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皮肤病实效经典
1259200000011

第11章 效方疗法 (1)

第五节 效方疗法 (1)

方1黄柏苦参止痒汤

配方:黄柏、生地黄各30g,金银花、苦参、菊花各10g,麦冬、赤芍、蛇床子、地肤子、土茯苓各15g,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服,30d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注意七情调节,勿食烟酒辛辣,少穿化纤衣服等。

适应证:止痒清热、凉血祛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0例,治愈12例,有效3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经验体会:本病乃素体肝肾阴虚,肝气郁结,脾受湿困,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留于肌肤及外感湿热之邪所致。根据中医发病机制,自拟黄柏苦参止痒汤治疗。其中黄柏为主药,取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蒸之功效,用于肝肾阴虚,湿热之邪侵袭所致皮损效果明显,且用量宜大,可用至30g。配合苦参清热燥湿,生地黄、玄参、麦冬清热凉血,柴胡疏肝退热,蛇床子、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金银花、菊花清热解毒,赤芍活血凉血。全方合用有止痒、清热、凉血、祛湿之功效。

方剂来源:周小平,等.黄柏苦参止痒汤治疗神经性皮炎50例.陕西中医,2003;24(5):429

方2九味止痒汤

配方:白蒺藜30g,白芍20g,乌梢蛇6g,当归、羌活、茯苓、蝉蜕、柴胡各10g,合欢皮30g。

加减变化:便秘者加大黄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d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适应证:疏肝理气、祛风止痒。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8例,治愈45例,显效29例,好转12例,无效2例。

经验体会:本方重在疏肝理气,佐以健脾兼清郁热。用大剂量白蒺藜疏肝祛风止痒为主药,辅以白芍养血柔肝,茯苓健脾安神为臣药,佐以合欢皮既有安神止痒作用,又能以皮达皮,引药达表之功。加羌活引药入足太阳膀胱经,使药力直达病所,具有祛风止痒作用,配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养血活血;乌梢蛇乃搜剔之品,功擅祛风通络。皮肤粗糙顽厚,必借乌梢蛇之类搜剔窜透,方能使浊去凝开,经通络畅,邪去正复;加蝉蜕更助其力。药共九味,功在止痒,故名九味止痒汤。

方剂来源:赵连皓,等.九味止痒汤治疗神经性皮炎88例.陕西中医,2005;26(6):525

方3全蝎方加减

配方:威灵仙12g,全蝎5g,白鲜皮、槐花、白蒺藜、黄柏、金银花、生地黄、丹参各15g,苦参、枳壳各10g。

加减变化:皮损肥厚酌加鸡血藤、当归、白芍、天冬、麦冬以养血润燥;瘙痒明显酌加地肤子、乌梢蛇祛风除湿通络止痒;心烦失眠酌加莲子心、灯心草以清心除烦;肝郁胁痛酌加柴胡、郁金、香附以疏肝解郁;久病阴虚血热酌加牡丹皮、白茅根、紫草、茜草根以养阴润燥,凉血活血;大便干结或皮损肥厚难消者可加大黄10~15g以通便、化瘀消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连用10d为1个疗程。服此方禁食荤腥海味,不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配合外用百部洗方:百部、苦参、蛇床子各30g,雄黄5g(纱布包煎)。每日1剂,用水适量煮沸30min,去渣放凉后分2次用软毛巾洗患处,每次洗5~10min,10d为1个疗程。皮肤破溃处不宜用。

适应证:熄风活血、除湿解毒。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0例,治疗3个疗程(30d)后,治愈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治愈率63.3%,总有效率93.3%。

经验体会: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郁闷不舒,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失调,凝滞于皮肤,日久耗血伤阴,血虚化燥生风而致病。蕴湿日久,风毒凝聚于肌腠之间是其久病不愈的一个关键。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其性黏腻,湿蕴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瘙痒剧烈;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风盛则瘙痒呈阵发性加剧。湿邪蕴久可化热,湿热凝聚于肌腠之间,则皮肤粗糙肥厚。湿性黏腻,故病程慢性,反复难愈。治宜熄风活血,清热解毒,除湿杀虫。方拟加减全蝎方。其中全蝎能熄内外表里之风,走而不守,为主药;生地黄、丹参凉血活血,养阴润肤;白鲜皮、苦参清热散风,燥湿止痒助全蝎祛除外风蕴湿而止痒;白蒺藜、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助全蝎祛除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止痒;枳壳、黄柏、槐花能行气、清胃肠之结热以调理胃肠,清除湿热蕴积之根源,标本兼顾;金银花清热解毒。诸药配伍达到熄风活血,除湿解毒之效。

方剂来源:钟新忠.加减全蝎方配合外用百部洗方治疗神经性皮炎30例.广东药学院学报,2000;16(3):238

方4祛瘀消风汤

配方:三棱、莪术、荆芥、防风各10g,蚤休、生地黄各15g,紫草20g,蝉蜕5g,蜂房5g。

加减变化:若苔藓严重者酌加桃仁、王不留行各10g;干燥脱屑者加当归10g;瘙痒严重者加乌梢蛇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并用药渣洗敷15min。30d为1个疗程。

适应证:活血化瘀、养血祛风。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2例,治愈24例,显效1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85%。

经验体会:方中三棱、莪术活血消瘀,软坚散结;紫草、生地黄、蚤休凉血活血,解毒消疹;荆芥、防风、蝉蜕、蜂房轻扬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桃仁、王不留行可加强祛瘀散结之功;当归养血和血,与生地黄相伍加强润燥之功。诸药合用,达到活血化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

方剂来源:于长林.祛瘀消风法治疗神经性皮炎42例.湖南中医杂志,2005;21(3):83

方5四妙散加减

配方:生薏苡仁20g,苍术、川牛膝、黄柏各15g,蜈蚣2条、乌梢蛇30g,全蝎6g。

加减变化:皮损色红加水牛角粉、赤芍、牡丹皮;有渗液者加土茯苓,月经不调者加女贞子、墨旱莲;睡眠差者加首乌藤、合欢皮、酸枣仁;肝郁者加香附、郁金、痒剧者加全蝎、紫草、白鲜皮、地肤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服用。西药:复合维生素B,2片口服,每日3次,外用:①醋泡鸡蛋1周,经去壳搅匀外涂皮损处,一日数次;②皮损肥厚者,可用核桃枝、叶煎汁外涂或用汁液直接外涂,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

适应证:清热利湿、逐风止痒。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

经验体会:四妙散清热利湿,疏经壮骨,加上虫类药:蜈蚣、乌梢蛇、全蝎的祛风,通络止痒,赤芍、牡丹皮、水牛角粉、紫草等清热凉血药的配伍,意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痒自风而来,止痒必先疏风”“经气清利,枢机畅通”。香附、丹参、郁金的相伍增其疏肝解郁功能。诸药合用,重在治本,集清热、利湿、逐风、凉血、止痒、润燥于一功。临证遣方用药,审证求因,攻补兼施,因势利导,药中相伍自行酌调,标本兼顾,促使气机畅通,气血和顺,诸症自愈。

方剂来源:王昭敏,等.四妙散加减治疗15例神经性皮炎的体会.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6(2):120

方6消风养血汤

配方:生地黄15g,威灵仙、当归各12g,赤芍、苦参、乌梢蛇各10g,全蝎6g,薏苡仁30g,防风、甘草各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