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神经性皮炎
第一节 西医疗法
神经性皮炎又称为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主要由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以阵发性剧烈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皮肤病。
一、诊断
1.症状病程呈慢性经过,时轻时重,易于复发,无渗出倾向。依据受累范围,可分为局限型及泛发型。
(1)局限型:好发于颈项、肘、骶尾等部位;患者以中青年多见。皮损特点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皮损初为成群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渐融合形成境界清楚的损害,呈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淡红、褐黄色或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或有不易刮除的鳞屑,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患者自觉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加重,甚至影响工作、睡眠。
(2)泛发型:成年人及老年人多见,皮损广泛分布于全身,皮肤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病程可持续数年,奇痒难忍,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2.诊断要点根据皮疹好发部位,多角形扁平丘疹及苔藓样变,阵发性瘙痒,慢性病程,诊断不难。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慢性湿疹:有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演变过程,有渗出倾向,皮损边界不清,多形改变。
(2)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常见于小腿伸侧,米粒至绿豆大小圆顶丘疹,质硬,密集成群不融合,常呈念珠状排列,组织病理有特异性变化,刚果红试验阳性。
(3)特应性皮炎:皮损似播散性单纯性苔藓,常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花粉症等遗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及婴儿湿疹史,血清IgE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二、治疗
1.一般治疗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治疗潜在性疾病,避免搔抓,忌饮酒及浓茶和辛辣食物。
2.局部治疗
(1)糖皮质激素可外用、封闭或皮损内注射。
(2)焦油类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二碘羟基喹啉联合应用。
(3)2%苯甲醇溶液皮损内注射。
(4)辣椒素霜外用或液氮冷冻。
3.全身治疗
(1)瘙痒剧烈者,给予抗组胺药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阿米替林。
(2)精神紧张、失眠者,给予地西泮、氯氮等镇静催眠药。
(3)泛发性神经性皮炎者,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可减轻瘙痒。
第二节 中医辨证治法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慢性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以皮损呈苔藓样变,不倾向湿润,阵发性剧痒,慢性经过,易于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
因其皮疹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中医又称为牛皮癣,又因其好发于颈部,故又名摄领疮。
临床见皮疹先痒后疹。先有剧烈瘙痒,由于搔抓或摩擦等机械性刺激,继而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群或散在,逐渐融合成片,增厚,脱屑,形成皮纹加深和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病程迁延难愈,缠绵数年之久,易于复发。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情志不遂、闷郁不舒、郁而化火、气血运行失调、营血不足、血虚风燥、皮肤失养或风湿热之邪蕴阻皮肤而成。
二、辨证论治
1.风湿蕴热型
主证:皮损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尤甚,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蝉蜕6g,生地黄、生石膏各15g,荆芥、防风、知母、赤芍、苦参、苍术、牛蒡子、当归各10g,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血虚风燥型
