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皮肤病实效经典
1259200000002

第2章 概论 (2)

第1章 概论 (2)

5.体温调节作用机体的体温主要由皮肤和肺脏进行调节,其机制是糖、脂肪等物质氧化以及机体运动产生能量导致体温上升,而皮肤和肺则通过排汗和呼吸散发能量,从而维持机体恒定的体温。若机体产热多,散热少,引起体温的升高;反之,则导致体温下降。

6.代谢作用正常表皮的能量代谢比较活跃,以葡萄糖或脂肪作为主要能量物质,供能的方式有有氧氧化和无氧分解。

皮肤中含有丰富的糖类,其主要功能是氧化产生能量,并作为黏多糖、脂质、糖原、核酸、蛋白质等物质在体内进行生物合成的底物。当机体发生某些疾病如糖尿病时,皮肤的糖含量可升高,易发生皮肤真菌或细菌的感染。

皮肤的蛋白质主要由表皮蛋白质和真皮蛋白质组成。其代谢的主要作用是形成表皮细胞、毛发和甲;参与角化过程以外的所有细胞功能;合成和分解结缔组织等。

皮肤是人体内的一个主要贮水库,而且大部分水储存在真皮内,婴儿的皮肤含水量高于成人,当机体过量失水时,皮肤内的水分可以释放出以调节体内水的平衡。电解质大部分贮存于皮下组织内,其含量约为皮肤重量的0.6%,皮肤中电解质的主要成分有钠、钾、镁、钙、氯、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当皮肤受损或发生各种炎症性变化时,皮肤的水分和钠盐含量增加。

7.免疫作用皮肤位于身体的最外层,是人体抵御外界有害因素的第一道防线,可以有效地防止物理性、化学性以及生物性等有害物质对深层组织的损伤,同时,对于人体适应周围环境、生长发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对皮肤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皮肤不仅具有很强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能力,而且是一个独特的免疫器官,具有独特的免疫功能。

第二节 皮肤疾病常见表现

一、症状

症状为患者主观上的不愉快感受,有时甚至难以用语言进行表达。

1.瘙痒是最常见的症状,其程度可轻可重,可为阵发性、间歇性或持续性,瘙痒范围可局限或广泛,各种瘙痒症状常在夜间、寒冷环境中加重,其发生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了。临床上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有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湿疹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黄疸、肝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也可伴有瘙痒症状。

2.疼痛常见的疼痛类型有刺痛、钝痛、烧灼样疼痛等,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各种炎性介质或代谢产物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引起,范围多较局限,引起疼痛的皮肤病主要有带状疱疹、皮肤化脓性感染、结节性红斑等,有时接触性皮炎也可引起疼痛并伴有烧灼感。

3.麻木感是指患者失去各种浅感觉,常见于麻风患者。另外,糖皮质激素性皮炎患者还可出现蚁行感,严重的患者尚可伴发全身性症状,如发热、畏寒、乏力、头晕、关节疼痛等。

二、体征

体征是患者的客观表现,即皮肤的局部或全身性损害。由于很多皮肤病与性病患者均有特征性皮肤损害,因此,可以据此作出准确的临床诊断。根据皮肤损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可以分为原发性皮肤损害和继发性皮肤损害,有时由于皮肤病与性病的演变进程不同,两者之间并不能截然分开。

1.原发性损害是指由于皮肤病病变直接产生的皮肤损害。

(1)斑疹:是指皮肤的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既不凸出,也无凹陷,与皮面相平,可视不可触。斑疹可大可小,也可互相融合,直径大于1cm时称为斑片。常见的斑疹有白斑、色素斑(雀斑、斑痣、文身)、瘀斑(出血斑,压之不褪色)、红斑(充血斑,按压褪色)等,可单发或泛发全身,多对称分布,有时伴发全身症状。

(2)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局限性、坚实性皮损。一般为针尖至直径1cm大小,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症细胞浸润所致,也可由斑疹转变而来。有时丘疹顶部有水疱或脓疱,分别称为丘疱疹或脓丘疱疹。有时丘疹还可转变为水疱、脓疱,甚至发生糜烂,也有吸收消退者。

