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12620600000025

第25章 “一核六带”给湖州带来什么

编者按:今年以来,我市奋力实施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市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提升,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面看好。为进一步谋划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举措,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将于明年3月召开的市第六次党代会充满期待。在这样的时刻,传来枟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枠完成送审稿的编制不久将颁布实施的消息。这对于多年来坚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谋求率先崛起的湖州人来说,实实在在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大事。

大家关心的是,枟规划枠会给湖州带来什么?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将在哪里?湖州应如何抢得先机?本报从今天起刊发一组报道。敬请关注。

年根岁末,长三角新一波热潮涌动的信号,同样激荡在湖州人的胸膛:

———11月15日,在沪举行的湖州崛起与长三角协调发展恳谈会上,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专家透露先声:正在编制中的枟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枠首次提出,积极培育杭湖(湖州)宁发展带,拓展长三角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功能;

———11月21日,第六次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披露:枟规划枠历经两年的编制日前完成送审稿,8个方面内容已基本敲定,其中“五十字定位”和“一核六带”发展格局成为今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路线图;

———11月24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第七次会议在江苏泰州召开,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枟规划枠编制作了迄今最权威的解释,与会16城市市长热议枟规划枠,区域内协调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12月1日,沪苏浙三省市领导会聚江苏扬州,讨论修改完善长三角区域规划的相关问题,共商加强长三角合作与交流大计,共谋促进联动与和谐发展良策。

连日来,一向内秀的湖州人难捺兴奋,关注着、思考着? ?

湖州发展战略切合国家战略部署顺应长三角大势

仿佛一夜之间,“一核六带”成为湖州人耳熟能详的一个新名词。

“一核六带”到底会给湖州带来什么?

机遇,这是湖州人的第一反应。

“重大机遇”———“利好消息”———“运道来了”? ?

不同身份的湖州人,以不同的言语表达出同一层意思:国家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无疑是湖州谋求率先崛起的福音。

“机遇首先来自于我市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发展战略切合国家的战略部署与决策。”我市有关人士认为,国家重点、优先发展长三角,要素资源的配置和政策导向势必有所倾斜,为湖州实施发展战略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

长三角是我国目前参与国际竞争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正如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陈宣庆介绍:区域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文化科教发达,城镇体系完备,社会经济联系密切,是我国最具条件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作为我国第一部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发展规划,长三角区域规划是国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不断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大举措,使之在带动中西部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引领我国全面参与全球竞争中发挥核心作用。

枟规划枠的编制同时也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央政府对近年来长三角16城市的经济一体化实践,是充分肯定,更是全力支持的。

1997年以来,长三角16城市联动发展的态势,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走向经济一体化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有关资料表明,长三角地区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到全国总量的17畅2%,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区域之一。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桂山说,伴随着中国和平发展的步伐,东部三大都市圈尤其是长三角,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强劲。

作为长三角一分子的湖州,综观长三角发展大势来谋划自身发展定位早已是我们的决策视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谋划“十一五”期间发展目标和思路的过程中,运筹帷幄,精心布局,组织研究,科学决策。

去年底,市委五届九次全会为湖州的发展战略树立了旗帜:进一步增强“三力”,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

“真是不谋而合,国家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其推动力不可估量,是湖州率先崛起的强劲东风。”一名曾参与我市“十一五”规划起草工作的同志说得干脆。“湖州融入长三角新一轮发展,又呼应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未来的空间让人可以无限想象。”

“一核六带”进一步凸现湖州的区位和生态优势

对于“一核六带”的定义,据陈宣庆介绍,“一核六带”是规划纲要中对长三角区域未来发展格局的简称。

根据枟规划枠,强化上海这个核心的同时,国家将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杭州)湾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积极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

“沿线、沿江、沿湾、沿海、沿边、沿湖‘六带’,我们湖州是三带环抱。”我市一位研究规划的人士说,“加上我们离核心城市上海仅150多公里,将来有了城际轻轨,仅是半个多小时的行程。”

他对记者比划着作了一个形象的说明:沿湾与沿湖像湖州的两个翅膀,杭湖宁发展带就好比湖州的腰杆。他认为,“一核六带”进一步凸现了湖州的区位和生态优势,强化了湖州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有关业内人士分析,湖州地处长三角的中心地带,作为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又是较早高举“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大旗的城市之一,开放、合作的观念深入人心,产业与人才的积累比较厚实。

如今,湖州的经济触角早已遍及长三角。到目前为止,全市二成的内资引自长三角,三成的科技人才引自长三角,四成的农副产品销往长三角,五成以上的游客来自长三角。

湖州在长三角的地位与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完全吻合。国家发改委国土所所长杨朝光认为,“十一五”期间加快杭湖宁沿线的发展,将成为长三角区域发展的一大崭新亮点。

杨朝光提出,目前沪宁、沪杭发展带沿线经济相对密集,但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趋明显,城市发展和产业空间有限。杭湖宁沿线虽然实力相对弱些,但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并随着民航、城际铁路等通道建设的不断完善,其发展已具备一定的条件。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认为在杭湖宁发展带上,湖州最有条件成为启动发展的“增长极”,能够担当起杭湖宁发展带的排头兵角色。

不断更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必将带来新的动力

长三角规划的实施,除了显而易见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导向和政策支持等,我市有关业内人士十分看重将带来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的不断更新,这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和举措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在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今天。

不难发现,多年来伴随发展的过程,人们自身的思想观念始终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最近召开的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第七次会议上,曾经一度“划地竞争”的16城市市长们,现在是习惯性的一坐下来就谈论合作的话题。

于是,“分工合作”、“区域融合”、“功能互补”、“共同繁荣”等成了会议的热门词语。会上顺利签订的枟长三角地区城市合作(泰州)协议枠,就交通一卡通、大学生就业绿色通道和建立信息中心等专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关专家分析,这一系列合作专题的破解和落实,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开始进入了实质性的层面。

错位发展理念,在业界近期讨论中同样被赋予新的涵义。国家发改委国土所专家杨朝光认为,长三角在拉近区域内城市间的“距离”,加快产业、市场和科技人才对接的过程中,也使各地的错位层次逐步清晰。今后的发展态势,总体而言将进入一个区域结构的加快调整期,各地的错位发展将为调整提供充足的空间。

曾多次来湖调研的杨桂山研究员也认为,长三角地区未来应该在区域内以错位发展为指导思想,寻找新的战略空间,从“错位”走向平衡,其中蕴含很大的机遇,后发优势突出的湖州应精心谋划抢得先机。

在长三角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区域结构的大调整,未雨绸缪。顺势应时,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