主证:局部干燥、肥厚、脱屑,状如牛皮,色淡或灰白,乏力气短,心悸失眠,烦躁不安,舌质淡,苔薄,脉沉细。
治则:养血祛风润燥。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生地黄、黄芪、蒺藜、地肤子、白芍各15g,当归、川芎、荆芥、防风、何首乌、鸡血藤各10g,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第三节 中医外治疗法
方1
取穴:风池、手三里、曲池、肺穴(位于第二掌骨拇指侧)、足三里、百虫窝。配穴:风湿热型:加大椎穴,取足阳明经和足太阳经之井穴点刺放血。血虚风燥型:三阴交、太冲、血海穴。
治法:采用三快针刺术(快速进针、快速捻转、快速出针),留针20min,中间快速捻转2~3次,每次2min,日1次,15d为1个疗程。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方2
取穴:背部膀胱经循行部位反应点,避开皮损,左右上下各一,共4穴。
治法:患者趴在椅背上,选取穴位后,75%乙醇常规消毒,左手捏起穴位处皮肤肌肉,右手持小号三棱针,快速刺入皮下,针尾下压,针尖挑起穴位处皮肤,加力挑断所选各穴局部皮肤纤维,操作时可听到“崩崩”之声。每周1次,7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同时配合体针治疗。取穴:曲池(双)、血海(双)、合谷(双)、郄门(双)。操作:75%乙醇常规消毒后,选用1.5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各穴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7d,治疗3个疗程。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方3
取穴:取自皮损部位所属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至腕踝关节,该经脉循行所过之处每隔2~3寸取穴,一般每一肢体取3~5个穴位;配穴根据病型取穴,湿毒内蕴型配太冲、足临泣;血虚风燥型配血海、风池。
治法:穴位常规消毒后取2~2.5寸毫针刺入,湿毒内蕴型行捻转泻法,血虚风燥型行捻转补法。均留针45min,每隔15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1疗程完后休息2~3d再行下1个疗程治疗。治疗2个疗程。
适应证:湿毒内蕴型神经性皮炎。
方4
配方:斑蝥、土荆皮、马钱子各15g,细辛10g。
治法:上药研极细末,储瓶内备用。治疗时视病变范围大小将风湿膏剪掉同样大面积,然后将风湿膏贴于病损周围,将皮损露在外面,然后将上药粉薄薄敷于病损上,再将一大片风湿膏贴在上面。24h取下,如有水疱,小者不需处理,大水疱表面用75%乙醇消毒后,用5ml注射器抽放,不愈者于2周后自行第2次治疗,直到痊愈为止。
适应证:破血逐瘀、攻毒散结。用于颈后神经性皮炎。
方5
配方:冰片15g,百部、花椒、土荆皮各30g,苦参、蛇床子、白鲜皮、大黄各50g。
治法:上药加入75%的乙醇2500ml浸泡2周,滤液后分瓶装,每20ml为一瓶,每瓶加入泼尼松龙针(125mg)1支,医用甘油5ml备用。直接搽患处,以稍擦红为度,每日2~3次,5d为1个疗程。
适应证:清热、祛风、止痒。
方6
配方:皮损区用隔蒜灸。
治法: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越细越好,制成厚0.5cm的圆饼,在皮损区涂上少许凡士林后将大蒜饼铺在整个皮损区,一般应超过皮损区周围0.5cm的范围。然后在皮损区的大蒜饼上大约每隔0.5cm放置一艾柱(如麦粒大),一并点燃所有艾柱同时燃烧。待艾柱燃尽后休息3min左右,再在未灸区按上法再灸1~2遍。如为惧痛者,可于未燃尽前用压舌板压灭,并可在灸治区周围以手轻拍减痛。待整个治疗完成后,扫去蒜泥及艾灰,用生理盐水轻轻拭净,盖以消毒敷料。如出现水疱,可穿刺引流并用甲紫抹涂。化脓者,用消炎软膏,治愈后不留瘢痕。每周1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除湿排毒、杀虫解毒。用于神经性皮炎。
方7
取穴:血海(双)、曲池(双)、皮损区(阿是穴)。
治法:将3/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2cm左右长的小段,浸泡于75%乙醇中备用,9号穿刺用针经高压消毒后备用。埋线时在选定的穴位作常规消毒后,将剪好的肠线置入9号穿刺针的针管内,然后快速刺入皮肤下,循经进针到肌肉层,推动针芯将肠线植入穴位内,缓慢退出针头,按压针孔。
适应证:主治神经性皮炎。
方8
取穴:取合谷、曲池;下肢取血海、风市、三阴交。
治法: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肌生注射液2ml,用蒸馏水稀释至4ml,每次上肢或下肢选用2个穴位,直刺在穴下0.9寸之间施用补泻手法,至产生醉麻胀感后,每穴注入1ml,加皮损周围注射,治疗每3d1次,10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方9
取穴:患处阿是穴。配穴:曲池、血海、风池。
