时,忽有探马来报:扬州琼花已经凋谢。杨广兴致骤落。不久,又有一个军卒来报:杨玄感起兵作乱,攻陷京城洛阳。杨广顿时兴趣全无,立即传旨速回朝平乱。

在临行前,这个十恶不赦的暴君竟将龙舟连同拉纤的美女一起用火焚烧了。这也是杨广准备去扬州观琼花的最后一站,因此后人称之为“站集”。

李世民夺嫡篡位之谜

在我国的历史上,“贞观之治”可以说是封建治世的楷模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是“贞观”。在他在位22年中,知人善任、、轻摇薄赋、锐意改革、发展经济文化,国家一片兴旺,国力非常强盛,政治很清明,社会也很安定,可以说是民殷财阜的气象。

据说,唐朝国家的监狱几乎是空的。贞观四年,全国判以死刑的仅仅有29人。社会秩序很稳定,几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行人旅客来往于各地,不用自极带干粮,路上随时可以得到相应的供应。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可以说是国富民强。

贞观时期的国家版图很大。太宗指挥灭掉了东西突厥,稳定了对在大西北的统治,扫除外族侵扰之害。他把文成公主嫁到吐番,嫁给松赞干布,以巩固西南边疆。那时候与我国通使的国家就已经有70多个了,强大的唐成了亚、非各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传说中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如此一位文治和武功都能彪炳千秋的君王,却曾是经过一场腥风血雨的“玄武门之变”而登基的。

一日凌晨,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一行9人带兵埋伏在玄武门内,守玄武门的主将是常何,他也已经被李世民收买了。李世民在这里等着,是想将前来上早朝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杀死。天刚亮,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来上朝,等走到临湖殿时,感觉到气氛有些反常,正当他们要拨马回府时,突然,李世民带领着一行人马狂奔过来,一箭就将李建成射死了。李元吉也不幸被尉迟敬德射中,当场就死了。随后,李世民一行人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赶到了东宫和齐王府,把两家不管大小老少,全部杀死,以斩草除根。李世民又派尉迟敬德带兵冲进父王李渊的殿堂。李渊不得不下诏书,叫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不要再为了太子和齐王而争仇泄愤了,各路兵马交给李世民累指挥。2个月后,李渊被迫下诏传位给了李世民。

后人认为,太宗李世民惨杀太子,自立为帝是无君无父的行为;而杀死自己的弟弟,更是穷凶极恶,惨无人道。但据有关史料看来,这起凶杀事件并非“蓄谋已久”,而只是临时应变;不是“违反父意”,而正为了合父王之意;不是“夺嫡篡位”,而是合情合理,该登帝位。真是如此吗?

史书中“玄武门之变”的记载

对于玄武门之变,一些史书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年的夏天,突厥兵南下,李渊就派李元吉为元帅,帅兵敌敌。李元吉和李建成商量着先让父王李渊从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府里把大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及部分精兵调出来,随军作战,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以后再伺机杀李世民。可这个消息被密探得知,告密,李世民无奈,也只好当下就铤而走险了,来了个才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政变。

也有书上称,因李世民屡屡建立战功,李渊本已有意将太子之位传给他,李建成和李元吉就要联合谋杀李世民,以保住自己太子之位。有例证,在武德七年时,趁着李渊在外地避暑的机会,李建成留守在长安,策划起兵变,想用武力来把李世民除掉。但兵变未能成功,李建成还受了到责罚。又例如,同年的7月,李渊在城南校猎,让建成、元吉和李世民3人比赛骑射之术,建成、元吉故意让李世民骑一匹劣马。因为李世民很机灵,跳离了马背,才得以躲过一劫。再例如,武德九年时,建成、元吉合谋,在李世民的酒中下毒。李世民酒之后,竟然吐血数升,差点就丢掉了性命。如此种种例证,使人相信,李世民发动兵变是 不得不做的“自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