(3)风团:是指高出皮面的、局限性、暂时性隆起,由真皮层内血管扩张,血浆样液体外渗所致。风团呈白色或红色,常突然发生,消退也较快,且消退后不留痕迹。皮损小者直径0.3~0.4cm,可互相融合形成较大的皮损。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周围可有红晕。

(4)结节:为实质性、局限性、深在性皮肤损害,形态多样,可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病变发展中可突出皮面,见于基底细胞癌、脂肪瘤、结节性红斑等。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也可溃烂形成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

(5)水疱:是指内含液体且高出皮面的局限性、隆起性损害。水疱大小不一,小者如针尖,若直径超过1cm则称为大疱。水疱可位于角质层下、表皮上或下部、真皮上部;疱液可清澈(如白痱),也可混浊(如单纯疱疹),甚至内含血液(如出血性带状疱疹);疱壁可紧张或松弛。水疱干燥后一般形成薄的鳞屑,若疱液稠厚,则干燥后形成痂,破溃后常留有糜烂面,也可自行吸收,不留瘢痕。

(6)脓疱:脓疱是指内含脓液且高出皮面的局限性、隆起性皮损。脓疱呈白色或黄色,周围有红晕,脓液混浊,干燥后形成黄色的脓痂,破溃后形成糜烂面,较深的脓疱愈合后可留有瘢痕。

(7)囊肿:囊肿为局限性、内含液体或半固体黏稠物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内或更深的位置,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弹性,最常见的为表皮囊肿。

2.继发性损害是指由原发性皮损转变而来或因为搔抓、摩擦、治疗不当引起的损害。

(1)浸渍:是指皮肤长时间浸于水中或处于潮湿状态,导致表皮角质层软化、皮肤变白变软、甚至肿胀或起皱。常发生于指(趾)缝、足底等处,患处受摩擦后表皮脱落形成糜烂面,甚至继发感染。

(2)糜烂:是指部分或全部皮肤损伤后形成表皮缺损,并露出潮湿的创面。由于皮肤损害较浅,愈合后不留瘢痕。

(3)溃疡:是指由皮肤病或损伤而引起的局限性、深在性缺损,可累及表皮、真皮,甚至达皮下组织,大小、深浅、形态各异。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周围组织苍白,病程缓慢;寻常狼疮患者的溃疡则表面和边缘不规则;晚期梅毒患者的溃疡呈鲜红色,较深,边缘整齐。溃疡愈合后均形成瘢痕。

(4)坏疽: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或深层组织的变性、坏死。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紫黑色皮肤损害,伴有痛感。多见于指(趾)端,由小动脉阻塞引起,如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

(5)痂:损害处的渗液、血液、脓液等与坏死脱落组织混合干燥后形成的结构,其中常含有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真菌等。由于内容物不同,痂的颜色、形状、大小、厚薄各异,且脱落后还可再生,若创面愈合,则只产生鳞屑直至恢复正常。

(6)鳞屑:鳞屑是指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干燥或油腻成层的表皮角质层细胞。正常情况下,由于皮肤的新陈代谢,每天均有细小的鳞屑脱落。在发生皮肤病时,鳞屑的数量和大小发生改变。银屑病患者为成层的银白色鳞屑,单纯糠疹患者为细小的糠秕状鳞屑,猩红热患者为大片状鳞屑。

(7)皲裂:干燥皮肤表面出现的裂纹或黏着性鳞屑,若发生在厚硬皮肤部位并出现裂口时则称为裂隙。皮损较浅时只累及表皮,较深的患者可达真皮,甚至引起轻度出血,患者有痛感,常发生于手、足等处。

(8)瘢痕:皮肤或深部组织因外伤或其他原因发生损害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所形成的结构,其特点为表面光滑,无弹性、无正常皮纹和毛发等皮肤附属器,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萎缩性瘢痕,略低于皮肤表面,比较光滑;增生性瘢痕,瘢痕厚硬,显著高于皮肤;平滑瘢痕,与皮面相平。

(9)抓痕:由于搔抓或摩擦形成的线状皮肤损害,上覆以血痂,痂皮脱落后自愈。

(10)苔藓样变:由于角质形成细胞或角质增生引起的局限性皮肤损害,常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局限性皮肤粗糙增厚、皮嵴隆起、皮沟加深,其边缘可见散在的扁平苔藓样丘疹,伴有阵发性瘙痒,常经久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