治法:将羌活、白附子、白芷、桑叶、菊花、白蒺藜、白鲜皮、防风、茵陈、土茯苓等量用布包好投入锅中煮沸,将竹罐投入沸腾的药液中,使其充分预热,然后趁热捞出吸拔以上所选穴位,15min后取下。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皮损重者可局部梅花针叩刺。
适应证:祛湿热、止瘙痒。用于神经性皮炎。
方10
取穴:皮损局部。
治法:常规消毒皮损局部,用梅花针叩刺患部使之渗血,根据皮损的大小,选择大中小不同型号的火罐,紧扣局部,留罐5~10min,出污血2~10ml,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未愈,休息1周,再做1个疗程。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第四节 验方疗法
方1五倍子膏
配方:五倍子末30g,黄柏末90g,轻粉60g,凡士林200g,麻油180g。
用法:先将轻粉研细,然后与五倍子末、黄柏末研和匀,再用凡士林、麻油为基础剂(冬多夏少)调入药末,成为软硬适度的油膏。外涂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适应证:软坚、止痒、润肤。用于神经性皮炎。
方2荆芥防风洗剂
配方:荆芥、防风、地肤子、白鲜皮、苦参、大黄、大枫子各30g,白矾20g。
用法:将荆芥、防风、地肤子、白鲜皮、苦参、大黄、大枫子、白矾同入锅,加水2000ml,煎熬20min,弃渣取汤。待温时用小毛巾蘸药汤,反复擦洗患处,每次15~20min,每日早、晚各1次。
适应证:消炎止痒。用于神经性皮炎。
方3皮癣洗剂
配方:土荆皮60g,紫荆皮、苦参各30g,苦楝皮、生地榆各15g,千金子5g,斑蝥10g(布包),蜈蚣3条,樟脑30g,75%乙醇500ml。
用法:将土荆皮、紫荆皮、苦参、苦楝皮、生地榆打碎为粗粒,放入盛75%乙醇容器内,并将斑蝥(布包)、千金子、蜈蚣放入,密封浸泡1~2周,弃渣取酒液,再加入樟脑溶化。用小刷蘸涂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适应证:杀虫止痒。用于神经性皮炎。
方4养血熄风汤
配方:生地黄、丹参各20g,牡丹皮、白鲜皮、豨莶草、当归、威灵仙、钩藤各10g,鸡血藤、首乌藤、何首乌各15g,地肤子12g。血热盛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湿热甚者加茵陈、龙胆草、虎杖;阴虚血燥者加枸杞子、玄参;久病血瘀者加桃仁、红花。
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内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用至症状消失止。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方5凉血愈风汤
配方:生地黄、白蒺藜、威灵仙各12g,生槐花20g,苦参、白鲜皮各15g,土茯苓30g,皂角刺9g,全蝎3g,蛇蜕6g,甘草5g。风湿热毒型者加黄连、栀子;血虚风燥型者加生何首乌、当归;皮痂坚厚者加生牡蛎(先煎)、穿山甲珠(代、先煎);心烦失眠者加珍珠母(先煎)、炒酸枣仁。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方6龙蛇消痒汤
配方:地龙、乌蛇、当归、苦参各15g,白蒺藜、生地黄、制何首乌、冬凌草、焦山楂各30g,黄芩20g,川芎、苍术、红花各10g。血热明显者去苍术、川芎,加牡丹皮、紫草;瘙痒剧烈伴心烦不寐者加栀子、首乌藤、珍珠母、生石决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复方冬凌膏(冬凌草、铜绿、密陀僧、松香、官粉各30g,冰片、苯酚各5g,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凡士林调成膏状)外擦皮损每日2~3次。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方7五皮止痒饮
配方:桑白皮、川槿皮、榆白皮、白鲜皮、海桐皮、生地黄、熟地黄各15g,地肤子、蛇床子、当归、赤芍各9g,苦参、何首乌各10g,红花6g,甘草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分2次内服。药渣再加入苦参、蛇床子各30g,加适量水复煎,于每晚临睡前擦洗患处。
适应证: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方8斩痒汤
配方:川黄连3g,白蒺藜60g,灵磁石、生牡蛎(均先煎)各30g,红花、皂角刺、三棱、莪术、海藻、昆布、蕲蛇各15g,全蝎5g,蜈蚣1条,炙甘草10g。血虚者加制何首乌、火麻仁;痒重者加白鲜皮、荆芥、防风;心烦、口渴者加生地黄、玄参;失眠多梦者加首乌藤、远志;肝郁化火者加夏枯草、栀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患处搽止痒酊,每日2次。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物,避免用开水洗烫。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方9养血祛风汤
配方:当归、白芍、生地黄、丹参各15g,苦参、秦艽、苍耳子、生甘草各10g,黄芩、山楂、白鲜皮各12g。初发者加牡丹皮、赤芍;久病而皮损浸润较肥厚者加白蒺藜、红花;皮损弥漫性浸润肥厚面积大者,加乌梢蛇、羌活、白芷。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
适应证:泛发性神经性皮炎。